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福特车队,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福特在勒芒什么水平

福特在勒芒什么水平

福特在勒芒赛车运动中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自1966年以来,福特先后获得了5次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其中1966年、1967年和2016年三次取得了连续冠军。福特在勒芒赛车中推出的GT赛车更是备受赞誉,被誉为是现代超级跑车的经典之作。福特在勒芒赛车的表现足以证明其在汽车制造和赛车技术方面的实力和贡献。

极速车王真实故事

极速车王真实故事如下:

福特在1963年5月18日提出收购法拉利,并且希望能在当年的7月15日有最终结果。

恩佐用意大利语备注了对于此事的看法和评论,而且在备注的后面又是一段福特员工翻译成英文的备注,大概意思是说恩佐对于出售法拉利的价格要比福特的预期收购价格更高,有点讨价还价的意味。

之后1963年5月22日的一封电报才表明收购案正式有了定论,电报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交易失败,谈判中止"。

二人最大的分歧:

在于恩佐意识到收购包括了屡获勒芒冠军的法拉利车队在内,认为这份荣耀是不能拿来售卖的。简而言之,车和公司都能卖,但车队绝不卖,足见恩佐·法拉利对于赛车精神的尊重。

于是福特二世决定在赛场上击败法拉利,并且让Carroll Shelby和Ken Miles组建车队。在1965年7月21日的一封信件中,福特描述了车队的组建计划,并告知Shelby和Ken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1966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

正如电影的结局,福特在1966年勒芒24小时赛上取得了胜利,但其实这个过程并不像影片中展现的那样完美无瑕,甚至在比赛的时候,GT40的发动机一直都有漏油的问题。

2020奥斯卡热门影片《极速车王》背后,福特VS法拉利的真实故事

历史洪流中充满了对决,百年汽车行业同样如此。他们大部分是为了掌握权力,或是因自尊受辱而战,更有甚至是两者兼备。双方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能碰撞出经典对决。像是1963 年时,绰号“汉克大魔王”的亨利·福特二世试图买下法拉利,结果跟意大利造车,坚韧又固执的恩佐·法拉利展开了一段多年的恩怨纠葛。

而2020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极速车王》,便是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改编,聚焦于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和他旗下的英国车手肯·迈尔斯,为福特打造全新的赛车,最终在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中成功击败法拉利夺冠,而后又被福特“摆了一道”的故事。

这部电影分别由两度陪跑奥斯卡影帝的“苦命兄弟”——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的首次搭档出演。两人在电影中的造型,轮廓分明,粗粝写在脸上,体现出美国60年代男子气概的化身。电影的原型故事,也正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属于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黄金时期。

当时财大气粗的福特汽车,虽然在美国本土拥有很高的销量,但保守的设计和营销,一直无法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便趁机抢攻市占率,这令福特高层很是苦恼。而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的长孙亨利·福特二世急切的想力挽狂澜,福特汽车的高层们则告诉他,能让年轻人为之疯狂的性能跑车是拯救公司的唯一解药。

这个想法很好,只有一个问题,福特当时并没有生产跑车的部门,也不知道要怎么制作跑车。而当下如雷贯耳的的经典跑车福特野马还要等到数年后才会问世。那么,该怎么才能用最短时间推出超级跑车,以拯救业绩逐渐下滑的公司呢?

于是福特高层决定剑走偏锋,将目光瞄到了在欧洲赛场上连战连胜的法拉利。当时孤傲清高的法拉利,由于连年征战赛场,庞大的赤字已经让其濒临破产。福特方面立刻做出决策,派遣豪华的律师团队远赴意大利,决心用1800万美元收购法拉利。

福特的目的在于,通过吞并法拉利的赛车车队,在各大赛场一骑绝尘后,间接来提升福特品牌的知名度。这个做法放到今天,可以理解为各大车企乐此不疲刷新纽北圈速,领克03征战WTCR的原因所在。

福特的小算盘虽打得啪啪响,但法拉利的创始人恩佐·法拉利也不是什么善茬。身为前赛车手、热爱赛车事业的恩佐不愿放弃他的车队控制权,他跟福特公司的代表人说,他永远不能接受福特想要掌控车队的条款,也不会把他的事业心血卖给“一间在破旧工厂生产丑陋汽车的破烂公司”。

有传言指出,恩佐·法拉利甚至还侮辱亨利·福特二世,称他和他值得尊敬的父亲相比,简直差得太远。而恩佐·法拉利的强硬态度,导致福特为此耗时9个多月,各项支出花费近百万美元的,最后还以羞辱的结果告终。

不仅如此,精明的恩佐利用和福特的接触,提升了品牌价值,为后来与菲亚特的收购谈判,攒足了筹码。事已至此可以说是相当严重了,连商战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福特二世则是气疯了,火冒三丈命令下属不惜一切代价,造一台赛车!一台比法拉利还要快的车!一台能在法国勒芒夺冠的车!而这便是“福特VS法拉利”传奇故事的开始。

为了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干掉法拉利,福特不惜代价开发出了经典的GT40。4.2升V8发动机,低于1米的车身高度,子弹般流线的车身,可轻松突破320km/h的极速。

然而临阵磨枪的GT40,却在比赛上惨不忍睹。带到法国勒芒的3辆车,起火的起火抛锚的抛锚,没有一辆全尸带回来。对手法拉利,则轻轻松松包揽前三名,再次羞辱了福特一把。

接下来,就是电影预告片里“90天击败法拉利”的神开头。1964年,法国勒芒赛场上的福特GT40的一次失利,让美国传奇赛车手谢尔比拿到了谈判的筹码。不仅说服了福特二世继续砸钱,还拿到了车队掌控权,他的黄金搭档肯·迈尔斯也成为了福特车队的王牌赛车手。

“哥俩”迅速分析了上次失利的原因,对福特GT40做出了大量的改造,可以说最终的成品车,除了外形与之前以外,“内脏”基本上都换了。而车队最核心的车手位置,当仁不让的也交给了当时参与车辆调校的迈尔斯。随后,福特车队一举拿下几大赛事的冠军,而在1966年的法国勒芒,“福特VS法拉利”的终极大战,也即将开始。

然而这场比赛真正的敌人,不是法拉利却是自己人。当赛程过半时,苦苦追赶法拉利的福特带去的8辆车已报废4辆。畏首畏尾的福特高层,为了防止出现上一届所有赛车因故障全部退赛的窘境,反复干涉车队的战术计划。只有迈尔斯无视禁令,将赛车的潜力发挥极致,大幅缩小了与法拉利的差距,最后在他的带领下,福特重新占据了领先的位置。

在此之后,当胜利迫在眉睫之时,福特高层却好大喜功的提出了让遥遥领先的迈尔斯减速,与之后的两辆福特并驾齐驱。齐头并进通过终点的景象,无疑会带来极高的知名度,而车队对高层的命令非常反感,特别是谢尔比和迈尔斯。但当宝贵的个人荣誉记录,与被绑架的所谓的团队荣誉相冲突的时候,迈尔斯只能被迫选择后者。

于是,赛车界最恶名昭著的丑闻发生了——1966年,三辆GT40同时冲线看似坚决的挂挡减速一同抵达终点。但迈尔斯却因为起跑线靠前,和高层的愚蠢决定错失冠军。迈尔斯没有因此愤怒,反而大方的恭喜夺冠者,这位被外界认为的大公无私者,为车队贡献了自己人生中最华彩的一刻。更加令人唏嘘的是,导演没有让故事在这里结束,而是选择继续讲述迈尔斯在两个月后的某次赛车试验中丧生。只想感叹一声,为何属于男人的浪漫故事,总是燃烧殆尽后陨灭的结局。

尽管《极速车王》并不是简单的励志片,重演历史燃到极点的飙车戏占据了电影的大部分时间,能够让观众情绪此起彼伏的抵达高潮,但从高潮的跌落却更让人心疼。而在商业利益与理想主义的冲撞后,后者看似输了,但这也是电影最巧妙的地方,它将一场失利演绎成了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

说到最后,也许你对赛车无感,但我们仍希望这部奥斯卡热门影片能让更多人知道肯·迈尔斯和谢尔比的贡献。他们深远的影响了赛车届乃至整个汽车行业,以至于法拉利在福特碾压式夺冠后被逼把更多精力投向F1,从而造就了法拉利在F1届传奇,可以说是蝴蝶效应。

而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名字显然更适合叫《谢尔比和迈尔斯传》。只不过这名字说出去没人认识,赛车界毕竟小众,为了电影卖钱,所以只能以福特VS法拉利为噱头。但纵观整个电影剧情,大家也别小看或是唾弃好大喜功的亨利·福特二世,这其实也是电影效果,别过于主观。当年若不是他的决策,发明T型车流水线,也不会有如今的福特和如此完善的汽车工业,以及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家用车。

最后的最后,向肯·迈尔斯,卡罗尔·谢尔比,亨利·福特二世,恩佐·法拉利等一众元老致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极速车王》中你所不知道的事 那些年福特与法拉利的恩恩怨怨

如果你看过《飞驰人生》,也看过《极速车王》,你会发现比起好莱坞来说中国类型电影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你会喜欢沈腾的表演风格以及整个《飞驰人生》里很多韩寒式幽默,但《极速车王》里也有不乏“马特·达蒙”偷跑表、洒螺帽的戏份,同样让人开怀大笑。

那么两部影片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也许就是——灵魂。

并不是说韩导的电影乃至中国的电影没有灵魂,而是特指赛车这样的类型电影中,我们在“车”这个绝对主体中缺失的底蕴是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这也是没有人把《飞驰人生》拿去和《极速车王》、《极速风流》等影片相提并论的最简单原因。(不得不说,两部“极速”的片名翻译非常敷衍)

回到我们的主题,还是来聊一聊《极速车王》,聊一聊福特和法拉利。

影片中几处不同于现实的细节

与许多电影一样,本片也同样改编自A.J. Baime的小说《Go Like Hell: Ford, Ferrari, and Their Battle for Speed and Glory at Le Mans》。

在历史上,福特确实对于收购当时经营不善的法拉利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福特在勒芒赛场中屡屡不敌法拉利而萌生的收购之后禁止法拉利车队参赛。这里就有了第一处影片中艺术处理的部分,李·艾珂卡并没有在1963年去马拉内罗参与收购法拉利谈判,谈判由福特资深副总裁唐·福莱负责进行谈判。

而在谈判进行到最后,影片中恩佐老爷子下了逐客令并说福特是在侮辱他,他的一句话也直接点燃了福特和法拉利的战争帷幕,那就是所有继承家业的二世祖最不愿听的:转告你们的老板,他不是亨利-福特,他只是亨利-福特二世。但仅仅如此,没有影片中攻击福特二世体重的桥段。

此外,福特收购破产后尽管一直有流言称法拉利把福特作为与菲亚特抬价的资本,但实际上菲亚特直到1965年才开始入股法拉利,并在4年后的1969年才获得50%的控股权。是否有抬价嫌疑无从查证,并且到了今天也没有了意义。

最后,卡罗尔·谢尔比在GT40项目之前好几年就开始了与福特的合作,1961年的AC Cobra就搭载了福特的V8引擎,不过当时谢尔比最想想到的是雪佛兰,但是雪佛兰方面考虑到给Cobra供货会影响自家科尔维特的销量而拒绝。当然,直到今天我们都能从福特Mustang的身上找到谢尔比的影子,并且福特也用谢尔比命名过当时的野马如今的Mustang,如此殊荣对于一个“改装”界的从业者来说,谢尔比应该就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其实现实与影片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比较重要的就是这几点。可以看出,当年的福特在家用车市场风生水起一呼百应的时候,依然决定大手笔投入赛车运动中,可见汽车赛事对于一个品牌的意义有多大,对于一个车企的历史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说一句题外话,目前中国车企中也许“领克”最有希望成为一个拥有灵魂和魅力的品牌。

福特VS法拉利

1963年,福特的老板亨利·福特二世与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谈判的收购交易以失败告终。被激怒的福特当即决定打造自己的赛车团队,并立言将在每年一度的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击败法拉利。

但是接下来的两年中,福特车队制造及派出参赛的几辆GT40型赛车都因为悬挂断裂,油耗过高,刹车失灵等各种各样的故障而导致根本没能完赛。至此,福特因此陷入了尴尬的局面。1966年,GT40的首席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与英国车手肯·迈尔斯一起,重新设计和调试了新车,并率领最新研发的福特GT40 Mark II再临勒芒。而法拉利派出的,则是自家的最新款,法拉利330 P3。由于GT40更快,而330质量更轻且省油,顺势造成了两台车势均力敌的局面。

在赛事的初始阶段,福特一直落于下风,但迈尔斯不顾自身安全,长时间以超过7000转速的行驶,终于冲进前三。等到第17个小时左右,法拉利车手洛伦佐·班迪尼与迈尔斯竞速,由于持续推进导致引擎过热而败下阵来。至此,迈尔斯的福特一号和布鲁斯·迈凯伦驾驶的福特二号开始领跑比赛。但最终,由于迈凯轮驾驶的福特二号在比赛开始时比迈尔斯的福特一号落后八米,在起跑时覆盖了更多的地面,导致当三辆车同时冲线时,迈尔斯实际上已经落后于迈凯轮了,所以比赛的冠军从迈尔斯易主给了迈凯伦。

不过最后的结果也和影片中描述的一样,福特高层的决定,让一个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急速世界的车手,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冠军失之交臂,并在2个月后的一次性能测试中,把自己的灵魂融入了这个纯粹的“加速世界”。

也许,与纯粹的竞技体育最格格不入的,就是我们所生活在的商业世界。

再皎洁的月光也有暗淡的一面

在这部电影上映后,"福特一生黑"、"没想到福特这么垃圾"等言论高居各大评论网站前排。一部电影佳作能让观影者有着浓厚的代入感固然是成功,但再皎洁的月光也同样有暗淡的一面,我们在评判任何一件事、一件物的时候,都尽量不要只看一面。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福特都是一个伟大的汽车公司。

我们依然从电影来了解福特的另一面。

2000年尼古拉斯凯奇(差点打成尼古拉斯赵四)参演的《极速60秒》中。美国伊琳诺的一家私人改装公司将1967年款福特Shelby GT500推到了700匹马力,让年轻的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跑车,也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精神”。它无关于赛车更无关于赛事,更多的对车的迷恋和执着,这些被印刻在生命中的东西,我们现在通常把它称为:信仰。

那么对于福特来说,六七十年代的福特汽车公司的信仰就是带动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将以前手工打造汽车改为流水线化生产,还是区别于当时昂贵的凯迪拉克把汽车推向平民,福特自始至终在做着一件事情——推进汽车工业发展。

结语:纯粹的肯·迈尔斯最终没能逃过商业社会的枷锁,而更加圆润的卡罗尔·谢尔比则被镌刻在了福特的光辉史中。商业市场从不相信眼泪,纯粹固然可以令人肃然起敬,但变通并不代表“滑头”。能够思考和求变也许才是在这个商业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对于我们中国的车企来说,虽然底蕴还需要时间,但也许“弯道超车”的路并不止一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电影《极速车王》原型,价值千万的福特GT 40原型车即将被出售

福特GT是一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级跑车,它的存在主要归功于当年传奇的福特GT 40,无论现在的福特GT表现得多么出色,不可否认最初的车型肯定是最经典、最传奇、最神圣的。

福特GT 40的命名方式其实很简单,因为它的车身高度仅40英寸,所以被称为“福特GT40”。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打算买一辆福特GT40收藏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答案是八位,当然了因为是美国车嘛,所以咱们说的是美元,为何一辆福特赛车竟然如此昂贵呢?一切要从头说起。

上个世纪60年代,勒芒24小时耐力赛在欧洲相当出名。福特汽车为了打开欧洲市场,也计划参加勒芒比赛,但是当时自家并没有合适参赛的车型,于是土豪的福特汽车把目光放在了勒芒冠军法拉利的身上。

福特汽车的董事会决定买下法拉利,当时的法拉利并不像现在一样,只是意大利的一间小厂,所以经过双方交涉,最终同意福特汽车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法拉利,但收购协议中的附加条款惹恼了当时的法拉利老板EnzoFerrari(恩佐·法拉利),并因此拒绝了整个收购计划,附加条款写到法拉利的赛车部门必须使用福特提供的发动机进行比赛,并要求法拉利退出Indianapolis 500-Mile Race(印地500系列赛),到此收购计划宣告失败。

经过长时间的交涉眼看就成功了,法拉利方面的拒绝惹恼了时任福特汽车总裁的HenryFord Ⅱ(亨利·福特二世),他于是决定要自己制造出“冠军赛车”。

全新赛车的生产计划开始了,GT40开发计划在英国人JohnWyer(约翰怀尔)的管理下开始实施,他曾经是阿斯顿马丁赛车团队的老板。而1962款野马概念车的设计师RoyLunn(罗伊·伦恩)被选中领导设计团队。

最初两辆福特GT40原型车在1964年英格兰斯洛完成,底盘代号为GT/101和GT/102。这些GT40的原型车使用了福特当时主打的铝制4.2升发动机最大输出为350马力,但是在之后的测试中发现了严重的问题,福特GT40的尾部在高速行驶中无法提供足够的下压力,所以在时速超过150英里时很容易失控。虽然在后期通过一些空气动力学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代号GT/101和GT/102的两辆车都已经损毁严重。

底盘代号GT/104的福特GT40是在临近比赛前才正式完工,经过50英里的简短测试后,它就被立刻送往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比赛场地。1964年GT/104与福特车队其它四辆赛车一起参加比赛,但到了比赛的第四圈,发动机舱发生了火灾。虽然大火被扑灭,但这辆刚刚才被生产出来的车被烧个精光,同场比赛的其它四辆赛车也因为稳定性差的原因退出了比赛。

GT/104比赛后被并运回福特赛车部门,换了一个新的发动机,之后和代号GT/103的福特GT40一起出现在 1964年11月的Nassau SpeedWeek,但由于后悬架问题,这两辆车都没有完成比赛。

经过几次失败后,福特投入了巨资进行赛车研发,又请来了来自美国加州的CarrollShelby(卡罗尔·谢尔比)团队,有了谢尔比对发动机和大量的内外改装,GT/104在1965年2月在代托纳500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Bob Bondurant(鲍勃·邦杜兰特)和Richie Ginther(里奇·金瑟尔)在驾驶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而GT/103则是由Ken Miles(肯·迈尔斯)和Lloyd Ruby(劳埃德·鲁比)驾驶的第一名。在之后1966年的勒芒赛场上,出征的13辆GT40有3辆包揽了前三名,一举轰动了全世界。

到了1968年,由于国际汽联出台了关于排量的新规则,导致法拉利退赛。但福特依旧坚持在勒芒的第一线,推出4.7L的GT40继续征战,并众望所归的取得了当年的冠军。

1969年面对日益崛起的保时捷,福特依旧凭借着GT40夺得了当年的第一名。连续四年的冠军使福特GT40声名远扬。福特GT40连续压制法拉利的精彩表现使福特大为满意,之后福特见法拉利转场F1赛场,自己也以赢家的身份退出了勒芒赛场。

如果你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可以留一下即将在8月7日国内上映的赛车传记片《极速车王》,这部电影说的就是关于福特GT 40在勒芒赛场上赢得法拉利的故事。

1971年代号GT/104被福特公司卖给了美国的一位热爱赛车的富豪。2010年,这辆车在被修复后拍卖,当时的成交价为700万美元。

而这次拍卖中的车底盘代号为GT/105,它是1964年走上勒芒赛场的五辆原始原型车之一,虽然这辆车在勒芒赛场上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但它就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为史诗般的战斗奠定了基础。目前这辆车的预估成交价约为1,200万美元左右。

动力上这辆车也相当独特,它是第一辆使289立方英尺(也就是4.7升排量)V8发动机的GT 40。当年很多福特野马车型也曾配备这款传奇的发动机。289发动机的重量大概在230千克左右,是福特当年的主打型号。

它的缸径扩展101.6mm,成为后来多数Windsor V8发动机的标准缸径。虽然额定功率只有195马力/4400转,扭矩在386牛米/2200转,数据在现在看来毫不起眼,但是在六十年代也是相当强悍的数字了。

根据卖家的说法,这辆特殊的赛车比其它任何原始版本GT 40的行驶里程都要多,因为它是当时的主要测试车辆,这辆车曾经被Bruce McLaren(布鲁斯·迈凯伦)、Philip Toll Hill Jr.(菲尔·希尔)和Bob Bondurant(鲍勃·邦杜兰特)这些声名显赫的赛车手测试并驾驶。

当然,车内也有一些磨损,尤其是在座椅上,但这辆车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它是你能买到的最早的GT 40。底盘代号GT/103和GT/104的两辆车目前是美国谢尔比博物馆的永久展品。

作为一款罕见而特殊的美国超级跑车,它即将在Duncan Hamilton(邓肯·汉密尔顿)主持的拍卖会上被亮相并出售,不可否认它的成交价肯定会超过8位数。

外界传言这辆福特GT40,很有可能会创下史上最昂贵GT 40的拍卖纪录,目前史上最昂贵GT 40是一辆1968年款的福特GT40Gulf/MirageLightweight Racing Car(GT40轻量化赛车),在2012年美国圆石滩车展上,以1100万美元成交,它也成为迄今为止拍卖价格最高的美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福特车队 勒芒,紫薯百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