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吉利帝豪自燃,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新能源汽车起火统计

新能源汽车起火统计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越来越多消费者选购了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的现象也就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1日至11月8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已发生了27起自燃事件,这些自燃的新能源车涉及到16个品牌共18款(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车型。其中,1月份共发生1起、5月份中发生6起、6月份发生6起自燃事件,7月份发生1起、8月份发生8起、10月份发生4起、11月份发生了1起。

这些发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分别是哪些品牌的?涉及到哪些纯电动或混动车型等新能源车型?以下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数据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品牌 车型 事件

1 1月7日 山东临沂 众泰 E200 行驶中自燃

2 5月4日 浙江杭州 江淮 瑞风EV 行驶中自燃

3 5月8日 广东东莞 日产 帅客EV 充电时自燃

4 5月8日 湖南长沙 理想 ONE 行驶中自燃

5 5月18日 广东广州 广汽新能源 埃安 S 停车自燃

6 5月26日 深圳福田 南京依维柯 EV车型 追尾自燃

7 5月28日 深圳 比亚迪 秦Pro EV 充电时自燃

8 6月7日 浙江长兴 江铃 易至EX5 停车自燃

9 6月20日 江苏靖江 东风 东风新能源 行驶中自燃

10 6月22日 河北保定 长城 欧拉iQ 充电时自燃

11 6月23日 河南郑州 比亚迪 唐DM 行驶中自燃

12 6月27日 浙江杭州 力帆 820EV 停车自燃

13 6月28日 浙江杭州 吉利 帝豪EV 停车自燃

14 7月27日 上海松江 奇瑞新能源 小蚂蚁 停车自燃

15 8月6日 广东肇庆 理想 ONE 事故后起火

16 8月11日 广东琶洲 小鹏 小鹏G3 停车自燃

17 8月12日 深圳坪山 广汽新能源 埃安 S 行驶中自燃

18 8月20日 福建三明 北汽新能源 EX360 充电时自燃

19 8月21日 上海 众泰 E200 行驶中自燃

20 8月23日 海南海口 广汽新能源 埃安 S 路口自燃

21 8月27日 福建厦门 北汽新能源 EU5 充电时自燃

22 8月27日 湖南长沙 北汽新能源 EU5 街头自燃

23 10月5日 福建邵武 威马 EX5 路边自燃

24 10月13日 福建邵武 威马 EX5 充电时自燃

25 10月19日 江苏泰州 威马 EX5 路边自燃

26 10月27日 北京海淀 威马 EX5 停车自燃

27 11月6日 江西萍乡 北汽新能源 EX360 停车自燃

吉利帝豪gl致命缺点有哪些?

1、动力不足:1.3T动力上有两个缺点,一是起步无力,需要使劲给油才能感觉到动力;

高速动力减弱,所以对动力要求高的选择1.8L自吸的。

2、轮胎噪音大:切身体会是高速行驶时轮胎噪音大,风的噪音也大。

3、异响过多:当发动机转速过高时,会有较为明显的哒哒声,影响驾乘感觉。

4、车的喷漆,过于太薄,耐磨、耐划、耐磕碰差。

5、乘坐舒适度不尽人意,特别是走颠簸路面时,后排座乘坐人员没有有明显颠簸感。

吉利帝豪GL介绍:

帝豪GL吉利3.0代精品车的扛鼎之作,以越级产品实力、高质感形象和优异销量表现,成功破局长期由合资品牌垄断的A+级细分市场,成为中国品牌A+级轿车价值标杆。

字母L则代表了帝豪GL的高质感——Luxury(豪华);同时L也被视作“加长”的含义,帝豪GL拥有超长车身及轴距表现。

五问充电站起火爆炸:电动汽车自燃谁买单?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发生一起车辆起火爆炸事件,现场共5辆新能源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无人员伤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新能源车发生自燃,现场浓烟弥漫。消防员将火扑灭后,车被烧得只剩一个空壳……

近期,关于汽车起火的事件频频发生,每一则汽车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进入消费者没几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更是备受关注,甚至不少车主开始惶恐自家车辆会不会在哪一天突然发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期间,从研发、测试到生产,安全一直各方强调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件仍有发生,消费者该如何放下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担忧?我们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电站起火这一事件来深入探讨。

1.谁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么?

5辆车均受损,很大可能是由一辆车先起火,引燃周围的另外4辆车,受损车辆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秦EV等,那么到底是哪一辆车先起火的呢?

根据媒体报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陆地方舟威途Z3车型在充电后自燃引起,所在充电站的充电桩为深圳鸿嘉利,现场两辆Z35物流车所搭载的电芯其中一辆是来自苏州宇量的三元锂电,另一辆电芯来源尚不清楚。

充电桩企业深圳鸿嘉利发布了充电桩后台数据并进行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白色陆地方舟Z35(车牌号:粤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号电池)纯电动车发生自燃引起,并在4月28日当天发布了情况说明,说明中具体介绍了现场情况:

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车辆于4月27日20点40分进入本充电站,在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下停在9号充电桩位充电,后面陆续有4辆小车进入本充电站停在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旁进行充电。

4月28日凌晨1点26分,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后台数据显示充电桩已经完成充电并自动断电,显示BMS的SOC满中止。

(充电桩后台数据)

凌晨1点35分,引擎盖部位发生冒烟,本站管理员和现场两位司机迅速使用充电站灭火器灭火,无奈火势发展迅猛,引发爆炸,引燃附近充电车辆,凌晨1点45分消防车辆抵达现场展开灭火,于凌晨3点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隐患问题。事件共造成5辆汽车被烧毁,4台充电桩报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身为电芯厂家的苏州宇量在第二天也发布了声明,声明表示,“经查烧毁的两辆Z35物流车有一辆装配我司电池,但另一辆装配其他厂家电池。消防部门对受损车辆进行拆解后发现,我司电池在严重外部火烧的情况下完好无损,没有发生燃烧,目前火灾具体原因还在调查。”

截至发稿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8天,但陆地方舟一直并未作出回应对事件进行说明。为了弄清楚自燃发生的原因,汽车头条APP拨打陆地方舟电话,接听客服表示,“该事件属于质量部门负责,目前的具体处理结果尚不清楚,需要联系江苏陆地方舟。”

于是汽车头条APP电话联系江苏陆地方舟,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现在还没有复工,然后搪塞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电话。看来,自燃事故发生的原因尚未调查清楚。

2.充电容易导致自燃?

不仅是此次深圳充电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车,不少乘用车在充电期间也发生自燃现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电动车在夜间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燃烧,那么是充电导致车辆自燃的吗?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曾发布过《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报告中显示,从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其中,在已经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行驶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1%,静止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0%,充电状态的车辆比例为19%。由此可见,与行驶状态、静止状态相比,充电状态并非大头。

此外,根据从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状态划分可以看出,行驶中的占比逐渐减少,充电中的也逐渐降低,停置状态和原因不明的占比逐渐增加。从2019年全年数据来看,停置状态、行驶状态、充电状态和起火时状态不确定的占比分别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据车辆所属状态来判定自燃原因并不可靠,还得看后续调查结果。

3.谁为自燃事件买单?

在此次深圳充电站着火事件中,塘尾充电站亮出了为充电站和充电桩购买的保单,此次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损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那么自燃车辆的车主和其他被引燃车辆的车主能否获得赔偿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情况,有的是车辆厂家主动赔偿,有的是保险公司按照车主购买的自燃险进行赔付,也有双方沟通无果状告到法院。总之,关于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赔偿判定结果五花八门,相同的是,大多数案例都是参照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情况进行赔付。

一位保险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索赔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会遇到无法鉴定结果的情况导致举证困难、责任无法判定。

新能源汽车是新技术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具有了一些新的风险,例如动力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不过关、电池使用不当等,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事故责任认定变得十分困难。

目前定则的关键在于自燃发生的原因,倘若是质量问题又在质保期,那么基本就确定是厂家的责任;倘若是电路改装等个人原因,那只能车主自己承担了。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保险部人员提供的附加险)

购买自燃险是转移风险的好方法,自燃险是附加险,但在很多自燃险中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引发的自燃并不在自燃险理赔范围,投保时还需多加咨询。

其实,业内一直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后续的保险服务,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风控难度、出险率、案均赔款都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差异,还需要时间来研究,因此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迟迟没有落地,而保险的完善无疑会减轻潜在消费者和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焦虑。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发生?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长,会存在线路老化等潜在引发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历史的燃油车的自燃事故发生率也高居不下。

据可查的与车辆自燃相关的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消防部门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车燃烧火警,平均每天约3起,其中大部分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车辆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计算,上海该年汽车自燃事故率超万分之二。

既然无法避免,那能否进行预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预警率达59.57%。

除了预警,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发生显得更为可控。中国科学院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曾指出,当下新能源车企对电池产品的测试验证还有不足。

欧阳明高进一步解释,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再加上部分企业强行使开发周期为24-28个月的动力电池产品追上一年一调整的补贴周期,进而导致电池的研发、测试验证周期不得不缩短,因此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车企如何把好安全关?

过去几年,车企为了使获得的补贴最大化,过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长续航等,不少企业还将大功率快充作为卖点,殊不知测试工作不充分会导致产品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业内关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车非特斯拉莫属,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称的快充:V3超充桩最大功率为250kW,充电5分钟能实现120km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国内外自燃事件的频发,而快充也是很多媒体猜测其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对安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相比,刀片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铁锂电池的针刺实验结果还要出色。

比亚迪官方视频显示,当进行针刺实验时,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炸和剧烈燃烧;普通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产生大量烟雾;而刀片电池不仅无烟、无名火,而且表面升温幅度小(仅30℃-60℃)。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甚至放话:“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而刀片电池的真正实力当真如此,还是也会发生自燃董事长被打脸,还得关注其后续表现。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时间的延长,给了车企更长的缓冲期。同时,补贴新政还强调了“技术指标稳定”,这意味着政策对电动车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产品换代周期的放缓,也使得质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趋于降低。

自燃一定是车企的责任吗?并不是,车主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尽量避免私自改装,还应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并时时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发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价有大有小,我们为何不将其尽量降到最低呢?毕竟,只有整个行业自燃事故减少,消费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吉利帝豪自燃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紫薯百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