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创业阶段分析

董明珠创业阶段分析

董明珠,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女企业家之一,她的故事是坚韧与智慧的完美诠释。从一名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到格力电器的掌门人,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本文将深入剖析董明珠的创业阶段,展现她是如何在挑战与机遇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起步:平凡中的不凡决心

董明珠的创业之路始于一个看似平凡的决定。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她,早年生活平稳,曾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担任行政管理工作。然而,36岁那年,面对家庭变故和生活压力,她毅然决然地辞职南下,加入了当时还名为海利的格力前身,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这一决定,标志着她创业生涯的正式启航。

二、初露锋芒:坚韧不拔的毅力

初入销售领域,董明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她不仅要迅速适应新环境、新工作,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市场情况。但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追回了前任销售员遗留的巨额债务,这一壮举不仅赢得了公司的认可,也让她在业界名声大噪。此后,她的销售业绩持续攀升,迅速成长为公司的销售骨干。

三、领导风范:铁腕管理与人性化关怀并存

随着职位的升迁,董明珠展现出了独特的领导风采。她以铁腕手段管理企业,对拖欠货款的经销商绝不手软,确保了公司的资金回笼和良好运营。同时,她也非常注重员工的人性化关怀,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逆境中的成长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董明珠在领导格力期间,经历了多次市场的考验和行业的竞争。特别是1996年的空调业凉夏血战,她坚持不降价策略,并创新性地提出补贴经销商的策略,最终带领格力成功突围。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方向,也让她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壮大。

五、创新引领未来: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发展

在董明珠的引领下,格力电器不仅在空调领域保持了绝对优势,还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她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在她的努力下,格力电器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六、结语:董明珠创业阶段分析与总结

回顾董明珠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成功并非偶然。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挑战与机遇中不断成长和壮大。同时,她也注重员工的关怀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董明珠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行动,就一定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董明珠的创业阶段不仅是对个人奋斗历程的展现,更是对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生动写照。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领袖的传奇之路,为后来的创业者树立了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董明珠能够继续带领格力电器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最佳答案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分享一篇董明珠自述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的一些体会,董明珠讲述格力当年差点被卖掉的经历,关于企业管理,董明珠说制度比数字更重要,做企业要学会共赢。以下是我J.L分享的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更多热点创业项目欢迎您继续访问()。

格力当年差点被卖掉

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博弈,当时中国非常流行一个大的行动,哪个城市能引进一个世界500强,这个城市就非常了不起,珠海当时也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个世界500强落脚在珠海。他们看中了格力电器,2004年底,我们的销售额是138亿,跟世界500强相比,还是很小的。政府就极力地想促成这件事情。

作为我个人来讲,收购格力电器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当时给我们的条件是个人年收入可以拿到8000万,而我在格力电器的年薪才几十万。后来我想,既使珠海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但它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反之,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格力电器早已小有成就,也找到了规律,尽管我们有挑战,但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自己打造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所以当时我就激烈地反对。但珠海市领导希望卖掉,我就跑到省里去反映,我讲了不卖的理由,中国的中华牙膏非常有名,但今天已经不在了,它被外国的企业收走了,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材料,但做的不是我们的品牌。当然我还举了很多的例子。当时省里领导没有表态,我想我完了。

不过没有多久,上面就派了一个调查组来调查,调查后就说不卖了。在2004-2014年的10年当中,我们从130亿做到了1400亿,我们终于以自己的品牌走进了世界500强,最高兴的是,我们不是500强的末尾,我们排在了第385位。竞争行业家电类我们是世界第一,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这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当时如果卖掉的话是9亿,我们国家的税收能有多少我们股民有什么利益我们去年给股民的分红,1股是3块,10送30,是所有上市公司历史上最好的一个企业。今年我们还做了10送10的股权配赠。

我想说一个小故事,13年前,我走进大会堂的时候,我就说这里用的空调不是我的,我一定要让他用上我们的空调。嘴喊没有用,凭什么用你的你的技术要比别人好,别人才可能用你的。这10年来,我们精心研究技术、精心培养人才、精心设计百年企业发展的战略。所以我们终于能靠自己的实力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制度比数字更重要

格力电器在发展过程当中,从1991年的1亿做到2014年的1400亿,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数字在一瞬间可以做得很漂亮,但这往往是不可持续性的。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制度上做文章。

1995年,格力电器做了一个很大的文章,制度建设。当时我们遇到一个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因为格力电器给他们的待遇太差,千分之八的提成。但隔壁的一个空调厂给的提成是5%。那个企业今天是不是存在呢那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所以,我们的很多工作人员、我们的手下是逐利而行的,企业要制定一个很好的制度,让那些有志向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有好发展的机会(反过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是要看企业给你多少钱,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让你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公司遇到这样的问题,叫我回来,我当时是不情愿的,1994年格力做了4.6亿,我一个人做了1.6亿。那年我拿了100多万的奖金,回来当部长拿10万块钱的收入,从哪个角度讲我都不想回来(每个人都有一点点私心嘛)。

再说,回来干部长就是得罪人的事儿。但反过来想,要是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所以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心回来。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如果你不能让更多的人在你创造财富的时候,得到共同的分享,那你这个财富创造得也没有价值。

回来当部长的时候我蒙了,我们讲沿海地区、广东地区是一个前沿地区,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但当时我们的企业比内地的国企还要严峻:人员之间没有规章制度、没有行为标准。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反,大家以为的问题是政府的,错了,企业内部也有。我当部长的`时候,发现我们的问题非常严重。我觉得不是有权的地方才有,有交易的地方就可能有。

我们企业在淡旺季特别明显,淡季没人拿货,我们的人就坐在那里喝茶,甚至有人从家里带点儿吃的来聊天,非常休闲、优雅地渡过一天,没有任何压力。很多人希望不要有压力,错了,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压力才活得有意义,没有压力就没有意义,因为有压力就有挑战精神,你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什么都是随手而来的,那不叫挑战,随手而拿的东西、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这种成功的快感是没有价值的。

当时格力电器不是直接的裙带关系,但朋友关系、熟人关系特别多。首先以最高领导为代表,作为高管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后台,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所有的人慢慢的在无形当中形成一个氛围,这个人不能得罪、那个人不能得罪,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在办事,这样的企业你们认为会有希望吗那时候,别人一讲到格力电器,只有两个字——太黑。到格力电器,哪怕是招工都得花钱,就连搬运工也有。

在不同层面都有(交易),企业的品牌形象怎么可能起来呢我当时用了一个很笨的办法,在制度上下工夫,把每个岗位的标准、要求挂在墙上,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参照自己的标准检讨自己的行为。

当时我立了个规矩,上班时间不能吃东西,早晨不准迟到。我的办公室是透明玻璃的,每天都会看着他们,所以最开始我们解决了迟到的问题。但不吃东西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我可能是说说而已,有一天他们正在吃的时候被我看见了,这时候下班铃声刚好响了,我反过来问他,你们嘴在吃东西的时候铃响了没有,所以一人罚款50元。

那时候在后勤工作的人员,最高的工资也就是800块钱(1995年),50块钱对他们来讲还是蛮心痛的,个个都求饶。我说不行,必须罚,那个带吃的人罚100。这件事情大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一下子就改变了大家,到现在为止他们绝对不会带吃的到公司来。

这个小事对企业发展重要吗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小事都不重视,时间一久就成了大事儿,当一个企业出大问题的时候,你再想把这个企业搞好,就难上加难。因为我在管理上严格,所以成立了纪检办。它是一种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关系,但当你弘扬一种正气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支持你的。

这是我干的第一件事儿,接下来说说我做的第二件事。

当时,我们总经理从广西带来一个人(现在退了),专门负责开票,想给谁开就给谁开。我回去后马上对他的帐目进行清理,发现了重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就立了一个规矩,你开票的没有权力给谁发货,财务通知你给谁发货你才能开单。这个制度定下来以后无形之中把他约束了,他就做不了假,也不可能搞关系。

不瞒大家说,你说是有意也好、无意也好,但作为领导干部带来的人,就应该比别人的要求要高一倍,这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后来,一个经销商没有钱他却把货给发了,另外一家有钱在帐上却没有发货,我不管他如何解释,所有的理由我都认为不成立,错了是失职,有意发就更严重。

当时罚他100块钱(他的工资是800块钱),我不知道他后面有多少交易,100块钱对他可能不重要,但面子很重要吧所以只要出现问题的现象,都会在全公司通报。我这一通报别人就在想,董明珠好厉害,老总带来的人她也敢搞,在全公司都引起了反应,大家觉得董明珠太牛了。别人认为我是比较好斗的,确实也是好斗,你不斗怎么行这些行为不斗,那你跟他们一样了,回去当部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通报完这个事情以后,我降了他一级工资,意味着他这一辈子都要比别人一个月少挣八九十块,他就很着急。当时有人讲,董明珠做人的工作要慢慢来,你要注意一点,搞大了以后对你自己不好。我想我现在不是做人的事情,我是做企业的制度建设问题,凭什么要慢慢来

当时我就预见到,老板肯定要找我。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一早就叫我过去了,我跟老总讲,我跟你对着干干什么我做这件事情是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你的利益)。你知道吗不是我跟你过不不去,是他和你过不去,你知道底下的人在说什么吗员工对这个企业一旦没有信心,这个企业还能谈发展吗还能谈生存吗

学会共赢

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我没什么欲望、没什么要求,你叫我干我就把事情干好,我把权力用足、用透、用好。除了对内的调整,对外也要调整。

从我当部长开始起,我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打款提货,这个政策一出,上下都反对,说什么时代了,你董明珠敢叫人家打钱才能拿货,不打钱怎么办一年都没有得卖了。后来我跟他们讲了一个通俗的道理,世界上的活人是99%,你一定要用阳光的心态去看这个市场、看这样的人群,你就会做得很开心。

出了这个政策以后,就决定必须是钱到才能发货,很多人就抗议,抗议也不行。我跟他们讲,“县官不如现管”,今天我是部长我说了算。这个决定做完以后,一下子就改变了我们格力电器的运营模式,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来钱发货。

那年我们公司纯利1亿元(1995年)。应该说是从那一年开始,整个形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是跟随型的,一下子变成了掌控型的。过去我们靠银行贷款,但是格力电器因为我这种模式,从1997年42亿的销售发展到了2014年的1400亿的销售,从1997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说最缺资金,你错了,你缺的不是资金,你缺的是管理、缺的是制度、缺的是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

人家说我是营销高手、营销女皇,但我跟你说,我没有任何诀窍,我只有两个字——诚信,一定要让你的经销商、合作者跟你共赢,在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决策,别人都会相信你,别人也会听你的。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你的决策就实现不了了。

企业倒掉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总结了很多的原因,有人说市场竞争太恶劣,我认为不对,真正的原因是背后的制度没有建好,形成的交易、内外勾结导致企业无法经营下去,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

董明珠的励志创业故事

最佳答案“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刚的捍卫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关于董明珠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这个人此前供职格力期间,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在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从格力离开,就永远不要指望再被这家公司接纳;另一方面,只要是从同行其他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不是说别人不优秀,但如果仅靠别人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贪婪的行为。”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x、受x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有人问董明珠,国有企业的“婆婆”多,不会有人干预你的决策吗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继往,“我是珠海的纳税大户,我每年要缴那么多的税,我就是要将企业搞好,他们为什么干涉我”

据说,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但招标第一轮就被董明珠刷下来了,董明珠还底气十足地表示,“(这个公司)连报价系统都不完善,凭什么来招标”当时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后来的事实显示,格力并未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董明珠认为,企业家发展一个企业,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员工,要舍得付出:“格力员工待遇很高,不是员工提出来的,而是由管理层提前想到,然后通过制度落实的。”但同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否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行人不能走机动车道一样,否则就乱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董明珠说。

董明珠相信,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来说,制度都是刚性的,不能模棱两可,说变就变。

她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上海刚刚出台了一个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将不承担责任。但是制度刚出台没多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师,由此引起争论,最后司法判决下来,还是要司机承担责任。“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董明珠认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样规定就该怎样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来,没有制度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自觉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设不到位,许多人就不得不随波逐流,结果就是好人变坏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忠诚”是董明珠最爱的两个字在格力的八字厂训中,忠诚是第一位的。“忠诚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我听你的话",而是服从"规则",忠诚于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服从于大"道",正道。”董明珠这样解释。

柔的崇尚

格力坚持培养一种奉献精神,董明珠认为幸福感和价值观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幸福起来。

对于当下正热的企业公民的问题,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董明珠说。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

年11月,格力电器在成立20周年之际评选出20名“品质见证大使”,他们是格力电器从在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3101名15年老用户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评选出来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调为18年,最久的空调长达25年,生产日期为1986年6月(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器厂生产)。对于长达25年的使用时间,董明珠坦言“没有想到”,“但这充分说明了格力服务用户,用户成就格力的共赢法则”。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层大厅的一个角落里,展示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写的两本书《棋行天下》、《行棋无悔》,及以此为题材拍摄的《行棋无悔》的电视剧碟片。书的`旁边是一个“爱心助学”捐款箱,一侧的爱心提示卡片上标注了书及影碟的市场价格,并写着“您的认购将全部捐助教育事业”。

对于“爱心助学捐款箱”,在董明珠看来,自己著作的收入,本来就是应该回馈社会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讲,经常会把自己的书送给听众。后来,董明珠索性将“赠予”改为“销售”,然后将书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有许多来格力参观学习的单位或供应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资料回去学习,于是格力索性辟出这么一个角落,随人自取,并不刻意推销。“每年会有一万多元钱吧。”格力电器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格力电器的员工介绍,迄今为止,董明珠已将自己两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捐助公益事业,建设了贵州平浪小学、安徽希望小学和福建特殊教育学校3座小学,设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师大珠海分校“董明珠奖助学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儿,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儿童、学生、身处逆境中的人。

对此,董明珠认为很平常,“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仅是单向的外部传递,在内部更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格力更多倡导文化教育,而不是经济交易。在董明珠看来,如果一个人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以自我为中心,永远带一种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难建设好企业文化。

“格力员工都有一种爱心,在格力无论不幸,或者灾难,格力员工就会在小范围或者大范围,主动捐款帮助他。”格力公关部的人士介绍。

从周围的人做起,格力已经形成这样的文化:哪个分厂、部门,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据其需要或困难的大小来决定对他进行帮扶,形成帮助、关爱别人的企业文化。

“慈善这件事,靠我一个董明珠是做不了的,应该所有的人都去做,这才是有意义的。当你的行为能够感动和带动别人的时候,你就是有价值的。”董明珠说。

董明珠是什么国籍

最佳答案1. 董明珠的背景介绍

董明珠是中国女企业家,1954年出生于宁夏银川。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董明珠自幼勤奋好学,197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进入格力电器公司担任销售员。

2. 董明珠的创业历程

1989年,董明珠与一些同事一起创办了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并担任了公司的销售总监。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迅速崛起,成为了国内空调行业的领导者之一。董明珠的成功来自于她的刻苦努力、不断创新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3. 董明珠的荣誉与成就

董明珠是中国电子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等多个行业组织的领导人物。她曾获得多个荣誉,包括“国家信息消费标杆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业企业家精神风采人物”等称号。她还曾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领袖之一。

4. 董明珠的商业哲学和管理风格

董明珠一直坚持“质量是生命”的理念,鼓励员工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她的管理风格以权威主义为主,强调“一言堂”,并注重细节管理。

5. 董明珠的国籍

董明珠是中国籍,她毕生致力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她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人物之一。

6. 董明珠的思想和价值观

董明珠主张价值创造、公平竞争、利益共享,她认为企业家的成功离不开努力、创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她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倡导“新市民文化”,希望通过企业家的力量,推动中国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7. 董明珠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董明珠是中国企业家代表人物之一,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她的起点很低,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打造了一个中国市值最高的家电企业,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和楷模。

8. 结语

董明珠作为一位女企业家,不仅仅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和品格,也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文化。她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追求、有创新、有奋斗,就能在自己的行业里闯出一片天地,也会为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董明珠是怎么成功的

最佳答案董明珠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创新思维、坚持不懈、顾客至上、团队合作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董明珠是中国格力电器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她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以下是她成功的一些原因:

创新思维:董明珠一直致力于创新,她在格力电器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思维,使得格力电器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坚持不懈:董明珠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从未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顾客至上:董明珠一直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她认为只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

团队合作:董明珠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她认为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勇于冒险:董明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冒险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这种勇于冒险的精神使得格力电器在市场上保持了竞争优势。

董明珠表示 35 岁没人聘你就自己去创业 ,还直言有贡献

最佳答案董女士在采访中提及了职场中的热门话题,如35岁的年龄坎、自主创业、00后的态度、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言辞犀利,金句频出。她提出了“35岁没人聘你就自己去创业”与“有贡献才能谈收入”两个观点,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有些刺耳,但细思之下,其内涵颇值得深究。

35岁职场人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年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业务技能、综合能力、岗位职级在这一阶段的固化,阻碍了进一步的突破。这不仅是一个年龄危机,更是能力危机。若能不断突破自我,挑战天花板,年龄的限制将不复存在。反之,能力的提升是决定收入的关键,贡献越大,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在企业中占据核心位置,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谈收入也就更加理直气壮。

面对职场瓶颈,自主创业不失为一种选择。董女士强调创业需脚踏实地,避免空洞、高大上的项目,更倾向于接地气、可复制、能落地的项目。大学生创业基地中的实体项目如健身、服装租赁、户外拓展策划、退役军人社区送菜等,都是基于生活实际的可行之选。对于35岁创业者来说,从小处入手,贴近生活的小本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摆摊画画、卖烤肠、卖饰品,开面店、花店,甚至自媒体直播、卖课等,这些都是创业的起步阶段。

董女士的言论提醒我们,危机感是推动进步的动力,躺平的心态不可取。尽管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无可厚非,但现实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形势使得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竞争与挑战,平衡工作与生活成为一种现实需求。00后并非躺平一代,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将由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在当前的环境下,年轻人更可能因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而被迫进取,而非选择躺平。

最后,董女士的一句话“付出得越多,成功的几率越大,没有付出,没有奋斗过程就不会感到幸福”,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句深具启示性的名言。成功不仅仅是结果,更在于过程中的付出与努力,这是幸福的源泉。

相信关于董明珠创业阶段分析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紫薯百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