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比亚迪f3dm,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一款高性能低能耗的环保车

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一款高性能低能耗的环保车

比亚迪f3dm是一款被誉为“新能源里程王”的车型,采用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在满足用户所需驱动力的同时,可实现节油、降排放。

外观设计

比亚迪f3dm外观设计时尚简约,车身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前脸采用了科技感十足的家族式设计,天使眼大灯组搭配狭长进气格栅,显得非常具有辨识度。车侧的车窗线条流畅,车身整体不失时尚感和动感美。

内饰设计

比亚迪f3dm内部设计非常人性化,中控台简洁明了,配备7寸液晶屏幕,支持多媒体播放,实现了人与车的更轻松互动体验。车内采用皮质座椅,让驾乘体验更为舒适。车辆空间较为宽敞,后排座椅支持放倒,实现了更多的储存空间,为出行保驾护航。

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

比亚迪f3dm搭载了一套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纯电动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的切换。电动驱动方式下,最高续航里程达到110公里,可以实现日常通勤、家庭用车等需求;当油电混合驱动时,可根据各种不同的行驶状况智能调配发动机的参与度,最大程度地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安全性能

比亚迪f3dm整车标配了EPS电子动力转向系统、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HHC上坡辅助控制、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和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多项高端安全配置,有效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

总结

比亚迪f3dm是一款性能优异、外观时尚、驾乘舒适的新能源车。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和高安全性能的配置,使得出行更加环保、更加便捷、更加安全。

核心技术的胜利,比亚迪销量反超南北大众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品牌累计上险量达到了357278辆,超越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总和(343915),正式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品牌。

而就在日前,这一数据进一步扩大,比亚迪品牌总上险量突破至440798辆,和南北大众品牌销量拉开了13529辆差距,这就意味着比亚迪反超大众单一品牌不是偶然,而是逐步形成一种常态,在中国市场每月选购比亚迪产品的消费者多于购买挂有“VW”车标的用户。

自上汽大众1984年成立,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南北大众交替霸榜中国车市,自主品牌别说反超大众,哪怕是比肩其中之一都显得遥不可及,如今比亚迪“以一敌二”,将大众品牌甩开半个身位,对于比亚迪,乃至整个自主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时刻。

比亚迪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坚持初心

很多人会说,时势造英雄,比亚迪不过赶上了好时代而已。可问题是为何不是其他自主品牌,为何不是深受资本宠爱、出尽风头的新势力?而是过去经常被拿来“冷嘲热讽”的比亚迪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8年,当多数车企还未触及新能源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启了新能源赛道:

这一年,比亚迪直接发布了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车——比亚迪F3DM。它是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凭借着双模结构的技术特点,F3DM不仅带来了更强的爆发力,还实现了彼时世界上最长的续航里程——100km。

对于比亚迪而言,F3DM不仅仅是一款新车,更是其坚定不移选择新能源赛道的宣言。

这之后的十余年里,任它外界政策、市场环境风云变幻,比亚迪始终坚持初心,坚守新能源路线不动摇。

据统计,2016-2018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支出合计金额从45亿元增长至86亿元,并持续到2020年,连续3年维持在每年86亿元的高位,这几乎是当年“蔚小理”三家新势力研发投入之和。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超202亿元,同比增长90.31%。截至今年3月,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4万项、授权专利约2.8万项,研发人数近7万人,专利数量遥遥领先,位列中国车企第1名。

厚积薄发

二十年如一日潜心新能源的比亚迪,在2020年终于迎来了裂变时刻。

这一年,比亚迪先后发布了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它们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比亚迪自身的命运,更对中国车市的走向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刀片电池问世之前,动力电池关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之争,后者凭借“高性能”优势稳稳占据上风,但是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使之能量密度达到了同体积的三元锂电池的水平,还通过了安全测试中最严苛的性能检测——针刺试验,将用电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磷酸铁锂以“高安全性”再度回归到和三元锂同一起跑线,2022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更是达到了61%,反杀三元锂,比亚迪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

DM-i超级混动的出现更是让中国品牌第一次掌握“定价权”。

燃油车时代,思域、汉兰达、赛那、雷克萨斯ES为何加价还要排队买?理由很简单:市场上找不到第二台产品力能与之匹敌的对手。比如15万预算买一台相对运动、省油还能兼顾家用的三厢轿车,2016年,除了十代思域,别无他选。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凭借着“快、省、静、顺、绿”的极致体验,打破了日系车的“省油”神话。拥有“7秒级性能”、“4L级油耗”的宋PLUS DM-i、秦PLUS DM-i,对同级日德系SUV、家轿降维打击,彻底决定了细分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还有易四方和云辇技术的出现则让比亚迪有了彻底甩开大众的底气,因为单就技术而言这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较量,在新能源领域,易四方仿若内燃机时代W12、V12对直列四缸的碾压。

四轮电机、原地调头、横着走,这些过去停留在纸面和概念阶段的技术统统进行了量产,比亚迪并非是玩噱头,而是和曾经的奥迪quattro一样,或许真能为越野SUV、性能超跑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如果说DM-i、刀片电池、e平台3.0和易四方、云辇技术赋予了比亚迪优秀的产品内核,那么出众的设计则给予了比亚迪全新的产品形象,让更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愿意接纳比亚迪。

王朝系列的“Dragon Face”设计语言融贯中西,既有中方美学的大气和古典,也有西方设计的时尚和运动;如今的海洋系列,海豹和海豚,又融合了个性、科技的一面,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还有最近推出的仰望品牌,也形成了一套自我专属的高端、豪华和硬派设计。

技术的胜利

比亚迪的“技术优势”不单单体现在产品上,更是在成本管控与全产业链整合上。

如果你对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你会发现比亚迪在同级几乎是最具竞争力的。宋PLUS DM-i与日德系A级燃油SUV“油电同价”,起售又比哈弗H6 DHT-PHEV便宜5千,如果是宋Pro DM-i价差更是被拉开了近2万,还有秦PLUS DM-i直接杀入10万以内,甚至比同级油车还要便宜。

极致的垂直整合能力,从定价上让利于消费者,这背后比亚迪靠的是另一个技术法宝——全产业链优势。

作为目前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全产业链研发、设计、生产和制造的中国车企,比亚迪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三电技术领域全面进入了自供时代。无畏歪果仁卡脖子,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是比亚迪在全球供应链短缺危机下依然能泰然处之,并打造领先的混动、纯电产品核心所在。

总结

上海车展,比亚迪仰望U8以109.8万的预售价开启预定,中国品牌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量产百万豪车,当天就有网友爆料超51位车主交付2万定金,预售一天订单破百,如果放在两年前,这恐怕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天方夜谭”。

再把时间轴推前,三年前你能想象,有一家中国品牌能将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两家大众车企销量之和甩在身后吗?

比亚迪做到了,在短短2、3年的时间里,它不仅在销量上赢得了胜利,也在品牌力上赢得了胜利。这一刻的胜利,归功于比亚迪数十年如一日对新能源的坚守,归功于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也正是技术上的超越,才有了今天的比亚迪。

属于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时代来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天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8月9日,进军新能源汽车20年后,比亚迪终于官宣,第500万辆汽车下线。

“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王传福带着哭腔说出了这句话,没错,在新能源这条路上,比亚迪受到的质疑太多了。

(图源:比亚迪)

当初,没人相信新能源汽车能成功,没人相信比亚迪能成功。

 

回首往事,比亚迪苦尽甘来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巧合的是,这一年特斯拉也宣布成立。当初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股价连跌三天,从18港元一路跌至12港元,可见投资者完全不看好新能源汽车。

如今,比亚迪已是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放眼全球也仅次于丰田和特斯拉。

(图源:比亚迪)

2008年,宣布造车五年后,比亚迪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车——F3DM。

遗憾的是,当时根本没人看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销量止步不前,汽车业务一直在亏损。但王传福不愿意放弃,那个时候比亚迪几乎年年都要拿出超过利润的钱用于研发技术,部分年费研发投入甚至是利润的数倍。

十几年来,比亚迪汽车业务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面对亏损,比亚迪的回应只有两个字“坚持”。

黎明之前的2017年~2019年,比亚迪经历了利润三连跌。正如王传福所言,那时的比亚迪产品不被认可、技术不被认可、服务不被认可。

(图源:电车通摄制)

当时国内鲜有消费者支持新能源汽车,更何况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当初不知多少网友消极发言称,哪怕海外车企停止发展五年,国内汽车厂商也追不上,整体汽车设计能力落后太多了。

2021年,度过“至暗时刻”的比亚迪,终于迎来了曙光。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45,位列全球第二。这个成绩,已经坚持了新能源汽车18年的比亚迪实至名归!

随后,比亚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官宣于2022年3月停产燃油车。

其实比亚迪敢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DM-i技术的诞生,将插混车型的成本拉到了友商燃油车同一水准。

(图源:比亚迪)

再加上当时车企普遍更注重纯电动车,将插混、增程式汽车视为过渡技术,比亚迪DM-i车型几乎可以说没有对手。

结果就是,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86万辆,位列全球第一,并且与第二名特斯拉足足有55万辆差距。

从F3DM下线,到2021年5月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耗时13年。2022年11月,耗时仅一年半,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如今,短短九个月时间,比亚迪第500万辆汽车就下线了。

不过,发布会上比亚迪并没有提到这些信息,比亚迪提到的是,中国第1辆新能源汽车量产到第1000万辆,耗时14年,而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则耗时1年零5个月。

这场发布会,可能是国内汽车行业21世纪格局最大的发布会,比亚迪没有过分强调自己额辉煌,而是将其归结于“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图源:比亚迪)

往大了说,国产工业的崛起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王传福这话是对过去国产汽车数十年发展最好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最准确的预测。

展望未来,比亚迪要杀向合资车企腹地

辉煌只属于过去,比亚迪应当把握未来。

 

第500万辆下线的车型,比亚迪没有给大火的“汉”,没有给力捧的“海豹”,也没有给定位最高端的仰望U8、U9,而是给了腾势N7。

(图源:比亚迪)

在腾势品牌的产品中,N7目前的定位都是最低的,比亚迪将第500万辆下线车型给腾势N7,估计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态度,接下来要杀向合资车企的腹地。

长期以来,国产车都被冠以“质量差”“操控感差”“底盘不好”等词汇,即便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依然有许多人认为国产车不配卖到高价。

如今,能冲击到BBA等老牌豪车的国产车企,理想算一个,7月销量超过两万辆的蔚来算一个。比亚迪的汉、唐虽然销量不低,已然有资格与BBA相比,但均价还是有些偏低。

腾势是比亚迪寄予厚望的子品牌,不同于难以走量的百万级豪车仰望与主打小众越野车方程豹,它的价格区间与主流豪车相符,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图源:比亚迪)

今年,腾势汽车锋芒渐露,7月总销量为11146辆,均价42万元。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国产车的质量正逐渐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达49.9%,今年超过50%已是板上钉钉。

不仅如此,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更不用说,妥妥的世界第一,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以王朝、海洋两大系列为基础,不断向高端市场发展。子品牌仰望、方程豹诞生时间不长,就已经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比亚迪寄予厚望的腾势,也展现出了不错的竞争力。

比亚迪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因素自然在于长期坚持技术研发,做到了电机、电池、电控全能造。整个汽车所有零部件,除了车玻璃之类的一些零件,其他比亚迪都可以自己生产。甚至当初芯片荒之时,比亚迪还有余力支援友商芯片。

懂得这个道理的国内车企不止有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长安、长城、吉利等老牌巨头,都致力于技术自研。这些车企推出的汽车架构、混动技术等,甚至被海外车企青睐,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海外车企曝出与国内车企合作的消息,例如小鹏与大众,智己与奥迪,还有早已与比亚迪达成合作的丰田。

有自己的技术,才有在汽车行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过去国内车企只能依靠性价比与合资车企周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汽车行业形势翻转,需要用性价比抢市场的会是合资车企。

封面图源:比亚迪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通,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太阳能电动汽车是哪款

比亚迪F3DM低碳版。

比亚迪太阳能电动汽车中的一款是比亚迪F3DM低碳版双模电动车。这是全球首款不依赖充电桩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双模车型,以太阳能电池系统实现零排放、零油耗和零污染。车于2010年上市,标志着国产自主研发的双模电动汽车正式进入市场。

技术+人才双管齐下,解析高端人才更青睐比亚迪的底层逻辑

如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逐渐进入中高端已然成为大趋势,但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技术上被“卡脖子”仍是普遍现象,也导致多个产业发展受阻。新能源车产业算是个例外,在建立了世界长最完善、最高效的产业链后,逐步成为世界资本的投资热土,也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自主、可控的背后支撑,是拥有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其中一家中国车企算是中国企业崛起的代表之一,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辟蹊径——它在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后,就做出了爆款国民车,它在诞生之处甚至并不是一家车企,而是做电池起家的手机供应商,它在过去20年间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垂青,它靠电池结合整车技术制霸新能源,它叫“比亚迪”。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乘用车销量为1,248,161辆,不仅拿下了中国汽车销冠,同时也是世界新能源车销冠,助力中国智造以实力出圈。而在这组数据的背后,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3.18万人、博硕占比61.3%、属于研发人员占所有校招人数的80.8%」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

要知道,过去几年应届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更青睐的行业多为教育、信息软件、AI、芯片等行业或方向,即便在新能源趋势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力大增,但中国市场不仅有一众传统合资巨头抢人,还有新势力以及自主品牌友商的明争暗斗,如此内卷之下比亚迪仍能吸引到如此多高端人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换道超车,技术决定发展上限

中国制作转型升级,最欠缺的是原创能力,或者说技术研发底蕴。

1995年比亚迪成立,2000年它成为摩托罗拉第一个锂电池供应商,2002年它又攻下了诺基亚,正是这样一个生产锂电池的供应商,在2003年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然而2005年比亚迪就向世界证明比亚迪也可以造国民神车。正是在那一年9月比亚迪F3上市,并用不到一年时间成为最快销量破10万的自主品牌爆款。

实际上,在收购秦川汽车之际王传福就说“西安秦川可作为进军电动汽车市场之切入点”,F3只是比亚迪电动汽车大战的第一仗。所以早在2002年,比亚迪就开始研发电动车的半导体,其后的2006年比亚迪推出纯电动概念车F3e,比特斯拉还早两年。再到2008年,比亚迪推出旗下首款DM车型F3DM,也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并逐渐实现商业化,比亚迪在独辟蹊径的路上「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当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是以纯电驱动,并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到新高度时,比亚迪早已沉淀近10年,它并非市场的沉淀,而是科技和技术的沉淀——

从商用车到家用车、从王朝到仰望、从“刀片电池”到超级混动,再到“云辇”技术,比亚迪可能自己都想不到曾经拼命模仿的丰田,如今推出的首款纯电轿车bZ3竟会套上自己的“三电”技术。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或许有人会将比亚迪的成功归功于“预判对了风口”,而在我看来,比亚迪的成功逆袭更在于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成立28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落地拔高了中国品牌发展的上限(2022年,比亚迪的研发经费为202.23亿元,其中汽车项目开支为162.80亿元。这一数字比2021年的汽车研发经费增长了2.14倍,比2020年增长了3.92倍。)。

逆势下发力,构建“人才鱼池”护城河

面对如今极其内卷的市场环境,比亚迪的先进技术一个接一个的推出,其内部有一个比喻叫“技术鱼池”,形容技术储备指丰厚,随时捞出来一条大鱼,就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然而,在“技术鱼池”的背后,所有技术研发和创新势必无法脱离TOP院校人才的储备及扩列,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颇具「长期主义」的想要打造“人才鱼池”——舍得投入,重视人才,最终才能构建比亚迪的核心技术护城河。

在人才储备方面,到2022年底,比亚迪的工程师数量达到了69,697人,其中博士590人,硕士7827人。并且,同样是2023校招,相比于长城释放出的700+岗位、吉利释放出的5000+岗位,比亚迪所提供的30000+岗位,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甚至岗位遍布37个城市,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

与此同时,”明日之.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也是一项始自比亚迪创业初期(1998年)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意在培养与公司同频共振的新比亚迪人。而在博士后的培养上,比亚迪于2017年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批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首批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设立全国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人才培养迈进规模化,2023年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

事实上,可观的薪资、充裕的HC、快速的录用进程,只是比亚迪吸引人才的部分因素,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要选对赛道”,而比亚迪所处的无疑是一条极具想象空间的赛道——根据数据显示,在收到2023届应届生投递人数同比增长最多的新赛道TOP10中,比亚迪业务几乎都有涉及。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已经成为2023届TOP院校应届生最多搜索的关键词之一,其热度不亚于运营、华为等热门岗位或企业。

另一方,在抢人大战时期新势力们频频开出诱人高新的背景下,比亚迪依旧更受应届生追捧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应届生也会担心新势力的长期生命力,对比之下,比亚迪作为国内规模首屈一指的新能源车企,资金链稳,风险低,强大的体系也能够包容应届生慢慢成长。

阿川说车:

不难预见,在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的时下,新能源车所涉及到的市场与行业最紧缺、最抢手、最优价值的资源之一便是人才。而作为国内规模首屈一指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以及应届生,好在秉承“造物先造人”人才培养理念的比亚迪也确实展现出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决心与行动。

显然,对于比亚迪来说,集合了传统车企丰富造车经验和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又具备新造车品牌的活动与果敢,再加上成熟的技术/人才储备体系与吸引力,才是比亚迪在当前复杂市场形势下的最大优势。比亚迪对技术和创新的执着与追求让他们成为了中国企业逆势而上的典范,但也意味着他们将肩负着比其他品牌更重要的使命,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比亚迪的下一个十年,也许也会与中国TOP院校应届生的去向也息息相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阿川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明白了比亚迪f3dm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紫薯百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