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哪些名人?

清华大学有哪些名人?

清华大学名人榜如下:

1、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元勋  

2、钱三强    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3、赵九章    气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闭者功勋奖章获得者  

4、钱学森    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5、唐敖庆    物理化学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6、王淦昌    核物理轿扮薯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7、华罗庚    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8、竺可桢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9、夏鼐    考古学家、埃及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10、梁思成    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在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缺凳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在清华大学发展史上,曾涌现出过无数优秀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也是清华大学知名校友之一。

清华大学富二代独自创业,娶北大校花为妻,他如今怎么样了?

企业家们选妻子也有本人的规范,比方王健林找了一个事业型的妻子,马云找了一个家庭型的妻子,而刘强东则找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娇妻。普通来说,长得美观的妻子都不具备很强的商业才能,而具有商业才能的妻子又长得不漂亮,不过美团开创人王兴的妻子曾经两样都具备了。

美团上市以后,目前的市值曾经到达1.9万亿港元,而王兴的个人资产在去年曾经到达了1200亿,每天的净收入到达3个亿。王兴的妻子叫郭万怀,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她,其实郭万怀除了在家是一个好妻子以外,在美团公司还是一名副总裁,由于她的付出,王兴的事业才干够江河日下,公司才干够完成快速开展。郭万怀曾经是北京大学的校花,而王兴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两人在一同几乎是才子配佳人。在人们的眼中,学习好的女生普通都不漂亮,但是郭万怀不只学习成果优良,而且长相也非常甜美。

王兴在18岁那年考入了清华大学,他的姐姐也曾经毕业于清华大学,这也由此看出王兴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一定下了很多的功夫。王兴的父亲王苗曾经是一家水泥厂掌门人,这家工厂的水泥年产量能够到达10万吨。王兴也算是一名富二代,由于在他小的时分,父母就曾经买得起别墅和宝马轿车了。但是王兴并没有由于本人的家庭条件好而不努力学睁春习,而是经过刻苦学习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但是王兴当时也不会料到,将来的妻子将会毕业于北京大学,并且成为美团的中心人物。

王兴是一个很讲情意的人,他胜利以后没有遗忘睡在下铺的兄弟。当年他毕业后到国外留学,饥早渣而这个时分他看到了国内互联网行业快速开展,因而他决议回国开展互联网。而此时王兴首先想到了曾经的下铺兄弟王慧文,两人曾经一同斗争一同创业,固然创业失败,但是两人的兄弟感情却愈加结实。往常,王慧文曾经成为美团公司的二号人物。

王兴凭仗本人以往的经历和忽然呈现的灵感兴办了校内网,但是他怎样也没想到校内网后来竟然那么受欢送,但是当收入越来越少的时分,王兴无法之下只好让校内网换了主人,但是这也因而给王兴带来了丰厚的报答。往常,王兴将一个具有特殊魅力的美团展示在世人面前,当然了这也离不开妻子烂悄郭万怀的关怀和协助,同时也离不开兄弟王慧文的支持。

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创业路

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创业路

慎腊迹“北大创业者更喜欢颠覆性的创业项目,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

“清华创业宽并帮低调,没有北大那么多妇孺皆知的公司,但每个细分行业的前几名几乎都有清hua帮。”

虽然他们的创业路泾渭分明,但两条路通向同一个终点

据说北京高校女生都能在两分钟内辨别对面的男生来自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

他们的差异如此明显:如果那个男生侃侃而谈,谈论内容又有关国家政体,容不得你插嘴半句,或者快速对你的言论做出犀利批判,那他一定来自北大;如果他们经常群体现身却缄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听你讲话,只是在意见实在不同憋不住才说两句,甚至和女生说话一开口就会脸红,那他们一定来自清华。

当他们踏入校门,已经得到了对智商、能力等天赋的第一次证明。然而犹如两家不同的工厂,即便是同一块优质的材料,经过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加工,出品都会大相径庭。

这或许是中国创业成功率最高的两所高校,大量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以他们为主角。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来自这两所高校的创业者是否如同这两所高校的学生一样,一眼就加以分辨?如果是,来自同一学校的创业者,是否会有类似的创业轨迹?

不同的创业者性格

北大人张扬不羁,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更多“跨界者”;清华创业者低调务实,更容易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当记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3G门户的张向东。他来自北大。3G门户是无线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是典型的“北大帮”公司,创业团队邓裕强、张向东、常映明三个人是大学同班同学。

张向东和几年前并无变化,依旧像个在校大学生,留着浪漫的中长发,穿着棉质T恤休闲裤。他身上带有强烈的北大烙印,喜欢张扬自己观点和好恶:办公室里到处是他喜欢的红五星,笔记本也贴了一个。两辆造型同样瞩目的自行车让办公室显得狭窄,和他谈话的人总是禁不住把目光瞟过去。

他刚组织了一次北大的创业者聚会,也不仅是创业者,还有他在校时的铁杆儿。想象得出,酒是当日聚会的重要角色。3G门户总部新址的9个会议室用9大名酒来命名,张向东说,“我们和酒有一种秘密的默契。”

这是从大学里沿袭下来的习惯。张向东在博客里写到:“大学时候,裕强经常于熄灯时间23点准时出动,带了我们一帮朋友,去草坪上喝啤酒,胡言乱语,嬉笑怒骂,自呼酒帮。”这也是3G门户公司名字的来历“久邦(酒帮)数码”。当他们注册离岸公司的时候,张向东音译了一个更浪漫的名字Dream Bund—梦想堤岸。

“北大创业者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个伪问题吧?我们三个性格一点都不一样。”张向东辩驳,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独立、自由的风骨,是北大的神秘代码。我们记得北大,是记得这两个词。”

出人意料,他心目中最能代表北大特点的创业者不是李彦宏也不是俞敏洪,而是21报系发行人沈灏。显然,他的评判标准不是身家或是公司营业额,而是能多大程度的影响别人。甚至财富与自由梦想(哪怕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之间矛盾之下,财富可以被暂时牺牲。

3G门户几年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当他们拥有百万用户时,做SP可以轻松月入千万。然而他们没做,甘愿挤在狭小的办公室里为购置服务器能便宜50元钱多费口舌。

“北大创业者更喜欢颠覆性的创业项目,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张向东总结。反之,“清hua帮”更低调,没有北大那么多妇孺皆知的公司,但每个细分行业的前几名几乎都有“清hua帮”。

虽然张向东散发的自由气息很容易感染他人,但和他谈话并不是轻松的事儿。他太敏锐,会随时辩驳你的观点,让你无话可说。相反,与“清hua帮”的会面就轻松得多,只是他们太低调太难约见。

清华创业者更像一个群像,虽然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但大部分特质都隐藏在某些共同点之下难以发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上铺的兄弟”才了如指掌。他们大都周到、体贴、思维缜密;每一个相关局磨细节,他们都会在谈话一开始对你说明。

清科集团创始人、总裁倪正东刚结束一个会议,一见面就先对我这个不速之客道歉:“一会儿还有个会议,你需要多久?”他先是提醒我忘记和他交换名片,而后房间里出现了轻微的噪音时,他立即盯着我的录音笔问:“会不会受影响?”

从1996年在清华读硕士开始,倪正东在园子里呆了六七年。离开学校时,他已经有了典型的“清华范儿”—很难给人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相貌普通,穿着随意,声音不高不低,对每个人都彬彬有礼。

倪正东的印象中,早期清华的学生在国内创业者并不多,都是零散的。后来互联网创业风刮遍中关村,技术无可避免的与清华联系起来,清华慢慢有了创业的土壤。1998年,倪正东模仿麻省理工在清华举行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有几百个项目报名,掀起了清华学生创业的风潮,“其中70%的项目是做网站。”

低调,“清hua帮”的特点在清科显现无疑。倪正东说,“很多人以为清科只是个研究机构,是个举办会议的公司,其实我们也做投资,只是不太说。”公司会议室,清科已投资的项目密密麻麻的贴了满墙。

倪正东笑笑说:“清华人做事还是很踏实的,不太虚;想法比较简单,但目标比较明确;比较抱团。”几句话就像论文摘要般做了一个总结。

他也思考过这个有趣的问题,同一个人进入清华或是北大,为什么毕业后性格会完全不同?“可能是因为北大有未名湖,大家绕着未名湖转来转去的散步;清华有主干道,大家都骑着自行车直来直去的狂奔。”

倪正东心目中,清华的创业代表人物是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和北极光合伙人邓锋。对公众来说,徐航并不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字,邓锋做投资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很少有人了解。迈瑞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医疗器械,却在一直被海外公司垄断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曾引发海外资本市场无限的兴奋与期待。邓锋曾被称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他和两位好友一手拉扯起来的公司Netscreen,在美国创造了40亿美元的并购神话,不过这段经历即便偶尔见诸媒体,也大都语焉不详。

邓锋的投资理念极具清华特色,“我要做farmer(农民),而不是hunter(猎人)。猎人每打一枪都要有收获,做风险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做一辈子farmer,又有什么不好呢?”

清华创业和北大创业,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创业领域的选择。北大毕业生、好投网总裁户才和评价:“清华创业的出发点更集中于技术,而北大更集中于市场机会,先考虑我们有什么样的资源,再考虑如何把握这些资源。”无论是创立了ChinaRen、空中网的周云帆还是创立了中星微的邓中翰,都以新技术为起点,属典型的清华“技术派”;而来自北大的丁健创立亚信源于技术交换的市场需求,俞敏洪创业源于考试市场的出现。张向东曾对豆瓣网的杨勃(清华物理系1985级)说:“1998年互联网热潮,你不为所动,我凑热闹跑过去。”

这也导致北大更容易出现“跨界者”。丁健学化工出身,俞敏洪做新东方虽然和老师身份沾了边儿,但创立新东方仍属跨界。因为当年“个体户”还是很难的抉择,俞敏洪也为此矛盾过、困惑过,甚至还哭过。

其实,这些差别早在他们弹吉他唱歌的校园生活中就有所体现。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的吉他手最终因为技高一筹坐在草坪的中央。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迥异的校园文化

清华比北大更团结,经常一呼百应;而北大的创业者们更像一个个江湖侠客

谁是中国高校TOP1这个争夺在清华北大之间已经延绵数年,与此并行的另一个争论是,谁更团结?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关学校气质的问题。哈佛有企业家俱乐部,耶鲁有神秘的“骷髅会”,普林斯顿有“饮食俱乐部”,哈佛商学院1949届更是“美元堆筑的班级”。

每所学校的校友网络都是一笔财富。无论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校友资源都是最易于获得的创业资源。

当创业者试图吸引人才,首先碰到的就是信任问题,“我为什么要到你的公司来?”虽说有的附带着股份和期权,但那是否能转化为将来的收益还是未知。而同学具有最低的信任成本,且这信任从其它途径很难获得。

在一般人眼里,清华比北大更团结,经常一呼百应。倪正东说,头脑风暴我们比不过北大,但上战场肯定是清华厉害。校园里的生活方式,在他们创业后依旧延续:清华学生总是做实验,三五成群相互讨论;北大学生更愿意独自徜徉在校园里,偶尔感叹一下人生。

1998年,李方的文章《北大是泉水,清华是岩浆》为后来两校的企业家作了预言:“北大人是以傲气著名的,以至于不屑于在世俗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呼朋引类。清华人则不然,他们似乎天然具有群体合作的精神。”

“清hua帮”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的,在校园里就如此。正在准备创业的刘家开(清华经管2009级硕士生)问,“我可不可以叫两个同学一起接受采访?”第二天他和同学刘玉彬、孙波一起出现。他们此前都有创业经历,虽然同班但领域相距甚远;刘家开在消费领域、孙波做图书发行、刘玉彬做房地产中介。

“去年的创业大赛,清华的污水处理项目进入决赛,六支队伍里只有这一支成员来自同一学校。”他们很自豪,“还是和校友创业最默契。”

清华校内也有这样的体系。在经管学院他们还有一位额外的创业导师,由已经有创业经验的校友担任。一个他们习惯的模式是,从其它院系找符合市场的技术,再进行市场运作。

户才和说,这是清华系的显著特点。创立一家公司,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再到工程师,清华校友都能解决。

这种合作一直贯穿于清华校友之间。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Tsinghua Entrepreneur and Executive Club)是中国目前最有组织的校友会。TEEC,更像一个接头暗号,一个秘密组织,一种认同感,一种归属感。

TEEC发源于硅谷,后迁移到国内。在硅谷,创业最多的就是清华校友,他们一起讨论技术、商业模式、如何推广,团结得令很多学校羡慕。北极光高级顾问、掌上灵通前CEO杨镭说,“很少一个清华校友单独出来做企业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在硅谷创业时,三个创业伙伴都是在清华校友会认识的。

有人说,清华人表面谦和,但却有一种骨子里的骄傲,看似淡泊,因为“你和我不是一路人”。TEEC的入会规则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杨镭说TEEC不是精英俱乐部,会员不是都找成功的,但他也说,“进入这个组织要求很高,除了是清华校友,你必须创业、是CEO、有一定的规模、拿到风险投资,重要的是现在还没起来但将来会成功的人。”

清华校友在创业圈里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帆(89级计算机)在红杉投资的四个项目都与清华有关。倪正东说,“我投的项目里很多创业者都是清华的,”又想了一下说,“还真没有北大的。投资是双向选择,清华校友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

这种团结保证了清华创业的高成功率,“清hua帮”往往能借助各种力量度过创业最易夭折的时期。北大虽然有李彦宏、俞敏洪等商界领军人物,但中等规模的公司并不多;清华虽有大量在各行排名前三甲的公司,但“精神领袖”并不多,即便有与李彦宏相似的身家,也没有那么高的曝光率。

然而,犹如抱在一起的刺猬太近容易伤到彼此。户才和说,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清hua帮”管理团队更容易分裂;另外“清hua帮”公司比较“排外”,北大人很难做到高层。

这里面可能掺杂了由来已久的门第之见。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向文人相轻的“北大帮”公司里却没有校际的隔阂,新东方、百度都有大量清华校友,北大纵横有超过50名清华的硕士博士。王璞说,“反过来的情况不大可能”。

北大校友之间并不是没有感情。不同于“清hua帮”的群像,北大校友更像一群江湖侠客,因为某种不需要言语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张向东说:“我们是兄弟!兄弟的意思可不是女孩子之间的'友谊,需要整天黏在一起分享秘密;而是兄弟有事儿尽管开口,我不会问理由,只会淡淡的说,好。”

他和邓裕强、常映明性格迥异,愿意把思考与人分享,做不了管理等细致活儿;常映明特别严谨,非常讲原则;邓裕强性格淡泊,很少说话。“如果邓裕强说让我做什么事情,我就一定要做到,没有不行,我对他们也一样。”张向东说,“我能这样提要求,因为我了解他们,他们能行。”

北大也有校友创业组织,要么像官方组织,要么更像俱乐部。户才和参与的北大校友创业投资协会有160多名会员,和TEEC规模相当。他们的活动一半和商业没什么关系,每月两次的户外活动,内容经常是高难度的登山或是真人CS。MSN群里也有三百多人,但讨论的大多是奥巴ma或是环球局势,鲜有人讨论微观话题。

创业圈中,张向东有自己的“北大兄弟”,当当网的李国庆、去哪儿的庄成超。据说更早一批创业者,俞敏洪、李彦宏、丁健等关系也相当不错。只不过,“北大帮”很少扎堆儿,各种论坛上遇到也不会像清华校友亲密的坐在一起,甚至只是相互点头示意。

不同的创业软肋

技术很强、产品很好,就是离客户太远,这是清hua帮的弱点;而不专注则是北大创业者常犯的错误

即便清华、北大拥有令中国其它高校羡慕乃至嫉妒的创业成功率。创业者仍要经历挫折乃至失败理解创业的真正含义。

“剩”者为王。无论你来自北大,还是清华,这都是衡量成功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在创业路上,清hua帮和北大帮各容易犯怎样的错误呢?

技术是一种普遍的清华情结。刘家开、刘玉彬、孙波,来自并不“技术”的经管学院,也一直肯定:“技术,技术非常重要!”

但倪正东反思说,“清华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有许多,其中一条就是太钟情技术,太得意自己的产品。”

“就好像一个厨师告诉客人,我做的菜就是好的,你就吃吧。”倪正东举例,很多网站技术很强,产品很好,就是离客户太远了。

户才和则认为,管理是清华创业者容易遇到的另一问题,最集中的体现是现金流。曾任清华创业园主任的罗建北见证了许多清华创业者的起起伏伏。在谈到大部分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时,她说的简单:“很多典型的.COM公司,烧钱烧得比较厉害。”

清华毕业生、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经历了几番起伏后重出江湖,在创业的现实中真正理解了课本上的基本道理,“企业第一位的就是要创造收入,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企业自身的业务永远要足够维持自己公司的正常运转。资本只是杠杆,可以让你跳跃一个台阶,或者是撑起十倍的力量。它永远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再做公司,童之磊把公司的固定成本尽量控制到最低,原来他甚至想租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写字楼,后来一减再减,自己的办公室只有六七平方米,不过中文在线已经是中国数字出版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

“北大帮”更容易犯一些理想化的错误。他们怀揣梦想,但实践时发现现实中的通路并非如此。张向东曾独立创业失败,他说自己的想法很好,但实践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所以现在他更愿意与邓裕强、常映明一起创业,因为“每个人能力侧重不同,让每个人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不专注”是北大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户才和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他曾促成一笔投资,但是创业者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并没有下功夫发展主业,“甚至交了好几个女朋友”。或许因为怀揣某种英雄主义情结,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禁不住诱惑,“而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难的就是抵御诱惑。”

然而,如此归纳清北创业帮的创业困惑未免有点以偏概全,创业毕竟是对个人能力的全方位考验。而创业者能力的千差万别,谁也不能断言成败,甚至不敢用冷冰冰的框架把他们归类。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到了一定规模,无论清华、还是北大在创业者身上的烙印会逐渐淡化。搜索引擎被称为“很技术”,然而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来自北大,百度能与谷歌抗衡的重要原因是技术背后有中国文化在做支撑。以人文气息著称的豆瓣创始人杨勃来自清华,被评价“内容最具质量”的网站非常钟情于算法,各种内容都是经过严密的逻辑算法组合后呈现于网络。

张向东总结说,不论是清华、北大,还是其他背景的创业者,都有一些相似的特质,比如向往自由、有韧性。但凡公司到达一定的规模,背后都有相似的商业哲学。成功创业,也许要满足一万个条件,最终的胜利者都是相似的。

;

他19岁上清华,放弃硕博连读创业,失败3次,却39岁身家千亿

他连续创业3次,失败33个项目。

第3次踏上创业征程时,他发誓:

希望平等地记录每一个人,深情地记录每一天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

让30年后,50年后,100年后的我们的后人,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记录,看到我们生活过的世界。

一步一曲,在短视频领域砥砺攀登8年,公司终于上市。

他却说:“人生,就是三万六千天的创业,如果失败了,就换一种姿势,再来一次。”

他就是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新贵:宿华。

宿华,198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扒乎松柏镇宿家大院,距离县城仅30多公里。

宿华虽算不上是农家子弟,但因为那里地处深山,没电,没公路,没商旅,甚至连个小卖部都没有。

家里酱油用完了,要走两个小时的土路到镇上,再走两个小时回来,才能买到酱油。

除了清幽幽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土路。

在宿华的记忆里,小寨子内外唯一看得见的东西,就是穷。

当时宿华生活的村子,在1998年之前一直都没有通电。

晚上天一黑,村子一片漆黑,除了一阵阵狗吠,去哪里都没光亮。

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直到2013年才开通了公路。

1992年,宿华10岁,属于一个时代的春天来临。

穷困了十多年的宿家,也因为爸爸宿运金做的一件事,幸运地踏上了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宿运金当时已在档案馆有了渣仿十几年的工龄,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块,却常常迟来好久。

这让他无比尴尬:听上去每月都有收入,却每月都拿不到手。

家里的日子也因此穷苦又寒酸。

为了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宿运金一咬牙,一狠心,辞掉了工作,带着铺盖卷儿去永顺县城,尝试做农机推广生意。

这一年,一曲《春天的故事》火遍大江南北之后,中国经济在新的改革浪潮中迎来了第一个高涨期,这直接驱动农机工业的营销热。

大型农机企业里,开始设立按照市场营销机构运作的专业部门,农机市场营销的疆界不断被扩展。

湘西物产丰饶,是发展农耕产业极好的地域,因而农机生意相对于其他,还比较好做。

宿华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的农机生意已渐渐步入正轨,规模算不上多大,但养家糊口已经绰绰有余了。

这让宿华的生活,发生了晋级式的迭代变化。

1993年,33岁的段永平带着团队,用了大约4年时间,在小霸王 游戏 机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产品——小霸王学习机。

该产品增加了键盘和电脑学习卡,能与中小学生的九门功课实现同步学习,专业解决小学生和中学生学习难题。

特别是经过改良后的二代产品,由成龙代春梁悉言之后,很快风靡全国。

一次生意收工后,父亲给宿华买回一台小霸王学习机。

正是这台学习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宿华此后的余生。

这一年,1994年,宿华12岁。

和宿华一样,家庭条件好的小朋友,都将小霸王当做升级版的 游戏 机用。

然而,宿华又与他们不太一样,他没有只顾着玩,而是玩出了新花样。

一段时间过后,宿华玩腻了学习机,便开始读说明书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一读,他便发现学习机的隐藏秘密——可以编程。

之后,天赋极高的宿华,开始自学起了编程。

1995年,宿华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永顺县一中的初中。

为了方便儿子上学,全家人跟着孩子前往县城。

永顺一中,是“三湘四水”有名的县办省级重点中学。

九十年代时,其教学质量在整个湘西州一直独领风骚。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从该校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湖南籍考生,都在同类中学中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这个学校的中学生数学奥赛成绩,还非常著名。

宿华能考入这所中学,足见其优秀的程度。

初一结束这一年,宿华用自学编程一年的的成果,在自己的小霸王学习机敲下人生的第一行代码:超级玛丽。

之后,宿华疯狂迷恋上了编程。

玩归玩,闹归闹,宿华的成绩依旧拔尖,初中毕业,他顺利直升永顺一中高中部178班。

这一年,他16岁。

然而,上了高中,比起编程,还有更让宿华痴迷的事……

宿华的文化课相当优秀,除此之外,他还吹得一手好笛子,擅长玩 游戏 ,着迷编程。

进入高一的宿华,在一众女同学眼里,俨然就是集智慧才华于一身的才子。

可纵使女同学们的目光太炽热,宿华眼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青梅竹马唐宇煜。

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兴趣相投,都很爱玩 游戏 。

宿华与她,本来是奔着证明女生一定打不过男生这个偏见去的,却不想唐宇煜根本不是一般的女生。

结果,宿华赢了 游戏 ,输了感情,彻底拜倒在唐宇煜的石榴裙下,两人走到一起。

2001年高考,19岁的宿华用超出一本重点线100多分的绝对成绩,敲开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大门。

唐宇煜也不逊色,考入中国人大。

当年录取通知书送达时,还曾在当地县城引起过轰动。

这年初秋,这对才子佳人,一路携手闯出湘西的山寨,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进了大学,两人依旧如胶似漆,但互不耽搁学业。

宿华跨入清华,做编程写代码方面的能力,变得愈发炉火纯青。

到大二时,他已经开始替人写代码,挣点零花钱。

彼时,互联网开始在大学校园里普及,电脑还是个时鲜的玩意儿,写代码特别能赚钱。

大学没毕业,宿华就已经手握5万多存款。

2005年7月,宿华本科毕业,被清华大学保送本系的硕博连读。

唐宇煜则去了当时很火的开心网 游戏 部总监。

第二年,李开复主导的谷歌中国大量招人,得知消息的宿华也跑去面试,结果被录用了,年薪15万,还有股票期权。

2006年,全国平均工资才2万多一点,北上广稍高,有4万多。

15万年薪+股票期权,这相当于北上广平均工资的近四倍,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如同天上砸下馅饼,赚大发了。

金钱闪闪发光,清华硕博连读却显得灰暗,宿华毅然选择从清华中途辍学,奔向谷歌中国。

宿华刚入职,黄铮后脚也跟着来了谷歌,只不过两人相隔天涯,黄铮在大本营硅谷。

而这一年,只比他小一岁的张一鸣,遭遇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后,进入一家 旅游 搜索网站做高级技术经理。

一年的硅谷之行,使宿华收获了三个极其重要的成果:

一是最早又最直接地接触到了人工智能;

二是与机器学习专家张栋成为同事兼好友;

三是内心的创业热望和成事的激情被硅谷唤醒。

归来之后,宿华很快便闯进创业圈,女友唐宇煜考研成功上岸,如愿去了复旦。

2008年,宿华兴致勃勃,鼓捣了一个网站视频广告的项目。

结果,这钱一丢进去,扑通一声,连水花都见不着就没影了。

宿华拜访了很多投资大牛,愣是找不到一分钱,只能灰溜溜抛弃这个项目,甘愿认栽吃亏。

这时,前同事张栋邀请,宿华加入李彦宏团队,跟着张栋一起做搜索。

张栋是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在机器学习领域堪称专家,在搜索和大数据方面,是个绝对的牛人。

宿华加入他的团队后,两人一起用机器学习的算法知识,为BD做套广告架构系统。

2010年,广告架构系统上线使用后,宿华又率领小团队,做起后续技术服务。

这个过程,让宿华见识并批量实战了大数据之下的内容算法推荐玩法。

作为互联网性能和系统优化方面的技术大牛,这段经历了一套内容系统在算法加持之下的推广实现过程。

这些,都为后来他遇见短视频风口,做了极好的铺垫。

2011年3月,张栋带着宿华离开老东家李彦宏,继续创业。

同年7月16日,宿华与唐宇煜结束长达13年的爱情马拉松,双双回到老家领证结婚。

这天,幸福的唐宇煜写下一段话:

“3岁相识,16岁相恋,27岁结婚,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小姑娘,但某些东西,仍和当初一样”。

彼时,宿华虽说挣到百万年薪,但没有北京户口,宿华在北京就是个“流浪汉”。

之后不久,一直想在互联网领域做搜索的周鸿祎,找到张栋和宿华,并投给他们俩2000万美金,让他们做一款搜索开放平台。

张栋拿到这笔投资后,便和宿华在五道口的出租房里,分工合作,闷声干大事。

宿华负责算法,和核心技术团队计划的落地;张栋负责业务方向和融资。

一周七天,他们只在双周休息一天,其余时间一直都在不眠不休地写代码,做算法测试。

后来,为了产品的双保险,周鸿祎还和张栋玩对赌策略:

在其公司内部组织同样的技术码农,与他们PK。

一年多以后,项目开发结束,部分产品上线测试完毕,周鸿祎公司的股票从16块,一路飞涨到120块。

张栋与宿华,以技术算法威名,名震当时的互联网江湖。

有美名在外,创业的事自然坦途变大道,顺畅了许多。

许多与周鸿祎一样,有着搜索梦的有钱,陆续找上门来。

2012年的12月底,官方公布了一组数字:

我们网民达到5.64亿,其中手机上网的比例快速增长至74.5%,达到4.2亿。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趋势风口,呼之欲出。

尝到甜头的周鸿祎暗自窃喜,为了拢住人才,他又慷慨地为张栋和宿华拨了一大笔款项,并希望他们俩能加入公司一起拼。

但志不在打工的两人,纷纷摆手婉拒。

2013年,彻底交接完周鸿祎公司的项目之后,俞永福便说服张栋,将他拉入马云团队。

宿华因别的原因,没有去。

几个月后,剔除掉周鸿祎公司拿走的部分后,张栋和宿华一起开发的那套开放搜索平台系统,被俞永福收购。

张栋将所有项目所得,与团队成员按贡献比例分掉。

宿华的个人收入,破天荒达到实现财务自由的程度。

后来,为了重拾自己创业的梦想,在将近大半年的时间里,宿华先后尝试了32个不同的项目。

不过比较悲催的是,那些项目都失败了。

而在几乎同一时空,距离宿华家仅仅几公里之遥的程一笑,正在为找不到位产品续命的钱,愁得到处找酸菜缸,意欲腌光自己的绝望。

彼时的宿华,拿着自己不甘心放弃的第32个创业项目,去找投资人张斐。

结果,张斐否定了他的项目,但为他引荐了另一个新鲜玩意:GIF动图。

而GIF动图背后的操刀人,正是程一笑。

经过多年的实战历练,宿华凭借着精湛高超的算法能力,已在圈内小有名气。

加之他本人既有技术工程师背景,又亲自参与管理服务过产品项目,且已经早早超越同龄人,实现财务自由。

张斐认定,宿华是一个特别能成事的人,很适合做CEO。

为此,他特地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组织酒局,邀请宿华与程一笑见面聊聊。

看看两人能否达成合作,把程一笑手上烫手山芋一样的GIF动图产品救活过来。

2013年夏末,宿华则与程一笑在张斐的酒局上,相见恨晚,畅聊至深夜凌晨两点。

两杯小酒下肚,两人一拍即合,搭伙干活。

合作的条件可以说异常公平:

宿华做程一笑的联合创始人,为保障其应有的权益,张斐与程一笑得从各自的所占股份中,拿出一半分给宿华及其团队成员。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渴望合作的诚意,也为了成功招揽到宿华这个牛人。

作为产品最早最初的创始人,程一笑还让出了公司CEO的位置,而自己则甘心隐居幕后,专攻产品。

酒局终了,宿华将自己手下的7个小伙伴,和程一笑带领的另外3个小伙伴正式合并,组成新的初创团队。

不久,他带领团队,从程一笑位于立水桥的两居室,迁到五道口华清嘉园的三居室。

并成立公司,开启了湘西人与东北人一起合作的创业之旅。

宿华到来之前,程一笑手中的GIF动图产品,还只是一款图片合成工具,操作类似于傻瓜相机一样简单。

不过,动态图片合成之后,若想分享或上传、转发,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是初创时期,程一笑将这个工具上线后,仅供大家免费合成。

之后的成品,要么付费开通相关功能,要么通过其他途径发布。

一开始,因为新鲜好玩,这款产品为程一笑带来了90多万发烧友。

同时还为他吸引来了天使投资人袁野和张斐。

但因为程一笑坚持不设“转发”功能,产品又多是美女自拍、婴幼儿日常、宠物日常等。

重复单调的内容,和复杂的后续付费解锁设置。

在考验用户耐心的同时,用户也纷纷拍拍屁股走人,留下落寞的程一笑。

而彼时,这种以免费使用为首要推广方向的互联网工具,主要靠海量的用户招揽插件广告来挣钱的,若招不来广告金主,便无法实现盈利。

程一笑刚好属于这种情况。

拿到天使投资人的200万天使轮投资后,程一笑还邀请来了自己的前同事杨远熙,以及大学舍友银鑫,还招募来一个技术男。

四个人窝在立水桥的出租屋,埋头苦干,将用户数量磕到3000多万。

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盈利问题仍未解决。

张斐这才为程一笑求来宿华,希望宿华能拉程一笑一把。

当时,中国互联网正在迈向第二个10年关口,有预见能力的们都认为会有新的一轮甚至数轮风口出现。

但到底是什么风,风吹向哪儿,谁都说不准。

程一笑的动态工具,不同于以往的静态展示,也不同于正方兴未艾的各种纯搞怪。

要怎么改,才能让这款产品真正实现“我们不一样”呢?

双方团队彼此磨合 探索 的几个月里,宿华还没有特别系统的成熟方案,但他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那就是:只图片有动态已经low了,让真人出镜展示最鲜活的动态,才是未来。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宿华说服程一笑,对原有的GIF动态工具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

首先,是砍掉了这款产品的动态功能,只保留工具属性。

其次,缩减了内容限制,增加了创作元素。

最后,内容方向不再只是好玩,而是彻底转向短视频社交模式。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产品的问题初步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解决找不到钱的问题。

合作之前,程一笑之所以倍感绝望,就是因为找不到新投资,没钱可烧了。

合作之后,宿华加盟程一笑团队的消息经投资人口风发酵,加上宿华先前与张栋凭借算法威力,在互联网江湖积攒的好名声。

创投圈的各路,像饿狼嗅到肉腥味儿一样,纷至沓来。

其中,最先回过神来的就是张斐和袁野。

程一笑找他们追加投资时,他们没给,因为看不见赚钱的希望。

宿华加入后,他们很快便追加了100万美元的B轮投资。

一众抢着投钱的中,最后悔的就是宿华的前老板,周鸿祎,因为这一次他一分钱也没投。

投资巴菲特说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才能做好投资。”

以自己的才华与别人的项目合作,本质其实就是投资。

早在谷歌工作时,宿华就特别清楚这一点。

所以,与程一笑合作,执掌公司帅印后,宿华一直在琢磨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将自己出色的算法能力,完美地匹配到产品中去,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产品和钱的路,都梳理顺畅了,算法什么时候出场呢?

2014年公司正式成立之后,宿华率领初创团队做了三件事:

短视频产品的用户定位、主要推广区域、战术打法。

三件事完成后,他们一举梳理出公司统一的经营理念:记录世界记录你,服务普通人。

这一年,以发展视频项目为目标的一众同行,也纷纷下场,进入短视频赛道。

但与其他定位一二线中心城市不同,宿华将公司的首要用户群体放在三四线城市,以及被称为互联网盲区的广大农村地区。

指挥中心在北京,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在城市渗透。

这个战术打法之下,宿华很快从中收获三个最直接的结果:

用户数量悄无声息地暴涨至4亿,内容呈现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各种粗糙鄙陋博眼球的搞怪创作泥沙俱出。

然而,因为没有任何公开的宣传,也没有任何媒体注意到这个产品的传播。

这些成果,像透明的玻璃球一样,在宿华公司的短视频工具平台上,滚动展示整整两年多的时间,竟没有曝出任何水花。

直到2016年中,一位昵称为X博士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里的中国农村》,随后文章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

不久,宿华公司因平台产品内容,被官方点名批评。

其后,宿华对产品内容的呈现机制,进行了迭代升级。

用户受众仍是普通人,但服务理念与原先相比,有了变化:

“生活没有高下之分,用 科技 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

经过反思和迭代升级后,宿华公司已经无法像先前那样隐身发展了。

许多手中握有真金白银的们,纷纷开始盯上这家体量日益庞大,吸金能力越来越强的公司。

彼时正在寻找短视频项目的新贵张一鸣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他比其他只想投钱的更彻底——意欲直接收购,顺便把宿华也收编到自己麾下做高管。

只是天不遂人愿,张一鸣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是,彼时的张一鸣虽已成为创业圈新贵,但公司旗下还没有能够与宿华公司相抗衡的同款短视频产品。

眼光毒辣的张一鸣在宿华公司的产品中看到了提款机的影子,宿华同样也看到了。

收购失败后,张一鸣退而求其次,收购了一款备胎产品,花重资进行装潢整饰后,在2016年9月首次推出,这便是后来的某音。

在商机瞬息万变的商场作战,想要获胜,必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张一鸣在短视频领域出场后,宿华便嗅到了硝烟味儿。

2017年,宿华果断对产品进行了新一轮的迭代更新,并推出直播打赏功能。

打赏的推出,意味着商业变现的公开。

这对普通人来说,不仅仅是通过创作增加收入,更意味着宿华公司的短视频产品已经转型成为一个增加收入的平台。

创作也不再是粗糙的展示,而是需要用心去经营。

毕竟获得打赏,是需要有所付出的。

这一波操作之后,宿华公司的注册用户开始疯涨。

2017年底,宿华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直播平台,用户数量突破7亿。

2018年2月,程一笑和宿华公司的产品日活用户数量突破亿级大关,成为当时俯瞰天下无敌手的绝对王者。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胜寒无高峰。

很快,找不到对手的寂寞,消磨掉创始人相当一部分的斗志,宿华和程一笑佛系躺平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为雪前耻,狼人张一鸣正在疯狂追赶他们。

2019年,宿华被张一鸣反超。

日活用户数量差距,从最初的1亿对比650万,扩大到2亿对比3.2亿。

就像新的龟兔赛跑一样,因为轻敌而落后的宿华,于是开始追赶。

谁知,他才刚开始跑,半道而来却杀出程咬金,新冠疫情来了。

不过没多久,这场让无数人生活停摆的危机,在宿华手里就变成了新的机遇。

2020年,他果断地以疫情为圆心,率领公司员工投入抗疫公益事业。

上春晚,为疫情防控区捐款、捐物,为被控的各路普通人开通视频支援通道

将近200天的奋战之后,待武汉解封时,宿华终于将公司的日活用户数追到了3亿,但仍然没能追上一路陡峭式疯跑的张一鸣。

为了抢占一下站先机,宿华与合伙人程一笑,以及他们背后的一众投资人,一起做起上市的各路准备。

2021年2月5日,宿华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作为背后的创始人,宿华程一笑一夜暴富,身家犹如坐上火箭,直冲云霄。

宿华身家达到了1440亿,程一笑则紧随其后,达到了1100亿。

受股民仅仅24小时的疯狂追捧之后,程一笑和宿华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3万亿元之巨!

这一年,宿华39岁,在创业圈失败多次后,终于实现一夜暴富。

可没曾想,上市那天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

上市后,公司的日活用户数量则出现异常,他们不仅没有保住之前的3亿,日活量下滑到3亿之下。

为此,他们只好调整策略,宿华退居幕后,只负责公司未来战略谋划。

程一笑则从幕后走到前台,重新执掌帅印,成为CEO。

男人的人生,特别讲究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022年,刚刚进入40岁大关的宿华,总共经历了三次创业:

第一次26岁时,第二次30岁时,第三次31岁时。

39岁,宿华才终于熬出头,对此他是这样评价的:

“第一次创业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多挣点钱,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

第二次创业时,我是想证明自己,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继续创业,我就想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能成事的人。

第三次创业时,我主要聚焦一点,就是这个事如果做成了,能解决什么 社会 问题。

如果失败了,就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因为人生,就是一次三万六千天的创业。”

深以为然。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走的路,不是逆势而行。

而是沿着眼前最实用也最靠谱的路,先走好,再走远,最后走到高处。

务实地先改变现状,再改变命运。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逆袭,所有你看到的所谓逆袭,都是别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人生结果。

人生三万六千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一天都务实不务虚,生活才谈得上有业可坚守,有梦可追求。

与大家共勉。

作者:朱小畅&一点新奕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清华创业的人有多少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紫薯百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