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创业哪些钱不能要,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来说说创业的坑有哪些?

创业途中其实有很多坑,如果要列举出来的话,一般有这些坑,你需要了解下:

1.任何不赚钱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有很多创业者为了追求高大上的概念,作为融资的噱头,不惜把自己一些很赚钱的项目砍掉,虽然融到了大笔的钱,却失去了自身的造血能力,终究难逃因烧钱而死。

创业根本的目的是让项目盈利,而不是制造数据让创业者虚胖。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总讲数据,就是因为他没有利润,那就只能用数据来表示他很成功。真正好的创业者应该是把市场做好、利润做好,毕竟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难以持久。

2.不是所有的“空间”都能让你成长

在如今这个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遍地开花的时代,创业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不是每一个创业空间都能让你成长。

孵化器划分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按照运营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孵化器、事业企业型孵化器和企业型孵化器。虽然很多创业孵化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关注方向,但随着数量不断增多,孵化器模式也逐渐趋同,创业者也成为孵化器激烈竞争的对象,有媒体调侃道:孵化器太多,创业者不够用了!

3.创业要找到不作恶的“善钱”

有一些投资人就着“资本寒冬”玩起洗钱的黑金游戏。当然也有个别投资人和“聪明”的创始人合谋起来洗钱分赃。某些心怀叵测的投资人利用“资本寒冬”逼创业者签下种种苛刻的不平等条款,实际上花钱的话语权归投资人,他们来决定怎么花钱,把创始人当成摆在台面上的傀儡。

所以对于一个成熟清醒的创业者,你要清楚哪个投资人的钱对你有钱以外的附加价值,这很重要。不是所有的钱都是“不作恶的善钱”,要找适合自己的VC融资,争取得到除了钱以外的资源支持,而且这种资源必须是你需要的,如果不是你需要的却强塞给你,可能成为累赘甚至反受其害。

4.与合伙人对撕,才是创业人最大的悲哀!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概率,挫折与失败几乎难以避免,而在低谷期只能依靠你的团队,只有相信你的团队永远是最可靠的。许多创业者所面临的两难抉择:是功成身退享受生活,还是和团队一起再去冒险实现使命?残酷的现实是,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为利益不顾道义与尊严,公开对撕。

5.一个科学家去研究送快递,就是创业?

创业,做一些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解决用户痛点。创业者应该人尽其用,做一些对社会、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老弄一些如送水果的创业,从东边送到西边,一帮科学人才围绕怎么送快递去创业,从内心来说,我是反感这种创业的。

一个科学家去研究快递,这个方向就是错的,我不认为这种模式就是好的,表面上看是在提高效率,但是过度的提高效率是无效的。

有的时候,我们创业是因为情怀、因为理想;有的时候,我们的创业项目本身就需要那么一点儿情怀。所以,我们要思考痛点跟什么结合才更值钱?

6.所谓找到了“痛点”,不过只是“自嗨”

什么叫痛点?我觉得可以持续的有价值的东西才叫痛点,而不是掐你一下胳膊让你疼了的地方,那叫疼点。现在很多创业项目做的就是掐你胳膊的事情,让你疼了,就以为抓住用户痛点了。

现在很多创投圈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言必称“痛点”、“一招捅破天”等潮流名词,几乎每一个投资人在见创业者时,都会问一句话:“你目标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好像不问这句话就显得自己不够专业一样,其实很多人都对“痛点”一知半解。

与痛点相比,现在很多创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可悲的是,这些创业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认为这也是人们的刚需。

7.一谈创业就想改变世界

创业者不能把问题想得太大,每天想着怎么去改变世界,而应该静下心来,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先满足小范围用户的真正需求,专注于解决眼前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试图解决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难题。

对社会来说,少一个创业项目没有什么问题,而创业者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所以创业者不能把问题想得太大,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宏伟,毕竟另一个叫“马克”的年轻人创立Facebook的初衷也不是想造福全人类。

8.成了创业者,已经不会“说人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数据、“互联网+”、O2O,这些时髦的名词风靡全社会,充斥创投圈。随便走进一个咖啡厅,总能听到这些关键词,创业项目里面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大数据,你都不好意思跟投资人开头。

网上流行的段子调侃说放高利贷的改叫P2P,乞讨改叫众筹,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叫穿戴设备,看场子收保护费的叫平台战略,搅局的叫颠覆性创新,借钱给靠谱的朋友叫天使投资,借给不靠谱的人叫风险投资。

创业者要懂得说“人话”,很多人弄出一堆模式,套用一堆术语,想单纯依靠这些打动投资人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勤奋的投资人天天跟创业者打交道,自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容易分辨究竟是实干还是忽悠。

9.一路演,就想把自己项目说得十全十美

一个项目,有缺点是不怕的,怕的是你弄不清楚定位,怕的是你说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谁都知道你的项目会有问题,因为模式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调整。

你的项目要是没有问题,你为什么找投资人呢?你的项目要是没有问题,投资人也不会投你。投资人投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你有一个好的点能赚钱,看到你有九个点还没做到,有缺点,投资人才投你,投资人通过投你这一个点的钱,来赚取剩下九个点的钱。

如果你一上来十个点都做得很好了,那你也不需要投资人了。一是你项目估值也高了,二是投资人从你的项目看不到未来,没有提升空间了,为什么要投你。

10.创业者们,其实并没有风口!

“风口”是一种充满投机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都想找捷径而不是脚踏实地,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那是很危险的。所以当创业者问我下一个“风口”是什么的时候,我只能告诉他们我不知道下一个“风口”是什么,也许“风口”根本就不曾存在,猪不应该飞在天上,应该在地上快跑。

以下就是我通过一些平台还有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的“坑”,各位创业者们,请小心。

哪些行业普通人创业不能碰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自己翻身当老板,但是哪有那么多的老板呢?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并且竞争压力是相当大的!在这个时候她们就试图将自己的目标转向创业,许多人都羡慕别人的创业故事,于是自己也想去试一把!

创业有风险!

相信许多人都是知道创业有风险的吧!特别是对于一些工薪阶级的人来说,他们不敢创业,也不敢放手搏一搏,而是选择踏踏实实、平平凡凡,过完这一生!创业有风险,特别是对于某些行业,他们成功的几率特别小,除非你是一个运气好到爆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哪些行业是普通人不能碰的吧?

奶茶行业!

奶茶,我们并不陌生吧!在现在生活中,奶茶已经占据年轻人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了,特别是有的年轻人,一天能喝四五杯奶茶!而且奶茶的利润也特别高,一杯的利润大概能到80%左右,这样高利润的产品当然吸引人们啦!

我的家乡是一个重庆的小县城,这里没有星巴克也没有肯德基,在这家小县城里面开了两家蜜雪冰城,两家古茗奶茶,还有一些奶茶是自己开的,奶茶店的数目大约有15家左右!一个小县城里面,奶茶的主要面向客户是年轻人,小县城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来支撑奶茶吗?

而且奶茶行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你如果是一个小品牌的奶茶,肯定是挣不赢许多老品牌的!

养老机构!

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也有许多人看到了这中间的商机,但是就从我们的上一辈来说,他们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辛苦,所以在自己的老年生活也不会要求或者是允许子女给自己找一个养老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

三胎的开放,许多人又有了一个创业的选择!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谁会选择去生三胎呀?经济压力巨大,培养一个孩子需要花费多少的钱财啊?

创业也是需要讲究方法和门路的!

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关于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中国现在每分钟会有8家公司诞生,但是会有90。6%的概率死在创业路上,其中很多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创业与融资的地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创业融资八大忌,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忌:没找对需求

第一个需要讲的是,大家在创业的时候,一开始总有个远大的梦想,但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需求?这个点如果没有想清楚,那会是创业者最容易又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在美国做的调查统计里,有42%的人都认为,他们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找的方向是错的,需求没搞对。换句话说,你认为大家有这种需求,但是用户不买账,或者购买意愿不强。这是创业最容易遇到、也是最主要失败的原因。

从方法论来讲,本质上是需要认清一个问题:你所想的到底有没有代表性,或者是你的假设条件是否有普遍性意义。

别以为这个问题只会发生在创业者身上,投资人有时也会搞错。譬如,我们投资人圈里有人喜欢偷偏高大上一些的东西,认为偏奢侈的东西就应该投。结果投完了才发现,社会上真正对这个有需求的人不多。

所以,你所假设的市场需求是否经得起推销?千万别把你自己的个人需求、或者你所处的那个小群体的需求,幻想为一个大众的普遍性的需求。

第二忌:产品与服务太烂

这个太烂不是绝对很差的意思,而是相对的概念:按你瞄准的尺度,在你自己标准里,你做的是不是足够好?

就产品来讲,卖点无非就是产品本身和服务两种东西。

但如果从产品定位来说,它要么是个极致的产品,比如诺基亚无敌的时候,你推出了一个iPhone,这是一个秒杀之前产品的东西。另一种是性价比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你更优秀更便宜。

所以大体上来讲这两条路都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变得市场、有吸引力。可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瞄准的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功能、产品本身实际上达不到这点,那会很糟糕,砸了名声。

第二条路是性价比,本来你也希望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是最后实际上达不到,产品和服务都达不到预期,会比较麻烦,明明是方向对了,但最后产品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还想分享一个具体一些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对于在产品和服务打磨过程里,并不不亲力亲为,而且不知道这个参与度其实无比重要。

我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赛富投得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比起那些产品服务表现一般般的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创始人是不是甩手掌柜?有些创始人认为产品这件事,招一个VP就能搞定了。

但这里问题很严重,而且坑非常明显。因为产品方向、产品服务和品质都是需要不断做调整的东西,创业企业需要的是迅速地做改变和精进,如果你不花时间在上面,就很容易失控。等到你摊子支得很大的时候,再改变就会代价巨大。

不重视产品的第二点表现则是总认为自己的模式有魔力、威力,然后对产品本身不那么重视,相比于产品,他认为模式更重要。所以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说:王总你看我模式如何好,这好那好。于是我问产品,但他没法儿回答产品如何不同,讲起来又回答模式上。各位,我得承认,模式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这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个创业项目的基础不好,产品不行,什么模式都挽救不了。好的模式并不能帮助你把竞争对手打败。

所以在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比起考察谁在卖你的产品,我认为谁在打磨产品更显重要。

第三忌:团队出问题

第三忌是团队出了问题。说实话,我们VC投资了企业后,往往睡不着觉的话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被骗了,二是这个团队分崩离析了。比如本来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最后这帮哥们儿分裂了,VC也会很难受,因为搞定人很难,他们产生了问题,再捏在一起就非常困难。

具体来说,创始团队出问题比其他问题代价都要大。尤其是当我们投资后,无论是美元架构,还是人民币架构,都会受到创始团队分裂的影响。虽然所有的投资架构都会有一些设计,保留了团队个别成员退出或者新增之类的弹性,但具体影响是,如果你们闹掰了,这边不签字,或者那个哥们儿不给你签字,而你又搞不定他,会非常痛苦。

那么有哪些常见的原因造成团队不和呢?根据过往经验,我大致列举一下。一是打工心态,特别是阶段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喜欢问创始团队自己投了多少钱,创始人这时候会很反感地反问:我如果自己有钱干嘛找你王求乐?

但我问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是:您自己有多么深信这件事情?你自己有多少投入?如果你都投入了全部身家,你不再是一个打工的心态,那VC会觉得很放心。

同样的,如果你要问你自己:虽然你拼命干活,但你那几个联合创始人和高管,是不是有严重的打工心态?所以VC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也会重点看是否有打工者心态。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打工者心态,哪怕你挖个水平次一点的,也比心态是打工的要好。

第二种团队不和的常见原因是能力不济,拖后腿,也就是常见的木桶效应。团队这时候容易产生口角,我这边市场准备好了,你产品不给力,或者说产品很好,你市场却卖不动,造成团队内部的口角和不和。

所以这个时候会特别考验创始团队老大的能力,你怎么去调解?

于是VC在投资前会问你,你们这个团队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多长时间了?如何走到一起的?如果你俩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或者某个咖啡馆认识的,说这创意不错,一起干吧,这样的情况作为VC我会比较害怕,而众多的经验也表明,最后的团队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第四忌:欺骗投资人

这一点讲到了刚才令投资人睡不着觉的另一件事——怕被骗。创业项目包装一下总是有的,特别是去融资的时候,每个人都包装一下自己,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

但这种包装一定要有个尺度,在几个大是大非上,千万别有欺骗:

第一是数据假,一个创业团队不要以为数据情况只有你自己清楚,就可以随便告诉投资人。因为我们会做竞争调查,会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推敲你的数据,你别以为VC只会跟你聊,跟你的团队聊,我们也会跟你的对手聊,跟你过去的上司聊,所以一旦你有数据方面的夸大,我们是能够发现的。

第二是早期团队会虚增虚构团队成员,比如你是一个做大数据的项目,本来团队可能没有几个人,或者少有人懂大数据,但你需要一个牌子,于是把某高校的教授拉过来,说这是你的联合创始人。但VC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就会对你的项目大打折扣。

第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搞一个很夸张的简历。过去的业绩明明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融资或者PR,虚夸很多东西。

还有一个是关于竞争展示的,VC通常会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可能有30%的创业者会说没有对手,或者只列举几个次要的对手。其实投资人一听就知道你在胡扯,商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几乎你想干的事情,或者你想到的每一个东西,都会有人想到,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所以说自己没有对手、没有强对手,并不是一个很smart的回答。

那如果确实是属于自己功课没做够,比如你在北京做,然而广州也有一个类似的你确实不知道,也属于正常。但如果是明知有却还说没有的,或者就说大话,认为我干得比他大,他不是我的对手,刻意回避竞争的.话题,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业界对于竞争还是很慎重的,建议各位可以看看迈克尔—波特将竞争的五力模型,说你不要只看目前,长远来讲,或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可能都会对你形成一些威胁,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忌:资金使用不当

前面讲了几点投资前的事,现在我们谈谈属于投后的问题。

投资之后,VC那边来钱了,创业企业往往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资金使用不当,没有融到钱的时候一分钱掰两半花,活得很谨慎。但是一旦融到钱了,开始大手大脚,就会很容易面临危险。

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的。时候,往往是哪个资本把创始人谁谁赶出去了,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多数是因为拿了资本的钱,但没有规划好,最后没做到当初的承诺。

举个例子来讲,一开始你的产品也没有打磨得很好,但是你融资到位后,就迅速扩张产品线,把这个战线拉得非常非常长,或者招了很多人,让你的团队变得臃肿起来,一下子需要的支出变得很多。另外一点是异地扩张,而且还没有掌握好节奏。哪怕你一下子拿到500万美金,但一个月烧200万元,一年后也就没钱了。如果碰到市场好,你可能还可以遇到跟投的,但是如果行情不行,连个接盘的都找不到,你怎么办?

有些企业会勒紧裤腰带,或者裁员,但即使这么做了,对你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投资以后进入公司董事会,都会要求公司在花钱、资本预算这块,尽可能得到投资人的批准。但有些企业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认为投资的时候有这个条款那个条款,有这个否决权那个否决权,你这么干涉我干什么?其实他不知道我是在帮他、时刻准备救他的命。比如我如果对创业者没有月度财务报表之类的要求,你很可能撒开了花钱,哪天花没了才知道账上钱不够支撑公司下一步发展了,到时候调整节奏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一般都会在董事会的时候看报表,知道你每一笔大钱的去向。实际上也是帮你看战略,因为战略是可以从资源和钱上反映出来的。

另一种花钱不当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现在比较少了,是公私不分。以前中国老一代企业家,资金往往是个人和公私来回倒腾,公司缺钱的时候我用家里的补,家里缺钱了拿公司的钱来补,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但如果现在还有这种习惯的话,并不好。

特别是有资本介入的时候,这个钱按照公司法来讲是属于公司的钱,不能乱用的。万一你个人有时候有困难,比如太太需要需要手术费,动用一下也正常,但得跟公司和投资人说一声,然后打个借条,给个利息,然后按照约定还回来。千万别公私不分,出现私自挪用的情况,最后反而会因为这种问题摔很惨。

第六忌:疏于跟投资人沟通

我这次着重要讲的“一忌”,正是创业者跟投资人的沟通。一般如果企业家和资本方产生矛盾,多半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

沟通怎么会出现问题呢?经验和经历来讲,首先是心态不好,融资前被问这问那,被搞得很烦,于是阴暗的内心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小小报复一下的心理。融资到位后就想你们资本方别烦我,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心态产生的背景其实VC是能想象的到,但作为创业者你也要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之所以最后把钱给你,并不是说之前种种尽调和提问都是有意为之的,这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须做的,如果这个人不做这些,你敢随便接受他的投资吗?把你查了个底朝天之后给你钱跟你合作,说明是认可你了。

实际上,做早期投资的时候,没有那个创业者或者哪一件事是完美的,但在不完美之中,我们还是要扣这个扳机,有时候明知中靶很难,但还是得扣。所以在尽职调查之前,其实对您这个事,对您的团队,对所有的优缺点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他仍然决定扣这个扳机,说明他内心做好了准备:你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做得不好,或者在哪些事情上可能会做得不好。

投了你之后,如果他发现你真的出现那样的问题,都会善意提醒的。比如说你这个公司现在扩张有点快,或者说你这个方向好像有点歪,原来想的这个方向,现在这个方向变得有点歪,歪我也知道你在做调整,但是这个调整是不对的,跟你聊一聊,这是一种善意提醒。创业者千万不要变得情绪化,觉得“怎么管这么多”,“我就是对的”,“你不懂,你在外面指手划脚”等等。你需要克服这种心态。这是我讲的在沟通中的第一种。需要把心态摆正了。

第二个沟通上的问题是报喜不报忧,这个能理解,比如小时候考得不好,就不太愿意把试卷给父母看。

但投资人不是你的父母,投资人发现你有问题的时候,往往第一个想的是怎么帮助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帮你就是帮VC自己。所以不要担心因为企业有问题不愿意和投资人去沟通。

那沟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投资人的能力和资源,会比你好一些,能够多多少少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或者作为三分之一的诸葛亮去帮你参谋一下。其次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对你的团队、你的家人不是很方便去透露和交流,但你需要一个发泄口、出口,投资人这时候可能是最恰当的对象。所以你一旦有一些不确定性,方向不确定,或者感觉三股东最近胳膊肘往外拐,可以先找投资人聊聊,哪怕讨论一下,都能帮你看看是不是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但如果一个人整体闷着,自己扛着,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投资人其实是可能真的能帮到你,千万不要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和投资人沟通最常见的是受不了批评,容易敏感和情绪化。

我觉得在某个方向是不一致的时候,讨论很激烈,拍桌子都没问题,但一定要保持对事不对人,作为投资人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否决权,但是你才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者,如果你坚决要做,我还是会被迫要让你去干的,但我一定要把利弊分析给你听。不过你不能当做是偏见之类的,对于反对声音不能太敏感和容易情绪化。

最好的方式是有个定期或不定期的时间点,大家相互检讨一下,什么方向很决策总结一下,保证沟通、批评和相互意见的通畅。

就是我认为的实操篇,操作性还比较强,但是后面四点“修炼篇”的内容,我认为可能还得靠自己去领悟,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差别可能会主要在修炼篇。

第七忌:包装过度

修炼篇里第一个是包装过度。最常见的是PR过度,跟媒体保持一个良好关系是可以的,但适当曝光即可,别密集且刻意地天天出去说,忘记了自己真正要打磨的产品和服务。

过度PR里还包括出去吹牛说自己有多少用户量,希望借此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提升自己的士气,从势能上让竞对害怕,但其实这么做没用。或者不虚报,就纯粹通过数据让竞队害怕,也意义不大。在你的用户数活跃或者产生经济价值之前,这些数据都意义不大。所以创业有时候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失去镁光灯下的机会,你做好了,都会有的。进一步说,你如果还不是很成规模,拿了投资就开始PR,别人一听什么方向拿了赛富多少钱,有些对手本来没想这么干,现在就开始转型干这个,你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创造对手,总之没什么好处。

另一个过度是虚报融资额,因为投资圈其实很小,你拿了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你处于PR目的,把融资额虚夸得很厉害,到最后就会把自己搞很惨。

有时候出于媒体PR,你不想说也别浮夸,比如投了300万美金,你不愿意说就百万级美元也行,别说拿了1200万美元或者近千万美元之类的,差距太大以后会害到自己的。一是你融资额撒谎让我这个投资人在圈里挂不住面子,二是你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还得跟人解释半天,不然人说你上一次融了1200万美元,这一次怎么也得3000万美元级别,你却要求融1500万美元,大家就会犯嘀咕,再一解释,你说你吹牛了,最后印象分肯定会折损的。

第八忌:贪图虚名

贪图虚名的话,无论我们VC还是创业者都可能面临。比如最近圈里有很多个榜,年轻投资人排行榜、青年创业者排行榜、多少岁以下之类某某榜,一堆排行榜,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拿投资人来说,你投到好的公司,自然会有回报。但是王求乐如果投不到好公司,天天跑来新浪吹牛也没用。

关于排行榜,创业者这边对应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排名之类的。有时候也邀请我们投资人去,其实我们往往客串的多,不愿意每个场子都去凑热闹,因为我不大相信在创业大赛中能够发现多少有价值的公司,还不如自己在家研究呢。所以创业者不要寄希望于大赛之类的帮助你创业成功,甚至融资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一个贪图虚名是喜欢混活动,然后在这个活动碰上谁谁谁,和这个大名人合个影、换个名片,发到朋友圈,但实际上这种场合下你们双方基本就是路人甲的关系。对于你的企业来说,最缺的资源无非是钱、人和市场。钱和人你基本努力一下就能找到,但是市场这个事情非常头疼,你需要在这里花很多时间,打磨好你的产品后,让它不断在市场上发挥实力。

总而言之,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多混活动就能搞到投资或者抱上大公司的大腿,最后都是看实力的,你产品不行,市场也不行,谁愿意投资你呢?另外,就算是和BAT有合作了,也慎重对外发“和谁谁谁战略合作”之类的,毕竟你一个无名小公司,跟巨头搞战略合作,大家都会有些听笑话的,实际上对你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虚名这块,还是要谨慎吧。

总之,融资成功不等于创业成功,拿到钱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作为创业者,你需要警惕“通过拿钱证明自己”的想法,说到底,你的公司是通过产品和市场去获得证明的。

;

创业初期可以从哪些方面规避财务风险

创业初期应该规避的财务风险如下:

2、做到账目统一,不要搞两套账这种骚操作,部分创业者会觉得企业的税负过高,但是对于如何降低税负,又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就开始走歪路,想鬼点子,搞两套账来钻税务空子,这将给初创企业的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说实话,我国其实对于减免企业税负有一套完善的征管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只要你自己或者你公司的财务够专业,完全可以合理合法地为企业降低一些税负的,完全没必要搞两套账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操作的。

3、不要让发票严重跨期,一般来说一个公司正常的财务制度会规定费用报销的期限,通常都是当月发生当月报销,特殊情况可以延后1-3个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客户反馈给财务的发票,其期限都严重超期,甚至有往年的发票,仍然拿来继续使用的情况,这也将给企业财务带来巨大风险,应该注意观察,尽量避免。

4、不论公司设立完有没有收入,都是需要报税的,因为专业性的问题,大众对于税务不是很了解,会产生一种思维误区,认为开出发票才要交税,不开发票无需交税。

事实上,公司是一个持续经营的主体,自公司成立日起,已经有法定的纳税义务,即使企业暂时没有收入,也应每月在报税截止日期前按要求申报各项税费,不是说你搞个皮包公司挂个名,就不用跟税务打交道的。

5、零申报可以操作,但是不能一直零报税,像上一条那样的情况,部分公司没实现营业收入,那么增值税表只需零申报即可, 申报零没有错,但是不能长期都是零申报,时间久了税务局那边就会显示异常的,风险很大。

6、并不是说小规模纳税人就比一般纳税人对公司更有利,这个得按照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来,这俩只是种类不同而已,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是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的分类,区别是:适用的税率和征收率不同,一般情况下,一般纳税人高于小规模纳税人。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抵扣进项税。

7、不要觉得企业是你的,企业的钱你就可以随时决定支出,一个基础概念就是钱投入企业后,那就是企业的资产,你作为投资人想拿企业的钱,其性质是从企业借款,相应的企业应根据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管理,不同的用途登记也应该不同,因为如果这笔钱是企业对股东进行了利润分配,要么是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的。

8、收入不回发票,长期挂预收的话会有偷漏税风险,因为按照正常规定,如果预收账款挂账时间超出正常情况,均需做出合理解释,一旦查出是应确认而未确认的收入,是会带来税收风险的。

9、公司购置物品不开发票并不一定真的省钱,虽然从从眼前利益来讲,开发票要增加点数,可能付出的成本增加,但要知道企业所得税是按利润交的,采购没有发票,成本无法扣除那是虚增了利润,那你后期要为这笔采购款多交25%的所得税,税务基本上把你每一笔收入都算好了的,你省了这笔钱会在别的地方加倍返还的。

创业投资的风险有哪些?

都知道创业是有风险的,无非就是创业失败后所面临的危险,那么究竟有哪些风险,可以简单分析下:1.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盲目,没有计划!如果你创业只是为了赚钱,我劝你缓一缓。创业是一个长期坚持的道路,不是说想停就能够停的火车。仅仅为了钱,即使一时赚到了,你一定会在另外一个地方亏出去。因为只为了赚钱的心态、承载不了你持续成功!2.合伙人的选择也会是一个隐藏风险。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找朋友、兄弟、亲戚做合伙人。但是创业是一个长期事业,选择很重要。在利益面前。谁都可能成为小人,只是看利益诱惑有多大。所以创业前,合伙人一定要有白纸黑字的合伙人协议,有有进入机制、退出机制!

3.永远做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我们精力有限,人脉有限,资金有限,只有我们熟悉的领域,我们才能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的客户、自己的供应链,包括这个行业的坑在哪里,熟悉的话,你已经经历过,可以避开。4.特别特别想强调的是:一定不要去创造需求,不要去创造客户。这是很多创业项目失败的最大原因。最好是这个需求,这个市场,这个客户群体本来就在,只是我们在产品功能上、营销模式上、服务方式上做微创新,就可以解决以前产品或服务的痛点。我在这上面是吃了很大的亏的。5、再者就是不可抗力因素,就如天灾人祸之类的。

创业风险可以说无处不在,最大的风险没有统一答案,不同的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不一定相同!有的创业者可能是融资风险、有的是市场风险、有的是法律风险、有的是应收帐款风险、有的是刑事风险、有的是税务风险、有的是产品责任风险、有的是知识产权风险、有的是现金流风险、有的是人力资源风险、有的是行政管理风险、有的是业务合同风险、有的是商业模式风险、有的是行业周期风险、有的是财务风险、有的是管理风险、有的是投资风险等等,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难于避免,融资因为此风险而创业失败,实践中,因为种种不同风险而创业失败的比比皆是!创业是一条充满梦想、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同时又充满风险的不归的火车。只要踏上这条创业之路,就注定你永远要能够承受得了孤独、寂寞、艰难、荣耀、骄傲。

农村做生意的人,要注意了

农村做生意的人,要注意了

人穷不碰三生意:就是人在贫穷的时候,想通过创业,做生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有以下这三种生意不要碰的好!

第一种:投入特别大的生意,这种生意虽然有诱惑力,成功了,能让你出人头地,失败了可能会让你负债累累。因为你做的这种生意,等于把自己全家的收入都投了进去,失败了就没有退路了。

第二种:违法的生意不能碰。暴利赚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面了。凡是碰触到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做,再怎么赚钱也不能碰。不然既有牢狱之灾,又可能由于你的行为,让子女某些方面受到牵连。

第三种:高风险的生意碰不得。富贵险中求,话虽如此,但高风险并不是伴随着高回报,所以这种生意还是不要碰的好。

没钱不做三买卖:在经济并不宽足的条件下,这三种买卖不要做。

第一种:欺骗客户的买卖。金杯银杯不如口碑,童叟无欺,不要以次充好,从而让顾客失去对你的信任,虽然第一次赚钱了,但是日后可能就没有生意了。

第二种:亲戚朋友的买卖。亲戚朋友之间合伙做生意本来是好事,知根知底,彼此熟悉,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生意上的分配问题往往会出现分歧,甚至大吵大闹,从而既失去了亲戚朋友,而又没赚到钱。亲兄弟明算账,最好的方法就是亲戚也好,朋友也罢都要按章办事,对事不对人。

第三种:不了解这种生意行情的买卖不要做,隔行如隔山,你不懂这个行业的进货渠道,来源和产品特性,以及受众人群,那么贸然进入,可能会让你损失惨重。

大学生创业要提防哪些“陷阱”

陷阱一:一个好想法就可以让你赚大钱

事实是好想法对于商业成功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

陷阱二:东西做出来自然会有人用

要充分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从客户需求出发,产品的价值在需要他的人手中产生。

陷阱三:申请专利,设置门槛

事实上没有人会对你的想法有兴趣,除非你的想法被证明是成功的,但那时对于偷学者为时已晚,杜绝模仿和盗用。

陷阱四:你的看法很重要

事实上你和你的合伙人对你们产品的看法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客户会怎么看待你们的产品。

陷阱五:陷阱五:盈利模式都是假的

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你的生意会赚多少钱,也无法知道要花多少钱去占领市场。需要盈利模式的理由是让你自己做一个全面的思考,并让自己确信投资将会得到回报。如果你经过计算发现,即使只是要保持不亏损你的用户群也必须比现在的市场大十倍,那么你也许就需要重新考虑了。就像艾森豪威尔说的,计划一无是处,但作计划却不可或缺。

以此为基础,很多创业者们都会犯一个典型的错误。他们常这样说只要我们占有哪怕是1%的市场份额,我们也会赚大钱。这样的说法直接暴露出你没有仔细的分析过用户的需求。你也许同样会说100个客户中至少会有一个客户买我们的东西吧(或者坦白地说,这一点也不能肯定)。这样想根本无法增强自信心。

陷阱六:懂得的知识比认识的人重要

事实上人际关系比知识要更重要。商业活动是异常复杂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可能具有完成一个商业决定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经验,所以精明的人们会把他们的权力下放给他人。

陷阱七:我需要很大一部分钱作为启动资金

你不需要启动资金,但你必须愿意自己做。你必须自己实现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会为你去做,也没有人会出钱雇人为你去做。原因很简单:如果你都不愿意为你想法的商业潜能而放弃你的休息时间,为什么别人要用他们辛苦赚来的钱为此冒险。

陷阱八:有好的想法是我的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

事实上好想法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有一个很有力的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团队。

陷阱九:没有竞争对手再好不过

如果你所处的行业没有竞争对手,最有可能的理由是,它根本就不能赚钱。

最好的消息莫过于你的竞争对手都很菜,你总是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市场机会,进入,然后打败竞争者。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紫薯百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创业哪些钱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