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地质钻探行业创业方向,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美国“油神”皮肯斯去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最佳答案皮肯斯被大家称为石油先知。因为他对于世界上这些主要的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判断的非常的准确。当然这种敏锐的商业嗅觉也让他获利颇丰。而原本皮肯斯只是菲利普石油公司的一名地质勘测员。不过后来他就选择离开公司,选择钻探野生油井。不过后来就选择开办了自己的石油公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对于石油行业有如此的了解。

后来他吞并了哈葛顿制造公司,也正是因为这次并购使得他获得了当时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田。而当时68岁高龄的他获得了期货基金操盘手的资格。当然他主要操作的就是一些能源类的股票,这主要是因为它对于石油行业非常的了解,而且他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增长都非常的清楚。所以我们后来才看到他因此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收益。

当轻质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他选择将自己的全部资金都买进了原油期货。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这样一位顶级的企业家过于疯狂。不过后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原油价格出现了飞速的上涨,这也使得他获利颇丰。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天才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他也拥有非常敏锐的嗅觉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这样一位顶级的企业家去世也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因为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因为他不光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企业家,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慈善家。

化工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最佳答案一、化工地质队伍基本情况

(一)概况

勘查单位情况:化工地质勘查队伍是从事化工矿产资源勘查及其延伸产业为主业的国有地勘单位,现有17家地质勘查单位:河北地质勘查院、内蒙古地质勘查院、吉林地质勘查院、黑龙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地质勘查院、浙江地质勘查院、福建地质勘查院、山东地质勘查院、泰安地质勘查院、河南地质勘查院、湖北地质勘查院、湖南地质勘查院、广西地质勘查院、云南地质勘查院、贵州地质勘查院、陕西地质勘查院、地质研究院;另外还有3家全资企业:明达化工地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中化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交融国际化工有限公司(宁波服务中心)。

截至2006年年底,化工地质队伍职工总人数为4400人,其中:

从业人员:全系统从业人员2845人,比2005年同期2862人减少17人。

职称结构:从业人员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22人,比2005年同期1806人增加16人;其中高级职称608人,比2005年同期537人增加71人,中级职称626人,比2005年同期691人减少65人。

收入状况:2006年度全系统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3038元,比2005年同期18197.35元增加4840.65元,增长26.6%。

离退休情况:2006年度全系统离退休人员为5463人,比去年同期5406增加57人;2006年离退休费用8662.86万元,比去年同期8287.26万增加375.6万元。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目前已经形成了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勘查工程施工、化验与测试、测绘与遥感、选矿试验、制图与印刷、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综合配套的专业队伍,能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质勘探工程、岩矿鉴定与测试分析、土壤及水质的分析化验、选冶试验,工程测量等多方面业务。50多年来,共提交磷、硫、钾、硼、砷、萤石、芒硝、重晶石、天青石、化工灰岩、金红石、天然碱、明矾石、膨润土等20多种矿产地质勘查报告500余份,探明储量81.6亿吨,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468项。在地质基础理论、主要化工矿产成矿理论、成矿规律研究上有所创新,先后有4人荣获地质界最高奖“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3人荣获“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银锤奖。

(二)资质情况

化工地质队伍所属17家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均拥有国家核发的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其中:区域地质调查甲级1个,乙级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乙级2个,丙级15个;固体矿产勘查甲级15个,乙级2个;液体矿产勘查乙级2个,丙级3个;地球物理勘查甲级1个,乙级1个,丙级5个;地球化学勘查丙级1个;勘查工程施工甲级2个,乙级9个,丙级6个;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甲级1个,乙级6个,丙级10个;选冶加工试验乙级1个。

二、化工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经济情况

总资产:2006年度达到74677.2万元,比2005年度的67063.46万增加7613.74万元,增长11.4%(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22923.98万元,比2005年度20128.8万元增加2795.18万元,增长1.4%;专用仪器净值8791.901万元,比2005年度的8152.65万增加639.25万元,增长7.8%)。

总负债:2006年度为35023万元,比2005年度的28968.84万增加6054.16万元,增长20.7%。

总收入:2006年度为49931.88万元,比2005年度的45951.28万增加3980.6万元,增长8.7%(其中:地勘业收入15026.47万元,比2005年度13072.74万增长15%;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8780.65万元,比2005年度19541.69万减少3.9%)。

总支出:2006年度为46140.63万元,比2005年度的43202.65万增加2937.98万元,增长6.8%。

(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及中央财政资金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化工地质队伍所从事的公益性工作主要包括地质大调查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项目4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的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化工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成果评估工作,新疆祁曼塔格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野外工作。共落实项目经费615万元,全部为国家财政资金。

2006年,全系统共安排其他国家财政资金地质项目59项,其中地质研究项目4项,化工地质勘查项目31项,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11项,地方矿产资源补偿费5项,中央财政专项补助项目4项,中央财政专项境外风险勘查项目1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3项。矿种包括磷、萤石、重晶石、石墨、铜、铅、锌、铁等,工作地区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内蒙古、福建、浙江、山东、新疆等18个省(区)。

2006年,落实项目经费4787万元,其中各类国家财政专项资金3702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77.3%,总局化工地质勘查费1075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22.7%;各类国家财政资金项目中,地质调查评价项目355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7.4%;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1120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23.4%;中央财政专项920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19.2%;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747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15.6%;地方矿产资源补偿费300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6.3%;其他项目260万元,占项目总经费的5.4%。

(三)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全系统共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近600项,实际收入5082.52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有大型国有矿山企业投资、民营矿业公司投资、个体采矿业主投资等。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坑探118 m,槽探18345.96 m

3

,钻探48995.77 m,浅井495.9 m。

全系统投入的勘查资金中,社会资金所占比例逐步提高,2005年社会资金在勘查总投入中的比例仅为26%左右,2006年上升为64%左右。

(四)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2006年,有16家化工地勘单位和明达化工地质有限责任公司先后高质量地完成了数百项工程勘察及基础施工项目,结算收入18780.65万元。服务领域主要涉及城建、交通、水电、能源、环保、通讯、地质灾害治理等行业,在岩土工程勘察、软土地基处理、桩基工程、深基坑工程、土石方工程、非开挖铺设管线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服务优势,

(五)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在“一业为主,多业并举”方针指引下,化工地质队伍利用自身条件,多种形式兴办实业和开展贸易,探索多种经营途径,业务范围涉及化肥、化工产品生产、选矿药剂、皂土助剂、咨询与服务、国内外贸易、制图与印刷等领域,2006年经营收入11886.79万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经验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在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发挥自身特长,提出了“发挥主业优势,提升整体素质,开拓经营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做大做强地勘主业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寻找与市场的结合点,积极推行和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盘活资产,调整资源配置,改善技术装备条件,并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经营探矿权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引导和推动全行业地勘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外创收能力。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已从单一地质找矿发展为地质勘查、工程勘察施工和多种经营及科工贸三大产业格局。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是:

(一)牢固树立地质是立局之本的观念,加强地勘主业的地位

“十五”以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始终抓住地质工作不动摇,不管机构如何调整、变动,基本上保持了地质技术力量的稳定,并且每年都从地质勘探费中安排700多万元,开展地质前期工作和找矿勘查工作。近10年来,重点加强了主要化工矿产和重要成矿带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实施化工地质勘查项目在浙江省常山县发现并勘查了八面山萤石矿田,该矿区的萤石矿床以接触交代型为主,是在国内首次发现的新的萤石成矿类型,在地质大调查项目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矿区重点投入,开展详查工作,共提交萤石资源量470多万吨,其中CaF

2

≥40%的萤石资源量250万吨。为浙江省氟化工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后备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化工地质队伍还对国家和地方的铁、铜、铅锌及重要非金属矿产开展找矿勘查工作,相继提交了一批矿产地和矿产资源储量。地勘主业及其延伸产业在收入总量、经济社会效益、职工就业安置等方面已成为化工地勘经济的主导和支柱。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强经营创收的力度

从2001年开始,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在系统内全面推行了经营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每年分别与各单位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制订了相配套的考核奖惩办法。通过6年来的实践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经营者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经营者开展经营创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各自的经济实力,职工的收入也得到同步增长;同时,也改变了经费来源只能依赖国家事业拨款吃饭的状况,企业化改革进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四、“十一五”期间化工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的设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市场需求、效益优先、发挥优势、拓宽领域、科技创新、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主要化工矿产的地质研究,科学全面地评价主要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加强农用化工矿产资源和优质高效化工非金属矿的地质勘查,积极开展国家和地方的其他重要矿产勘查;大力开展各类商业性地质工作,积极向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延伸,拓展地勘经济发展的范围;积极贯彻“走出去”的战略,加大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工作力度。为提高主要化工矿产资源对我国化肥工业、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的保障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五、对策建议

(一)化工地质勘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1〕2号)要求,化工地质队伍中未属地化的地勘单位改组为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并入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为落实国家在过渡期的有关政策,经中编办批准,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更名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2004年,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和中国蓝星化工集团公司组建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由国资委直接管理;同时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上划到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仍由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管理。这样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成为一级财政预算的中央大型企业下属的三级事业单位,各化工地勘单位则成为四级事业单位。

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过多,有的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文件不能及时转发或不予转发到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造成工作的被动。

对于上级主管集团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的经济总量显得微不足道,有关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地质工作和化工地勘单位的情况也不了解,对于化工地质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上级主管集团公司不能充分理解,也难以引起重视,在协调和协助解决问题和困难方面,极少能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局面使很大一部分工作精力要放在向上级解释、说明和协调上,较严重地影响了化工地质队伍的改革和发展。

在2006年国家对事业单位调整工资工作中,由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归属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人事部认为属于企业性质,最初并未将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列入调整工资的范围,虽经大量的解释工作得以解决,但人事部表示今后类似的情况仍将按企业对待。

2.经济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

由于长期以来,化工地质队伍的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变化,处于经常动荡的状况。在这种条件下,化工地质队伍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资本积累,人均资产占有率低,因而发展的后劲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历史欠账多,职工工资待遇地方差问题,住房补贴、职工养老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3.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各地勘院现有资产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投入的,为地勘生产服务的资产基本到了报废期,地勘院本身无力更新装备,难以适应地质找矿难度加大和扩大地质工作领域的需要。由于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各化工地勘单位很难招聘到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结构也不合理。

(二)建议

化工地质队伍与其他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队伍进行整合、重组是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的有效途径。各中央管理的地勘队伍脱离原有管理体制,进行整合、重组,实行统一管理,不仅可以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而且符合《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按照企事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各地区、各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改革途径。加强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队伍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地质工作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将会更有利于地质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勘处)

煤田地质勘查专业怎么样_就业方向_主要学什么

最佳答案高考 填报志愿 时,煤田地质勘查 专业怎么样 、 就业方向 有哪些、主要学什么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地质基础、勘探方法、煤田地质绿色勘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认识、分析和解决煤田地质绿色勘查、矿井安全生产、矿区生态修复常见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煤炭资源调查、勘查、设计、开发,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煤矿开采生态保护、治理与恢复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就业 方向

面向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煤田地质勘查、矿山安全生产地质保障、矿区生态修复等岗位(群)。

3、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对常见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鉴定及分析的能力;

具有钻探施工管理及组织地质勘查施工的能力;

具有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探测的能力;

具有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三边工作”的能力;

具有矿井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地质观测分析、储量管理、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能力;

具有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地质数据获取、图形表达、分析处理的能力;

具有对煤系地质勘查、矿井灾害防治、矿区生态修复等新知识、新技能的 学习 能力和创新 创业 的能力;

具有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绿色勘查的能力;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主要专业课程与 实习 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普通地质、现代测绘技术、矿物岩石、地史地层、构造地质、煤资源地质。

专业核心课程:钻探工程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煤炭地质绿色勘查技术、矿井地质、矿井灾害调查与防治技术、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数字地质技术应用。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煤炭地质绿色勘查、数字地质技术应用等实训。在煤田地质勘查队、煤矿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5、职业类 证书 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 :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

6、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环境地质工程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纪念朱夏院士逝世周年

最佳答案刘光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朱夏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但是,他在大地构造理论、油气盆地研究等许多方面的演讲和论文,依旧还在指导我们前进。

朱夏院士关于沉积盆地3T-4S-4M的论述,是全面分析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地球动力学作用及其含油气性的系统工程。首先将沉积盆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原型,它们不同地质时期受到热体制与大地构造位置的作用而发生沉降、沉积、应力和构造样式(4S)的变化,并产生油气的生、排、运、聚和保存等(4M)的响应。

朱夏院士在此系统工程中强调指出,盆地原型有古生代盆地和中、新代盆地之分,甚至还为这两类原型盆地作出进一步划分。

中国海陆大地构造经历了5幕演化史:

(1)前寒武纪,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陆核先后在大洋中形成,经过稳化,逐步向稳定的块体(craton)过渡;

(2)古生代期间,上述块体逐渐拼合,其结合带呈横向分布: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和南岭,海水随之退出,形成中国大陆的雏形,这3条横向结合带之间,有广泛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

(3)中生代开始,羌塘地体自南大陆漂移而来,与塔里木碰撞,冈底斯依次又与羌塘碰撞,随后又有印度与冈底斯的缝合,从而出现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造山运动,特提斯洋启闭,使中国西部在强烈挤压改造之中,地壳增厚;

(4)新生代开始,在西部有青藏高原的隆升,随后东部发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聚敛,使中国东部及海域出现拉张应力场,地壳减薄,并形成一系列陆相碎屑岩断陷盆地;

(5)晚渐新世以来,菲律宾海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出现琉球海沟-琉球群岛-冲绳海槽的沟-弧-盆系,以致中国东部及海域沉降,使断陷盆地中普遍堆积起厚的区域盖层。

由此可见,中国海陆地区内,除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之外,前新生代还有广泛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它们具有同样甚至更好的生油条件;只是在中生代时期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中遭受强烈挤压、改造,以致有些油气藏已经抬升到地表,受到剥蚀破坏。但是在辽阔的中国大地必定还会有许多未遭受破坏的残留盆地,尽管它们在基底拆离、逆掩推覆的挤压作用下已经失去盆地的形态,却仍然能保留大量的油气资源。最近在渤海及其周边地区(胜利油田的胜海古二井、大港油田的千米桥以及下辽河的古潜山钻探)所发现的古生代油藏的单井产量一般都比陆相地层中的原油产量大2个数量级。例如,胜海古二井在发现时的产量为1059t/d,后来稳产在500t/d左右。因此,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将是中国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主要方向。

如何寻找并发现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呢?

我们知道,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是处于拉张环境中,从而在其沉降过程中生成油气。但是,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盆地却处于挤压环境中,而且遭受到剥蚀,形成在基底拆离、逆掩推覆作用下的残留盆地。这在地球物理技术中称为复杂地质体的成像研究。

根据胜海古二井发现的经验,应用2D/3D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结合精细的分析来详细研究复杂地质体成像,并解释出逆掩推覆体制约下的一系列断层,从而为探井提供依据。但是建筑在Kirchhoff积分基础上的地震成像技术已经开始为Hamilton方程建立起来的辛几何学所取代,地震勘探正在进入地质体建模和储层建模阶段,可能不久还会实现对地质体与储层的虚拟现实研究。

无庸讳言,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研究要求对深部结构与构造能有所了解,而胜海古二井钻遇古潜山的深度仅2900m。海洋863最近在东海完成了一条深地震测深剖面,对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取得了确切的深地震资料。资料说明在新生代基底下面还有一层沉积,正如南海陆坡处的地震记录一样,它们可能就是前新生代海相沉积层,即残留盆地。近年,胜利、大庆等油田已经意识到应该获取地壳深部的信息,以了解构造与动力作用对沉积盖层的制约影响,并分别开展了深地震测深工作。

应该指出,深地震测深工作要求观测测线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获取较好的信息。例如,像渤海那样,海域走向北东,而垂直走向的测线长度太短,不足以取得良好的深部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应用天然地震研究中的层析成像(tomography)技术,以提供深部地震信息。当前,层析成像在全球和大区域的成像研究中都获取了重要的地球内部信息,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其成就是巨大的。但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则必须加密三分量数字地震台站的分布密度,提高观测精度,并将等待记录天然地震发生的被动式观测改变成为应用炸药或空气枪阵激发弹性波的主动观测方式,以获取更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的纵横波资料。

还应该说明,地球物理的基本问题是反演问题的多解性。任何一种地球物理方法都是以一种岩石物性为依据来认识地球的一个侧面;要想取得比较全面的深刻认识,就必须开展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也就是综合建模。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在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地球物理方法所取得的资料进行联合反演或综合建模。这是当前地球物理发展中的一个难题,它要求反演的数据必须是同源的,或者所应用的物性参数之间是可以转换的,不然只有在高精度方法的数据约束下进行约束反演计算。

如何评价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含油气性?

朱夏院士3T-4S-4M研究沉积盆地的系统工程已经明确表示出,要通过沉降史、热史、生烃史和运聚史来评价盆地中油气藏的位置(x,y,z)资源量(Q)。

通过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来认识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并进行4史模拟,已经证实对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及其含油气性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当这种盆地是处于拉张环境中沉降成盆的。但是,对于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又如何进行盆地模拟呢?首先残留盆地是属于挤压环境之中经受推覆、剥蚀而残余的部分盆地,甚至它们已完全失去盆地的儿何形态上升而成为古潜山;其次,对于残留盆地的认识不得不与周边造山带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还必须考虑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的转换。因此,这里不再是沉降史的研究,而是隆升与剥蚀史的认识,尽管可以用平衡剖面法来恢复原来的形态。

总之,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动态数值模拟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其前途是广阔的,值得开展广泛的讨论。

油气资源具有战略意义,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中国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已经使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作出巨大贡献,油气资源居世界第5位,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1993年起开始进口原油3000×10

4

t,现在则达5000×10

4

t,油气资源的情况是紧迫的,更不要说出现风吹草动的情况了。

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轮油气评价,每次的结果都说明中国油气的潜力是巨大的,而我们的发现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换句话说,我们还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于发现和开发,其中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中国油气资源的前景是美好的。让我们抓住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作为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目标,为国家找出更多、更大的油气田。

新疆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最佳答案一、新疆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新疆地质勘查行业队伍的资质情况

1.甲级/乙级/丙级资质单位的分布情况

在颁发的64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中,按单位取得的最高资质统计:取得1类甲级资质的单位有27个,占39.13%;取得1类乙级资质的单位有11个,占17.39%;取得1类丙级资质的单位有26个,占43.48%。其中国有地勘单位43个,甲、乙、丙级的单位分别为26个、4个、13个,分别占60.47%、9.30%和60.23%;甲、乙、丙级的资质分别为47个、34个、60个,分别占33.33%、24.11%和42.56%。

2.地质勘查资质的分类、分级比例结构

在颁发的64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中,共核定11个资质类别甲、乙、丙级资质141个。按资质类别统计:区域地质调查12个,占8.6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2个,占8.60%;固体矿产勘查54个,占38.30%;液体矿产勘查5个,占3.50%;气体矿产勘查2个,占1.40%;地球物理勘查12个,占8.60%;地球化学勘查7个,占4.90%;遥感地质勘查2个,占1.40%;勘查工程施工18个,占12.70%;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14个,占9.90%;选冶加工试验3个,占2.10%。按资质级别统计:甲级资质47个,占33.33%;乙级资质34个,占24.11%;丙级资质60个,占42.56%。

3.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资质类项的分布情况

在颁发的64个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中,按资质类别项数统计:获得1项资质的勘查单位31个,占48.44%;2项资质12个,占18.75%;3项资质10个,占15.63%;4项资质5个,占7.81%;5项资质3个,占4.69%;6项资质1个,占1.56%;7项资质1个,占1.56%;8项资质1个,占1.56%。

(二)新疆地勘行业队伍的人员情况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业从业人员10397人,较2005年的10579减少182人,减少率1.72%,其中:地勘业从业人数、技术人员数、地学专业、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工勘行业人员数较上年分别增长了10.95%、24.46%、23.98%、18.82%、14.38%和16.50%。矿业开发人员、其他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减少了7.88%和3.42%。平均从业人数增加6.21%。劳动者报酬同比增长了23.62%。

二、新疆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经济情况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业所属地勘单位总资产为18.28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4.55%,其中:生产性资产6.6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2.38%;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99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0.94%;专用仪器设备净值1.9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0.29%。总负债7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4.12%。所有者权益11.2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5.70%;其中节余与收益11852.98万元,较2005年末增长49.18%。

到2006年末新疆地勘行业所属地勘单位总收入为14.7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2.4%。总支出12.04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59.6%。地勘业收入8.5亿元(含地质事业费),较2005年末增长13.45%。

(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地质专项拨款中中央财政拨款7398.7万元,较上年增长48.07%;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中央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分别为3688万元、3510万元和10197.7万元,较2005年末分别增长55.7%、130.77%和34.76%。

地质专项拨款中地方财政拨款10986.04万元,较2005年末增长8.5%。其中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为3430.1万元,较2005年末增长21.39%。

(三)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矿产勘查劳务收入2.6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97.56%。

(四)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矿业权转让收入7800万元,较2005年增长26.4倍,矿业开发收入2.7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5.4%;矿业开发支出1.38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19.82%。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工程勘察收入1.2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6.0%。

(六)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其他产业收入7440.77万元,为2005年末的6.07%。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进一步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地勘单位稳步发展的根本途径

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依托地方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需求,制定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在总体发展思路上,我们确立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加强地勘主业为龙头、加强勘探、开发和研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地勘环境”奋斗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优势能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狠抓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这个关键,突出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这个重点,集中精力抓改革、抓机制、抓人才,抓创新、抓质量、抓市场,有利促进地质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二)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地勘单位全面发展的积极动力

近年来,认真领会和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以拥有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托,积极引入各类资本,与投资者组成股份公司,共同进行风险勘探和开发,联合探矿,联合采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为主体,技术、管理等诸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逐步建立了有效灵活的项目、效益核算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新的收入分配体系,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活力,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地勘单位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新疆地勘行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优化行业环境的过程。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积极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保障性作用,努力为自治区发展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

(四)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不断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是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依靠科技创新,不受传统找矿理论的桎梏,运用新的找矿理论和方法,在勘查评价工作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发现;在人才建设方面,加强了人才规划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引入、选拔和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职称评聘等制度的改革,优化了用人环境,促进地勘事业的发展。

(五)加大投入

为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地质勘查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当今具有先进水平的钻探、测量、化探、化学分析测试、物探仪器装备地质勘查队伍,使地勘行业的生产设备和装备步入全国地勘行业的领先行列,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大幅度提高。

(六)建设一个团结拼搏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干事创业的员工队伍是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只有领导班子团结坚强,发展思路清晰,用心把握,抓好工作,明确责任,恪尽职守,想干、会干、干好,才能带领队伍走出困境,创造业绩。新疆地勘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领导班子各位成员的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得益于各单位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纪律、讲奉献,任劳任怨、忘我拼搏;得益于广大地勘单位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风餐露宿、辛勤奋战的奉献精神。

四、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自治区关于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及新型工业化建设,抓住机遇,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找矿,巩固和发展“大地质”、“大矿业”新格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地质找矿为中心,采用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二)总体发展思路

以做稳做强做大地勘主业、突出成果为立局之本;以不拘一格全力创收、推进企业化、突出经济效益为强局富民之路;以完善基地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方向,全面提升有色地勘的社会形象。围绕“一个中心”,巩固“两大格局”,实现“三个突破”,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转变”,提升“六个水平”,把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1)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突出重点,精心部署,加速勘查,以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核心,以寻找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矿产和优势矿种为重点,打好地质找矿攻坚战,多找矿、找大矿。

(2)巩固和发展“大地质”、“大矿业”新格局,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有效聚集和发挥各方面优势,做大做强做足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大文章”。

(3)努力实现地质找矿工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新突破。(4)坚持实施“四大战略”。加强矿产资源控制和矿业权的有效管理与运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内部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5)推进“五个转变”。地质勘查业要向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找矿突破能力的方向转变,矿业开发要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建筑施工业要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服务“大地质、大矿业”方向转变,多种经营要向精干高效、富有特色方向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向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方向转变。

(6)重点提升“六个水平”。地质勘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有新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地质勘查任务繁重,但队伍结构不合理,地质技术人员紧缺

大部分的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离退休职工多(占全部职工的50.4%)、结构性待岗职工多(占在职职工的30%)、工人多(占在职职工的56%),年轻职工少(35岁以下职工占在职职工的29%)、地质技术人员少(仅占在岗职工的25%)、高学历职工少(大学及学历仅占16%),人的问题是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

2.经费不足,工作环境艰苦,难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地质勘查是高风险行业,特别是前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具有专业化、高投入、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仍然需要靠政府投资,发现的矿产地由政府通过招、拍、挂方式配置。企业和社会投资有限,商业性地质工作还不发育,尤其是新疆地域广阔,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给予扶持才能使新疆的地质工作加大步伐,跨上新的台阶。

3.各矿种的综合利用及合理开发还存在一定的矛盾

由于矿业市场的活跃,使得业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矿产的综合利用,从而造成的不容忽视的损失。例如:新疆是一个砂岩型铀矿的矿田大省,与之相关的20%的煤层中铀含量较高,煤中所含的铀量占了总铀量的相当一部分。如果不综合利用就有可能使得本来就稀缺的铀资源白白的浪费掉,同时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大量开采含铀煤层,势必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而且这种污染不易防治,更不能彻底治理,由此将造成极大地社会危害。其他伴生矿产或多或少也存在此种情况。

4.国家支持地勘单位发展改革的政策措施没有完全得到落实

矿权转增资本金政策、地勘单位土地使用权政策、基本建设投资补助政策没有落实;养老统筹尚未建立。

5.基地建设积淀问题多

很多职工没有享受到优惠售房政策,部分单位全部职工未能享受房改政策,很多单位到目前仍然有数名无房户;各单位基地配套设施改建,需改造资金数亿元,无投资渠道。发展改革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

6.地勘单位的管理办法不健全

地勘单位的管理办法不健全,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依据可循。

(二)对策建议

1.加大调查评价项目工作力度

新疆面积大,工作程度低,建议国家加大对新疆进行1:5万调查评价项目的投入,以便摸清家底有利于今后对各矿产的规划开发。

2.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

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大,但是勘探程度低,近几年新疆煤田地质勘查费用投入较低,与新疆作为国家能源接替区和煤电、煤化工基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国家加大新疆煤田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查明煤炭及伴生资源家底,以利于新疆煤炭的规划和发展,使新疆能真正担当起全国能源战略接替区的重任。建立支持地勘队伍吸引社会资本,开展风险勘查的配套政策和办法,保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的落实,推进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

3.大力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资源的勘查开发

按照国家发改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地面和井下综合开采原则,加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煤层气抽采和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对于煤层气矿权的设置,国家应以整体规划,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为指导,以煤炭资源的自然赋存情况设置矿业权,理顺石油天然气、铀、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矿权关系,以实现煤层气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4.切实维护地质队伍智力、技术、经验投入的权益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地质工作是探索性、科技性、实践性很高的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过程,是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技术性密集型工作。能否发现大矿、好矿,决定因素是地质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技术素质、地质工作智慧、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能力,因此要按照《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发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和“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及《物权法》的精神,认真贯彻地质成果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地质队伍的激励机制,在矿权收益分配方面充分体现地质工作的重要价值,鼓励支持地勘单位的矿业权转让、变更、作价入股组建矿业公司以及地勘单位职工参股等经营行为。

5.进一步强化对地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管理的职能和地位

建议依法加强对地质工作的管理,高度关注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稳定,大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理顺在矿权管理和地方政府利益之间的矛盾;完善地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依法维护地质工作秩序;完善矿业权审批机制,彻底解决地质队伍申请登记探矿权难的问题。

6.坚持科教兴地和人才强地的战略

当前加强地质工作是攻深找盲,找矿难度大,因此要提供有效的资金保证,加强重大地质问题的科技攻关,依靠新的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才能不断取得找矿突破。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必须要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制定和实施地质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在完善培训制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质找矿和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7.扩大地质领域的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根据“扩大地质领域对外开放”的要求,建设我国与中亚各国资源走廊,制定促进地勘队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性政策,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勘查专项基金,并出台促进地勘单位前往周边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优惠措施,对于项目论证、信息提供、人员培训、对外关系等方面给予引导和规范,鼓励地勘单位在境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风险性和盲目性。

8.加快制定出台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春风,振奋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地质队员的热情和士气。急盼出台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易于操作的政策,彻底解决地勘单位分配机制单一、基地建设落后、设备陈旧老化、津贴福利偏低等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

9.加快制定出台地勘行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行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勘查技术与工程好就业吗

最佳答案勘查技术与工程好就业吗如下

1、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好就业的。

毕业生有很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方向,行业趋势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根据学职平台职业调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比较好找工作,且工资水平也有望不断提升。虽然这个行业相对冷门,但未来几年中将成为非常热门的领域,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具备强大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2、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面较窄。

毕业生只能在科研机构、高校或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勘察、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虽然毕业生可以在资源勘查、工程勘查、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工程勘查、管理等工作,但是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就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为地质工程师、技术工程师、项目经理、深化设计师、地质环境工程师,无线通信设计工程师、照明电气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网络现场工程师、高级地质工程师、电梯安装经理、节能工程师等。

扩展资料

勘查技术与工程主要研究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地质勘查和地质工程问题的解决处理等。例如:水井的设计和钻探,油田的勘察和开发,施工地的地质调查,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等。

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扎实的勘查技术与岩土工程专业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获得岩土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职业资格主专业。

煤田地质勘查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有哪些

最佳答案高考 填报志愿 时,煤田地质勘查专业 就业方向 与 就业 岗位有哪些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

面向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煤田地质勘查、矿山安全生产地质保障、矿区生态修复等岗位(群)。

2、 主要 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对常见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鉴定及分析的能力;

具有钻探施工管理及组织地质勘查施工的能力;

具有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探测的能力;

具有煤田地质勘查 工作 中的“三边工作”的能力;

具有矿井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地质观测分析、储量管理、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能力;

具有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地质数据获取、图形表达、分析处理的能力;

具有对煤系地质勘查、矿井灾害防治、矿区生态修复等新知识、新技能的 学习 能力和创新 创业 的能力;

具有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绿色勘查的能力;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职业类 证书 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 :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

明白了地质钻探行业创业方向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紫薯百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