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农村打工创业现状分析,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以为,返乡创业面临的阻碍主要体现在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中,政府层面包括融资困难、缺乏充裕资金、技术支撑不到位;社会层面包括创业氛围不浓、缺乏成熟的创业环境;个人层面包括创业意识不强、缺乏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创业可选择项目种类稀少。

一、首先,融资困难,缺乏资金支持。

前期创业启动资金大多是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劳动所得积蓄,主要用于成本材料的购买,办公地的租用、员工工资的发放以及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当创业企业及项目正式开始运营时,需要的资金会更多。

诸如产品的设计和宣传、专业人员的培训、员工各种社保费用的缴纳等。而此时的兴办企业并没有开始盈利,农民工再次面临筹措资金困难的窘境,如何获取更多的资金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转是此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其次技术支持不到位。

农民工要想创业成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市场变化。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见识过很多科技产品,也享受过现代科技带给他们工作的便利。当他们返乡创业的时候,就会想把这种经验带回家乡,带入创业,主要包括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人才。而农民工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较弱,理解领悟能力也不高,往往靠自身很难创造一个靠科技武装支撑的企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整个过程中,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技术从业人员的培训辅导都存在月底那个困难,这样不仅不利用企业的正常发展,更影响创业人员的积极性。

三、创业氛围不浓。

农村经济环境较城市比较萧条,现代媒体通讯也不发达,成功创业典型不能及时让群众了解,农民工接收相关创业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同时,在农村地区,没有创业宣传手册,更没有设置创业专栏,悬挂创业横幅,张贴创业标语。

很大一部分返乡农民工表示,他们对创业这个词感到很陌生。还有一些选择创业的农民工表示,在创业过程中总有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没有任何人在意。

四、缺乏成熟的创业环境。

很多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区都选择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行业,而这些行业普遍准入门槛都较低,服务质量能否保证是个未知数,同时也存在市场易饱和状态,新创企业没有实现盈利而面临倒闭风险。

农民工在创业初期,要对经营企业进行注册审批,准备各项材料,而这一流程往往需要占用很长的时间。这一时间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影响农民工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创业意识不强。

返乡农民工在城里主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以及技术型工作,回到家乡后,因身体及家庭方面的原因,更多人是想追求安稳,又加之受传统思想禁锢,不愿冒险选择创业,创业行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六、创业项目可选择性小。

农村受地域环境限制,经济并不发达,主要是发展农耕,二三产业也主要是以餐饮、零售业为主。而农民工从城市回到农村选择创业,大多数都会选择与自己在城市所从事工作相同的产业入手,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用在自己创业的项目上,会更得心应手。

然而现实却是,这些行业在农村基本很少存在,储备的工作知识及技能全无用武之地。到最后他们也只能选择那些大家都选择的常有项目,如开餐厅、搞批发等,但这又会引起一个新问题,就是在农村这个小范围市场中,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影响盈利,农民工创业士气低落,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小结:造成这一系列困境的原因包含农民工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农村金融机构不完善,缺乏匹配适合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创业氛围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农民工创业政策,总结有待改善的部分,如何解决面临的诸多困境和给予更有力的政策建议与扶持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向城镇转移,其中大部分为男性青壮年,大量妇女留守家中,成为农村留守妇女。只有农村留守妇女充分就业,才能推动妇女的发展进步,才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xx镇妇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促进了我镇广大妇女素质的提高,努力推动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镇委、镇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全民创业就业和文化建设上提出了大胆尝试的新举措。值此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需求,促进她们就业创业,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镇妇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认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30471,其中就业妇女人数4675人,主要从事工厂、环卫、绿化、家政、美容等;创业妇女人数301人,主要投资于服装店、毛织加工厂、文具店、果园、个体户等。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4675人,只占妇女总人数的37.5%,自主创业妇女301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2.4%。并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工厂和环卫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8%,就业于美容、家政的占17%,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就业创业)的仅占就业人口的7%。

2、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全镇下岗失业的妇女人数为3625人,且她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学历的失业率占5%,高中、初中学历及以下失的业率所占比例高达95%,突显了学历越低失业率就越高的特征。

3、失业率与年龄结构成正比。下岗失业的妇女当中,35岁以下的失业率为15%,36岁—45岁之间的失业率为45%,45岁的失业率为40%,呈现出年龄越大失业率就越高的现象。

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二是缺乏主动脱贫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观念及长期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妇女造成了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依附男子生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很重,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二)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

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农村妇女中“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知识、学技术的主动性,但因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单一,被“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情况所困扰,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迈开了升级和调整的步伐,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整体素质偏低的农村妇女创业带来新的挑战。

(三)创业资金不足限制了妇女就业创业

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四)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影响了妇女创业。

由于封建思想余毒尚未肃清,农村家庭中存在着男尊女卑观念,同时有些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并且传统观念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有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致使妇女创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

三、解决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做法

为了统筹农村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镇妇联采取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创办实体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妇女再就业渠道。一是开辟就业安置项目。积极与劳动部门沟通合作,切合农村妇女实际需求,组织开辟就业安置项目,全面推动农村妇女实现充分就业。最近,镇妇联深入各村进行调研,了解到寺河、河西、邓庄村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妇女再就业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关心和扶持的项目之一,积极与镇劳动部门联系,发挥本村劳动就业服务站作用,开发了纺织厂、水泥厂等3个妇女就业安置项目。据统计,河西村村妇女总数738人,失业妇女71人。截至今年4月,河西村实现再就业妇女65人,其中从事工厂、企业50人,从事环卫、清洁等工作15人,实现妇女再就业率达91.5%。二是继续抓好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提高培训。与宣教部门沟通合作,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中心这块阵地,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在职妇女和村妇女主任、年青妇委、失业待业的农村妇女参加成人高考和函授等低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使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镇妇联每年动员近60名妇女参加继续学历教育,进行自我增值,加强就业机率,有效地提高妇女们的综合素质。据统计,目前就读大专会计、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的女性有80人占就读人数的.49%。其中,就读大专班的有60人,就读本科班的有20人。三是大力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以妇女学校为阵地,根据市场的需要,联合劳动部门在有条件的村妇女学校举办妇女专业技能岗前培训班,并联手举办适合女性的计算机、烹饪、家政等培训,让更多的妇女通过培训,能够学多一门手艺,撑握一门技能,增强就业的信心,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潮中。目前,已举办适合女性的计算机、烹饪、家政等培训2期,共有300多名妇女参加。通过系统的培训,妇女掌握了初步的技能,使她们提高了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今年1-5月成功推荐46人就业。四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联合宣教办、司法、农办等部门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等下乡活动3期,共有20xx多名妇女参加。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增强妇女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四、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建议及对策

1、要充分发挥妇联的引导作用。

要注重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妇女的能力。一是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妇女群众要求,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不断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大力引导妇联干部抓学习、抓研究、抓协调、抓创新,注重工作方式的科学性、活动方式的创造性和工作思路的开拓性,不断增强妇联干部服务发展大局、维护妇女群众利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本领。三是要注重拓展妇联工作面,着力提高妇联影响力凝聚力。妇联要更好地成为群众性的组织,能真正为广大妇女群众所信赖,让广大妇女群众能够真正的把它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使这个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有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我们能更好地转变自身传统的角色的定位,更多地克服行政化的倾向,要增强群众化的特点,更多地到基层广大妇女群众中去,接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妇女姐妹,使我们真正了解她们,反映她们的呼声。四是要积极发展女性人才,挖掘培养女性典型。掌握一批巾帼创业明星,团结一批时代女性,主动贴近妇女中的先进分子,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妇联组织的活动内容。五是要面向基层、贴近妇女失业困难家庭妇女排忧解难。围绕妇女创业就业,通过宣传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就业技能咨询讲座、组织优秀妇女创业就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创业致富优秀”的浓厚氛围失业贫困妇女增强创业就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技能,鼓励、引导、帮扶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2、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要想使农村妇女走上创业之路,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强化意识。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促进妇女创业的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只分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努力在广大妇女中营造“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就业创业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妇女营销大户和“双学双比”活动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农村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妇女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联合劳动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不定期举办妇女就业培训班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4、进一步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强化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学习先进乡镇的经验做法,优先吸收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5、切实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一是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倾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对失业待业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中优先照顾她们,全面实施创业工程。如:培训方面有《创业培训实施办法》,援助服务方面有《就业困难人员岗位援助服务实施办法》,奖励方面有《推荐就业补贴申领办法》、《岗位成才奖励办法》等。同时加强对企业女职工的劳动安全检查,加大对女职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6、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等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多年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成为引导带领广大农村妇女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和推动自身发展的有效载体。要继续多渠道的为农村妇女架设科技致富对接桥,把科技致富与扶贫助困结合起来,形成多种有效的科技致富带扶贫的方式、方法,带领农村妇女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密切与各协调单位的联系,及时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传递、沟通信息,寻找、选择项目,协调资金。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服务的形式以及物质奖励和服务性激励机制,激发全镇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和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情,推动农村妇女向高层次持续发展。

;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与分析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与分析

一、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特点

(1) 在产业分布上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这一点在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也有突出体现。从调查样本来看, 返乡创业者中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占比48%, 从事加工制造与建筑业的占比26%, 其他即属于第三产业的占比为25%。

2) 返乡创业时间普遍较短。农民工返乡创业, 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个人能力经历存在差异, 因而他们进城务工经商的时间与返乡创业的时间各不相同。从调查问卷看, 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两年前或三年前, 这两项合计占比达到56%。

3) 创业实体规模不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办实体的规模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和发展水平。实体规模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 这里主要选择雇工人数规模, 一方面它反映了农民工创业的带动能力, 另一方面与资本金、产值等指标比较, 雇工人数更加真实。

(4) 创业方式以单干为主。创业的组织方式, 主要反映创业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向现代企业制度靠近, 逐步摆脱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从调查问卷资料来看, 采用自家单干方式创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 达到64%, 与他人合伙占比27%, 其他方式占比更低.

5) 盈利能力不强。农民工返乡在创业过程中能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 决定了他们是继续留在农村创业求发展, 还是重新进城务工经商。从总体上看, 年净利润在10万元以下的创业者占比重较大, 为59%, 其次为10万元~30万元者占比29%, 越往上比重越低 .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

(1) 资金不足。一般来讲, 能够下决心离开城市返乡创业者, 大都是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尽管这样, 相对于创业需求来说, 他们的资金供给仍显不足。众所周知, 整个农村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供给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创业者想通过金融系统获取资金支持有很大难度, 而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又很有限, 主要还是依靠农民工的自身积累。

2) 缺乏技术支持。如前所述, 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从事的产业类别, 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所从事的行业, 几乎与第一产业不沾边, 他们学到的一些技术回到农村可能用不上。这就给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技术提升与支持带来障碍。从返乡创业者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问卷来看, “技术”问题仅次于“资金”问题.

(3) 信息渠道不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返乡创业者所认识。他们在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选项中, 对“信息平台建设”问题的选中率为42%, 与“技术”问题的选中率相差无几, 特别是年龄偏大组, 如50~59岁组对“技术”问题的选中率高达54% .

(4) 政府服务不够到位。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方面是我国城乡发展均等化带来的转变;另一方面, 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的结果。可以说, 没有政府的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不会发展这么快, 没有政府的好政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不会走得太远。返乡创业者对政府提高服务效率的期盼很高, 并且基本上也是满意的。这在他们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选项中也有体现 .

三、几点建议

1) 切实落实河南省《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河南省颁布的《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 中提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 基本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和稳固的保障体系, 力争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00万人, 带动就业1000万人左右, 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 把资金支持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突破口。农民工返乡创业, 主要动因是自己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和创业能力积累。毫无疑问, 资金准备是第一位的。第一代返乡农民工虽有一定的积蓄, 对于改善生活条件可能会发挥明显的作用, 但就创业而言, 这些资金积累明显不足, 同其他创业群体 (如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等) 一样, 仍然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难题.

3) 把技术支撑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铺路石。从调查数据来看, 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只有一小部分农民工受过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而且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依然偏低[2]。从返乡创业者的产业方向选择来看, 尽管有半数的返乡创业者从事第一产业, 好像是熟门熟路, 不需要什么技术, 其实不然, 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不能相提并论, 现代农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新的技术来保证, 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得效益。

4) 把信息平台建设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加速器。毫无疑问, 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商的触角几乎已经伸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智能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在当代社会, 如果不会“玩儿”信息, 别说是创业了, 就连基本的社会交流与生活也会处处受限, 引起种种不便。所以, 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效率.

(5) 把政府服务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保护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由过去经济活动的主导者变成了服务者,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新公共服务理论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服务, 而不是掌舵[4]。可见, 服务社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服务社会就是帮助社会各个群体解决难题, 而不是人为地设置层层障碍。

专家谈大学生农村创业难在哪

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的难题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不确定、创业资源匮乏、土地流转难等。

1.市场需求不确定:

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时,往往面临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挑战。农村市场相对较小,市场需求难以稳定预测。此外,大学生对农村市场的了解相对有限,缺乏准确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造成了市场需求不确定的问题。

2.创业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的创业资源相对有限,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着融资难、技术缺乏等问题。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创业项目无法得到资金支持。同时,农村地区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大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难以获得创业所需的资源支持。

3.土地流转难:

在农村创业过程中,土地流转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大学生创业通常需要农村土地作为创业基地,但土地流转存在着手续繁琐、流转费用高、土地权属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者难以在农村获取稳定的土地资源,制约了其创业的发展。

4.缺乏创业支持体系:

大学生在农村创业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的问题。缺乏创业导师、专业培训和指导等支持,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此外,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和发展空间。

总结:

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包括市场需求不确定、创业资源匮乏、土地流转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为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大学生也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寻找创业合作伙伴,加强市场调研和创业计划的制定,为农村创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全面了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基本情况,正确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为摸清习水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更好地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习水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东皇、土城,马临、仙源等乡镇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及各村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调查。现将调研情况以《政务信息》刊载,谨供参考。

一、习水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情况

习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辖24个乡镇、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约3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8万人,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近56000人,返乡农民工占常年外出农民工总数的35%。截止2015年6月底的统计,习水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25000多人,创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经营等,在创业过程中,自筹资金10多亿元,信用部门借贷3000多万元。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分析

返乡创业主体多为中青年羣体。我们对5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发现,30—45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磨练,积累了相当的富余资金,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工作技术上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落后,他们有勇立潮头自主创业的意向。当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有足够的创业条件,有完善的创业基础,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时,返乡创业便顺然诞生。如东皇镇黄木坪村的冯世良、伏龙村的陈宗义、大坝村的王成林等人,分别在外打工四到五年后,利用在外学到的经验、技术,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回乡分别创办家电生产企业、肉牛养殖厂、皮球桃种植、乡村旅游等,相继安置和带动570多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成为返乡创业的杰出典型。

返乡创业的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以二、三产业为主。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是小规模企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投资10—50万元的较多。在全县发展的567户微型企业中,返乡民工占294户,占创业类型的51.85%,从经营类型看,个人独资企业265户,有限公司26户,合伙企业3户,从行业类型上看,从事餐饮行业有22户,从事加工业行122户,从事批发、零售行业55户,从事种养殖行业42户,从事住宿业10户,其它行业43户。

返乡创业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差。大多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比一般农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毕业的低学历人才,只有打工经历,掌握的多是生产技术,没有受过相应的专门创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存在一些盲目性,不懂得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及防备风险的能力,在企业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创业初期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较差。从数据调查,返乡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万之间,时间一般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创业者,收入能够达到20—30万左右,与外出务工收入和本地就业相比,收入偏高。近两年,外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就地就业收入在2—3万元之间。

服务工作不到位。受宣传等公共服务的影响,农民工未能及时了解到返乡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能够享受到的人员也是甚少。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创业为例,习水返乡创业农民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占申请贷款人员的20%不到,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补贴没有一人享受,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优惠政策。政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返乡创业原因

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原因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照料,放弃外出打工机会,以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二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要,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批农民工因找不到岗位而返乡。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地方创业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习水县域经济呈现出质量更好、更快、后劲更足的发展态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活跃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带动了本地就业的增长,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吸纳空间。四是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有一大批长久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他们通过打拼,掌握了一定技术,有着收入颇丰的资金积累。目前,本县务工工资水平虽比外部发达省市、地区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业的交通、房租等成本,当地务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与外出就业基本相当。加之返乡创业或就地就业,能够兼顾家庭,并且社会人脉关系容易建立。

(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近年来,习水县委、 *** 坚持把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来抓,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15年6月止,习水县新增私营企业4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035户,其中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实体473户,创业人员达850余人,产值达2.6亿元,带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6000余人,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跨越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一)有明确的优先优惠政策,激励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县委 *** 专门出台了《习水县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乡镇(区)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整合资源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各部门结合实际,提供了共12项优先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各乡镇(区)结合项目实施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划,利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培植了返乡创业的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占有劳动力的农民工人数的20%,全县已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各乡镇(区)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都培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户,示范户的种类主要是结合县扶办扶贫项目、县农牧局种养项目发展种养的大户;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手工制造企业、服务业等示范户,这些示范户充分发挥了吸引和接纳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并正在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推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

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的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项目审批的服务部门都深入到各乡镇(区)主动对接,寻找工作的重点,为农民工返乡创提供了服务,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一)政务服务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部门开展的服务和羣众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一是办理行政许可难的问题仍然制约创业发展。表现为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教育,办事难、办事慢、弹簧门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返乡民工创业办理行政许可,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有的甚至长达半年都不能取得许可,在取得行政许可“贵”的方面,因部分行政许可需由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后才能取得,而中介机构属营利性单位,评估费收取较高,造成一些企业花费几千无或是上万元的经费才级取得评估资料,创业者因此叫苦不迭,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二是企业用地审批难的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用地难始终是制约返乡民工创业发展的瓶颈。返乡民工创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工人,然而土地的获得也存在一定难度。在调查中了解到,关坪村的王福义就因土地审批问题使其带动农民组建的农业合作社至今停滞不前。三是优先优惠政策的对接难。12项优先优惠政策已出台,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优先优惠,没有一套便民的快捷的程序,农民工在申请享受和办理落实上较难,农民工对政策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尤其是由县 *** 提供资金的优惠政策,如旅游局具体负责的乡村旅游的奖励资金,创业贴息奖励资金等,部门的解释是如县财政不提供资金则兑现不了,影响了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

(二)创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

根据对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有很大部分有创业意愿,按测算,全县有近6000千人有创业意愿,加上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保守估计全县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至少在10000人,而近年来,人社、农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的贷款扶持政策,累计扶持不足3000人,只占有创业意愿人数的30%左右。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防备风险的能力。比如,东皇镇大坝村的王成林。09年返乡与人合伙投资了70多万元搞起了养殖业,因一次自然灾害冲垮了设施而没有后续资金修建,使其至今陷于瘫痪状态。又如,仙源镇罗维成创办的“鸿运服装厂”、东皇镇图书王长远的“习水长远塑料制品厂”等等,都因资金困难面临停产,还因受限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

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近年来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参培人员较少、时间较短,特别是针对性不强,比如,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从事餐饮、酒店服务行业的也需要对口培训。

(四)对农民工创业跟踪服务还需加强

习水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尤其是各种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起来。可即使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习水县报名创立微型企业的返乡农民工人数与其他县的微型企业数量相比,习水县的微企数量显得微不足道,至今返乡民工创办的微型企业只有294户。这就暴露出来我们对农民工创业工作的关心不够,服务工作没有跟上,主要体现为政策宣传不到位、帮助企业克服发展困难等方面。

1.2017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2.2017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3.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4.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5.2017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自查报告

6.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自查报告

7.2017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8.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9.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10.关于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11.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紫薯百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农村打工创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