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创业三要素包括,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蒂蒙斯模型创业要素主要是什么

蒂蒙斯模型创业要素主要是什么

最佳答案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情绪就像一个杂技表演者,一边要在平衡线上跳上跳下,保持平衡,一边还要在动荡的处境中进行各式各样的表演。我把整理的蒂蒙斯模型创业要素分享给大家!

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

第一、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创始人或工作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创业过程始于创业机会,而不是钱、战略、网络、团队或商业计划。开始创业时,商业机会比资金、团队的才干和能力及适应的资源更重要。在创业过程中,资源与商机间经历着一个适应→差距→适应的动态过程。商业计划为在提供沟通创业者、商机和资源三个要素的质量和相互间匹配和平衡状态的语言和规则。

第二、创业过程是商业机会、创业者和资源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处于模型底部的创始人或工作团队要善于配置和平衡,借此推进创业过程,他们必须做的核心过程是:对商机的理性分析和把握,对风险的认识和规避,对资源的最合理的利用和配制,对工作团队适应性的分析和认识。

第三、创业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寻求平衡的行为组合。在三个要素中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但企业要保持发展,必须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保持平衡的观念展望企业未来时,创业者必须思量的问题是:目前的团队是否能领导公司未来的成长、资源状况;下一阶段成功面临的陷阱。

这些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牵涉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创始人或工作团队必须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在模糊和不确定的动态的创业环境中要具有创造性地捕捉商机、整合资源和构建战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勤奋工作、富于牺牲。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情绪就像一个杂技表演者,一边要在平衡线上跳上跳下,保持平衡,一边还要在动荡的处境中进行各式各样的表演。

蒂蒙斯过程的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大学 毕业 后,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

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但是,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而杭州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马云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大家全反对我也要干”。“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3个月后,随着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公司业务量激增,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在一家民房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进行二次创业。当时全球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的。但马云毅然作出决断,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其发展方向是为商人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网上商业机会信息交流站点,这种服务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并很快引起美国硅谷和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的关注。

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与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投资者--软库携手,引入软库的2000万美元投资,同时,与软库合作开发日文、韩文及多种欧洲语言的当地阿里巴巴国际贸易网站。

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1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打造全球最大的个人交易网站,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3.5亿人民币;2003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截至2005年3月,通过支付宝在淘宝网的日均交易额就已超过350万人民币,而增势依然十分迅猛。

2004年2月,阿里巴巴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事实证明,风险投资家对马云的判断是准确的。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在全球权威Alexa2004年排名中,淘宝网在全球网站综合排名中位居前20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排名第1名。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这些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

创业所经历的三个关键阶段是什么?

最佳答案创业所经历的三个关键阶段

颠覆任何行业的过程都可以明确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产品确立合适的市场定位,确保市场存在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并且对你的营利行为持开放态度,随后着手渗透该市场。第二阶段是实现业务的规模化。这一过程又可以划分成两个子阶段,我喜欢称之为早期和后期。第三阶段,即最后一个阶段,是持续创新。一旦你成功颠覆行业秩序,你就需要继续脚踩油门,将创新坚持到底。

两个月前,我采访了Skillshar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迈克·康亚纳普拉科恩,与之探讨了从教育行业的颠覆到创业过程的各种话题,康伊向我介绍了他所写的一篇博文:《初创企业需要做出的三大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确定创造怎样的产品。康伊介绍了初创企业该如何决定创造何种产品。

“大多数初创企业就是在这个阶段失败的,因为它们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你的产品有没有价值,人们会不会感兴趣并且采用?你的市场定位是否合理?有关如何尽快实现 产品/市场适配 的文章已经有很多。”

康伊强调了目标导向对创业企业的重要性。一旦确定该创建何种产品,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放眼大局,看看自己的“产品”究竟有没有市场。扪心自问,“我能不能赚到一美元?”如果你能,则更进一步:“我能不能赚到十美元?一百美元?一千美元呢?”如此下去。考虑关键指标能使你的视野更加透彻。如果你是纽约的行业颠覆者Birchbox,一家按月向订户提供美容产品样品的公司,你就需要考虑实际可以卖出多少盒化妆品。如果你是旧金山的Eventbrite,一家提供举办各类活动所需的一切工具的企业,你就需要想想到底能卖出多少张票。

博文中提出的第二大决定:雇人。康伊描述了初创企业在找到产品/市场适配之后可能遇到的最大陷阱:

“在构建出有价值的产品之后,下一个重大步骤是决定聘用谁,以及给他们分配何种职责。在这一阶段,初创企业的头号死因是过早进入业务规模化过程以及员工雇佣和职责分配不当。在企业进入稳定阶段之前,要平衡这其中的关系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行业颠覆的第二阶段——业务规模化——的特征。业务规模化并非易事;它对大多数初创企业而言都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康伊认为,公司聘用的前15名员工对于企业成败至关重要。第一名员工奠定了公司的基调、核心观念和驱动力。因此,企业通常需要在发展初期就早早地意识到这一问题。

业务规模化阶段存在两个定义较为宽泛的子阶段:前期和后期。前期扩展是指企业已经找到了产品/市场适配,并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认可度使团队信服,并从外部争取到大笔投资。Taskrabbit和Zaarly,两家为各类一般服务与商品的本地交易提供网络平台的企业,正在改写现代市场的图景。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企业Uber使人们能够用手机快速呼叫私人包车服务,如今它已扩张到了包括纽约和多伦多在内的其他多个城市。运用社交网络建立起相互联系的选民群体的消费科技公司Votizen于最近则结束了一轮名人融资,随着美国总统大选高潮的来临,其将迎来大幅扩张。所有这些公司所做的事情都格外令人兴奋,随着它们从前期进入后期扩张阶段,我也会保持关注。

后期规模化通常发生在企业引起主流社会关注之后。你要么如风暴般席卷世界,要么在各自的领域内淘汰掉各种各样古板的行业领袖及人物。这种情况下,即便你还没有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离那一天也已经不远。你也可能已经筹集到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包括Foursquare,一项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服务用户探索周围的世界;Kickstarter,艺术家和企业家为自己的项目融资的微型融资平台;Airbnb,由当地人提供住宿组成的全球住宿网络,正在颠覆全球酒店业。这些公司正处于扩张的后期阶段,任何时候都可以纵身进入第三阶段

最后一个决定是创新。康伊讨论了当你成功颠覆了一个产业,成为其中的领袖之后所发生的情况。

“这对初创企业而言是最大也是最困难的一个决定。纵观历史,大多数企业淡出历史舞台都是因为没有将创新保持下去。苹果和Facebook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像雅虎、美国在线和MySpace都未能将创新的势头保持下去,从而无法长久地在社会上保有一席之地。”

一旦你成功渗透市场,在其中保持统治地位至关重要,有好多公司都可以入围这一名单。Facebook在持续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种极为进取的态度。新鲜事、个性化主页,加之以时间线,这些例子都凸显了Facebook不断实现自我创新的愿望。

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它颠覆并定义了其所处的行业,并在其他无数行业中持续创新,其中包括个人电脑、音乐、视频等等。苹果继续脚踩油门,甚至将电视行业作为其下一个目标。

其他还有很多公司正处于后期规模化阶段的尾声和大范围持续创新阶段的开始,其中包括Zynga和Twitter等。Zynga已经用CityVille、FarmVille等游戏成功颠覆了Atari和EA之类的传统游戏公司的主导地位。最近,Zynga以1.8亿美元收购了OMGPOP,从外部收购热门的应用程序新星,这意味着其内部创兴并未取得成功,这对于创新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Twitter正处于规模化阶段的末期,由于其已经成功颠覆了整个新闻产业链的秩序,它已经可以进入第三阶段。如今,轰动性的新闻都由Twitter第一时间爆出。但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其仍然需要不断向前推进,不要畏惧彻底改革人们使用其产品并且与之互动的方式。只要Twitter可以继续创建用户喜欢的产品,他们就不用担心遭遇失败。

;

创业成功的三要素

最佳答案创业需要梦想,更需要坚持。以下是我分享的创业成功的三要素,一起来和我看看吧。

成功创业三要素:

第一种心理素质:你是否输得起。每个人都希望赢,可如果创业没有成功,你能否承受得了失败的后果,如果承受不了就请你一定不要自己创业!

第二种心理素质:失败了是否还有勇气再拼下一次。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丢掉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可怕的是跌到了就再也爬不起来,只有爬起来再战,才有机会创业成功!

第三种心理素质:是否能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利于“我”。

适合独立创业的十种人

第一种人:有可行的创业计划,有自己的创业梦想;

第二种人:有一个能力互补、相互包容的创业团队;

第三种人:有基本的启动资金的人;

第四种人:拥有所在行业的经验和教训的人;

第五种人:具有跌倒了有能力再爬起来继续拼搏的人;

第六种人:具有不达目标决不退缩的人;

第七种人:善于用人的人;

第八种人:在一个行业耐得住寂寞的人;

第九种人:具有独立创新意识的人;

第十种人:具有危机意识的人!

成功男人的六大标准

一、拥有一颗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二、拥有一群患难与共的真心朋友

三、拥有一份前景光明的稳定事业

四、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

五、拥有一位品行才能出众的子女

六、拥有一张实现财务自由的银行卡

创业成功的名人故事

EMBA4期的周航一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

他2006年就参加过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当时只觉得是一次寻常的越野活动而已。此后几年,他看到很多去过的人泪流满面地回忆这一活动,而且饱含深情地大谈感悟,说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行走”,周航突然觉得,自己那一次走得好像有点仓促了。

“我既不爱音乐,也不爱电子产品,当时创办一家音响企业,是觉得这个行业能赚钱。”和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一样,周航的创业动机并非爱好,而是赚钱。

1994年,21岁的周航刚刚大学毕业,就创办了佛山天创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十年后,这家企业在国内专业音响行业排名第一,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其他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大部分甚至全部音响设备。刚刚30岁出头的周航如愿以偿,过上了富裕而稳定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成功来得早,周航的性格一直很理性,很从容。

“早上起床开一个小时车去高尔夫球场,一场球打4个多小时,再开车回来,晚上和朋友吃顿饭,一天就过去了。”周航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

当他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高尔夫球场就成了一个貌似健康的避风港。他内心里隐隐地觉得,30岁刚出头就过上这样半退休的生活不太好,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动力改变自己。周航把泡高尔夫球场看作是一种逃避—逃避自己内心的冲动。其实,从2003年起,他就想再创业一次,做点儿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但是,人总是有惰性的,惰性总有借口,反正也不缺钱,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做。”周航说。一旦想干点事情,他的理性就会反过来权衡,给自己找出很多理由:比如想着失败了怎么办,还会想着现在挺好的,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去享受等等。

周航说,企业家去高尔夫球场多数是为了逃避什么。他的一个球技最好的朋友当年曾在海南做房地产,海南地产崩盘后,这个人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只好天天泡在高尔夫球场里。泡了一年多,练出一手惊人的球技。

入学长江

那几年,周航一直在玩。2004年入学上长江商学院EMBA第四期,他从高尔夫转向出国旅游—从“玄奘之路”开始,他又爱上了玩户外。长江商学院成立了高远户外俱乐部,而后2008年汶川地震,参加玄奘之路的企业家们自愿成立了第一家民间救援队,这些事情周航都曾参与过。他和在“玄奘之路”上认识的朋友去阿拉善沙漠,攀哈巴雪山,穿越安吉森林,在大梅沙破海扬帆,到腾冲清明追古,走访汶川、玉树灾区,还有每周的10公里徒步。

周航觉得做这些事情是否能找到人生意义或者目标姑且不论,至少眼界打开了,做了一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健康起来。

“玄奘之路”是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曲向东创办的一个项目,他现在的身份是行知探索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2005年10月,他策划了一次“玄奘之路”的徒步活动。据考证,玄奘西行时最困难的一段路是从今天甘肃瓜州到新疆的哈密,被称为800里黄沙,玄奘在这一路上曾多次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玄奘之路的来源。

曲向东将这段路分成A、B、C三段,A段从敦煌塔尔寺遗址到白墩子,全程110公里,准备徒步走4天,当时邀请了王石、刘东华、冯仑、张维迎、齐大庆、周国平、葛剑雄、王小丫等20多人。

就在临行前不久,王石的秘书打电话给曲向东,说王石临时有事,可能去不成。曲向东急了:“这事最核心的人物就是王石。谁都可以不去,他不能不去。”最终王石在曲向东的软磨硬泡下还是来了。再后来,王石成了这个项目的一个招牌,此后每年,他都会为这个活动文章,称这段路是他的精神之旅。玄奘之路将来参加活动的人称为“戈友”,每人有一个编号,王石的编号是00000T01。

徒步结束后,时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跟曲向东提议,可以把这个活动向商学院的EMBA学员推广,搞一个商学院之间的挑战赛。曲向东接受了这个建议,注册了一个公司,写了几个商业赞助方案。

“戈壁挑战赛”的羁绊

2006年初,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决定赞助这个项目。王睿是长江商学院的学员,她觉得EMBA学员们需要开个运动会,通过竞赛去交流,所以这个项目有前途。2006年5月,第一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就办起来了,一共有长江、清华、北大、复旦等6所商学院参加。

比赛分为A、B组,A组分出胜负,B组重在体验。除了强烈的对胜利的渴望外,体验也是活动的一个卖点。2005年的第一次活动曾经出了很多名言,比如王石的“让灵魂跟上脚步”和冯仑的“伟大是熬出来的”。此后来参加活动的不少企业家,也确实希望在这条路上找到一点和灵魂、智慧相关的体验。

其实曲向东最初办这个活动,纯粹是为了让学员们增长见闻、加深友谊、锻炼身体。作为组委会秘书长,他不断强调重在参与、重在体验、“每一个人都是赢家”。而王睿的进入,使得这个调子变了。她深知那些企业家或有商业理想的年轻人们充满好胜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出来创业和在商场参与竞争的前提。有一次,王睿很严肃地对曲向东说:“你不能培养鼓励弱者的文化,输赢很重要。”

第一届戈壁挑战赛的冠军是长江商学院,曲向东准备了6个一模一样的奖牌,说“每个人都是赢家”。结果在颁奖仪式上,伴随着汪峰的《飞得更高》和《怒放的生命》,一个长江商学院的男学员哭着冲了出去—获得第一名的长江商学院因为得到和别的学校一模一样的奖牌,成了整个颁奖晚会上最不快乐的一群人。

“很多人为了学校的荣誉,都是提前一年就开始进行训练,戒掉了大酒大肉,每周跑10公里,北京的训练点就是奥体公园。”“玄奘之路”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四五十岁的企业家为了“玄奘之路”而改变了生活方式,甚至去参加马拉松。连续三年得第一的中欧商学院因为学员对户外运动的热衷,被戏称为“中欧体育学院”。

但周航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在城里,就天天争名夺利。好不容易给了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跑到几千里之外的荒烟大漠里,结果还是争名夺利,那我们干吗去了呢”他希望自己能够从活动里获得一些不同的体会。

“很多企业家登山也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份或者仅仅是获得竞争的快感,不是真的为了爱好。比如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去南北两极点,需要有钱、有闲、身体好—这不就是成功人士的标签吗。”

每年的戈壁挑战赛结束后,主办方都会制作一些印刷品,各个商学院也会制作一些小册子,里面都是一些参与者的体会,其中充满了《冲刺!感谢!泪奔!》、《为了信仰执着前行》、《要感悟,不要赶路》、《生命不息,脚步不止》这样的标题。“每个人都写得特有感觉,但是仔细一看又都。”

2006年初,周航还在长江商学院上课的时候,就听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讲过“玄奘之路”—当代名人、孤烟大漠、挑战徒步让他觉得很酷。于是怀揣着郊游的心,他参加了第一届的正式比赛。结果,周航看到很多人泪流满面甚至号啕大哭地冲过终点,但自己既没有特别想要争胜的心,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体验,仅仅是觉得很累。

“放下”是另一段远行的开始

“很多人走完玄奘之路后改行、辞职、创业,本来不想结婚的人结婚了,不想离婚的人离婚了,也有不少人皈依了宗教。总之就是做了一个对人生很重大的决定。”一位“玄奘之路”的工作人员说。

周航一直是个很理性的人,总是在别人慷慨激昂时,说一些玩笑的话语,把场面给搅和了。周航后来承认,每每听到人们在戈壁滩上激情万丈、超越自我的故事,他心里其实也渴望这样的体验,他渴望哭一次,渴望体验一下什么是挑战极限,甚至渴望自己能够性情大变。

“玄奘之路”项目除了用于比赛的A段112公里,还有给挑战过A段之后不过瘾的人准备的B段和C段,路程更长,条件更差。B段有130公里,还是分4天走完。2010年,周航准备前往B段,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一共有14个。周航尝试着问他的同伴,为什么要再来,这些人都用一个在“玄奘之路”里很流行的“禅语”回答他—“放下,放下。”

“放下”这个字眼是在2005年那次“玄奘之路”中诞生的。在一个篝火旁,王石和王小丫等几个人聊天,当时王石正处在把企业放下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为万科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他开始主动远离公司的管理层,下放权力。王石对外界说:“我登山越来越频繁,企业就越来越好。”那一晚,王石对围坐在篝火边的人说:“你看最后谁能放得下,就是我。好几个人说好来又没来,冯仑下了飞机到了敦煌的宾馆跟我们吃完饭就又走了。要说最后能放下的,还是我。”

从此,“放下”成了企业家们一种时髦的表达,能“放下”也成了一种成功的标志。

2010年的“玄奘之路”,周航决定改变以往稍有疏离之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走。

“第三天的34公里,我只休息了3次。当我面对龙卷风几乎无路可逃,当我顶着烈日狂风而泪流不止,当我在无路的茫茫戈壁蜿蜒迷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而无法停下疾速狂奔的脚步。终于在下午4:50第三个抵达营地。这时候,我觉得我很强,我觉得我做到了自我的承诺,我的内心很骄傲。我知道,从此刻起,我有一颗强者之心!”周航回忆说。

周航在这段行程中一直试着去思考“放下”,也有很多心得,但始终没明白到底应该“放下”什么,他仍然没有哭。

2011年,周航又回来参加C段的徒步,C段有167公里,要走5天,只有9个人一起走。这一次,他终于体会到了“弱者”的感觉—临出发前,他有点感冒,上了路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最后在队友的帮助下,完成了徒步。

周航说,第三天下午,他看着GPS上显示自己的时速已经降到每小时不到两公里,双腿怎么也迈不开,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漠上,自己和队友的距离越来越远,估计自己回到营地至少也是半夜了。他的精神崩溃了。

大部分忽然开始热衷户外运动的企业家都是处在人生或事业的瓶颈阶段—王睿曾经问过长江商学院中参加“玄奘之路”的4个女学员,发现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婚姻和家庭上出了些问题。有些失意者会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信,有些失意者则会在被大自然征服的过程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在城市里,常常会产生自大的情绪,觉得一切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楼很快就修起来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人,会觉得竞争啊、输赢啊、征服啊很重要,他们看不到风景,充满了对自己的自豪感。”周航说,很多中国企业家或者商人,都是靠利益驱动去创业的,因为不是自己的兴趣。但仅仅是为了钱,这样是做不出好企业的。

易到用车

“这两年我都没怎么玩了。”周航说。2010年,他终于开始了自己等待已久的第二次创业,开办了易到用车网,这个网站能为消费者提供带司机的租车服务、这次创业确实是出于爱好或者说需求—因为周航自己不是很爱开车。

“以前的生意,面对的都是大客户,都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得生意,里面难免有很多我不喜欢的东西。”周航说,他其实一直想做的是能给更多人带来方便的生意。“汽车租赁业已经存在十几二十年了,但是非常小和零散,大多是几个人几十个人,每家几十上百辆车,经营的地域也不广。能不能把现有资源整合起来,快速形成一个有统一标准的服务网络”

周航做这个生意一辆车也没买,而是专心开发技术平台。“我们跟租车公司签约,给每一辆车做车载终端。过去一个车载终端可能很贵很庞大,还得固定安装,现在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做一个客户端,利用已有的数据地图和定位技术,就很容易知道每台车的位置和状态了。”

易到用车网的办公室里,挂着大大的北京地图,一辆辆移动的汽车小标在上面跑来跑去。同样的地图也显示在易到用车的手机客户端里。“我们跟原来的经营者没有竞争关系,这是我们商业模式设计精妙的地方。车辆永远不可能饱和,谁都愿意提高自己车辆的利用率,一旦有空闲,就把状态释放出来,加入到我们的匹配系统里。我们系统有一个内部算法,基于位置、经济性等,算出该派哪台车,有订单就推送过去,就像搜索引擎一样。”现在,周航的团队已经扩张到300多人,除北京外,上海、广州、深圳各站也已建立。

这次创业,周航的很多朋友都表示反对,原因是周航没有做一个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和团队,他们中一些人还担心中国人可能不需要这样的服务。但他还是做了。

“你要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周航说,“我们做判断往往太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利益和得失的判断,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个声音,但是我们平时杂音太多,内心的声音听不见了。当你真的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变得更勇敢。”

也许,出走,就是让他听见这个声音。

创业成功三要素

最佳答案创业成功三要素

在中国创业要比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更难。但正因为艰难重重,我们更有必要探讨如何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以这个定义为标准,一个创业公司成功的几率很小。如何成功?做千橡的8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这里讲三个关于成功的基本要素,和各位创业者探讨。

第一个要素 坚持

我喜欢问我们公司的新人一个问题:在某一专业,必如说某项乐器,某项体育项目,要成为世界级的专家和竞技者,需要花多长时间?有同学说十万个小时,但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因为如果平均每天花费3小时,那么需要100年。 正确答案是1万个小时,这在畅销书《Outliers》中有谈到。

计算下来,如果花费1万个小时来达到目标,每天付出3小时,那么达到世界顶级水平需要8-10年。 我喜欢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1万小时“,而不是5千或者3万。 答案是,对普通人来,1万个小时的练习,意味着人类坚持的极限。只有到了极限,你的竞争对手才会逐渐放弃,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拿弹钢琴为例,你会发现很多和你一起学琴的人,弹着弹着就放弃了。真正能达到1万个小时的人寥寥无几,而达到了,如果天分足够,可能就是世界级的专家。

因此我要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坚持。 要成功,就要把你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而这一点上有时候就是靠时间来“耗着”,等别人没有耐性、坚持不下去了、自乱阵脚了,找别的、更大、更时 髦 的领域去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者。

第二个要素 谦虚

在中国开办互联网公司,成功很难 (定义见前面)。目前所有拿到钱的创业企业中,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不超过10%。

为什么要说谦虚呢?千橡到现在开了8年,8年来一路上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一次心里感觉非常好的时候,几乎马上就倒霉了。

例如我们2003年最开始做无线增值业务,当时月营业额非常高,最高每月达到600万,对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收入,我们非常兴奋。但是,后来大家知道,因为整个行业的基础不牢,2006年以后我们自己的无线增值业务以及整个SP行业都迅速下滑;

几次下来我的总结是,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来之不易。 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在对市场和公司自身能力的判断时特别容易失误,这个时候,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千万不能得意,因为胜利的时候,失败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第三个要素 警惕失败

我很景仰的一个人,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我最希望知道的事情,是我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我就不去那个地方”,大部分人对这句话是会心一笑,觉得有理,过几天再一问,却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有道理。 最开始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这句话,但是我认为这样一个牛人说这话必然有其道理,就不断的想,最近我琢磨出来为什么了。

一个创业者有两种方法提高成功机率:一是不断地做正确的事情增加成功率,二就是避免错误的事情降低失败率。 知道“我们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不去那个地方”,就是要降低失败率。

大部分公司是怎么死掉的?表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钱花完了。 但是,没钱只是表象,是很多其它更本质的原因决定的。 中国人在治病的时候是“治本为先”的逻辑,首先去思考更本质的问题解决办法。

但是我的想法是,解决本质问题非常难,如前面两个要素所说,成功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好比治病要治本不容易。 在没有办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时候,就先治标。感冒了先吃片阿司匹林,先把症状挺过去, 几天之后,身体的自然抵抗力基本就能把感冒搞定了。

举个例子:丁磊在2000年跟我说过,他当时上市如果再晚几个星期,当时就没法上市成功。如果当时丁磊没有成功上市,那么我说不好他现在做什么,肯定还是个牛人,可能对互联网失去希望,干脆去养猪了吧。 所以网易当时治病先治了标,有了钱,多挺了几年,机会来了,抓住了,公司就做大了。

成功既然是很难的事,与其强行去提高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几率,有时不如把失败的可能性降低。 既然我们知道互联网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而且只有那么几种办法导致失败,那如果能够想办法把它降到80%甚至70%,就相当于把成功的概率增加2到3倍!

成功好比一个棒球运动员面前以光速飞过来的棒球,不容易打个正着;失败是一天到晚都缓慢飘到眼前的气球,容易识别,也容易打到。 如果关注气球,把所有的气球都打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棒球了,水平再差,不断的打,有一天某个棒球也会被你击中。

当你每天花大把时间去琢磨如何追求成功时,留出10%的时间来考虑如何避免失败,这样你成功的几率会高好几倍。

;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创业三要素包括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紫薯百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