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守成》古文翻译

《创业与守成》古文翻译

一、译文: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

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二、原文: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扩展资料

一、人物介绍

1、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2、魏徵,现作“魏征”(裂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衫世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3、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肆塌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二、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资治通鉴翻译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是什么意思

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创业与守成的关系

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 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凯陪明成果也易失去。

自古以来,若非暴政,创业的皇帝在自己上位期间少有亡国的,就本人来讲,能有创业的力量和精神,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产业,不会安于享乐,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故还是创业更难。

资治通鉴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因此,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发展。他把历史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除政治之外,《资治通鉴》在文盯告化、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记载。在文化方面,就学术思想来说,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

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

在科技方面,记载最多的是历代的历法。其他如天文学、地理学、土木建筑(如秦代的长城,隋唐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水利工程(隋代的大运河)也有反映。

《资治通鉴》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田赋和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因此,它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

对于军事的记载,《资治通鉴》也很乱散突出,对战争的描述也很生动。凡是重大的战役,对战争的起因,战局的分析,战事的过程及其影响,都有详细记载。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杰出的例证。

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唐太宗的一问与房魏二名臣的二答

李世民为消弭边患,在本该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得不对外连年用兵燃核 许多青壮昌扰年劳力战死疆场,田园荒芜,人口锐减。作为亲历者,唐太宗曾目睹了隋末乱世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也深知隋为何会成为短命王朝,二世而亡的,因此 无师自通了“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皮迅掘弃之而不用”的道理。

李世民对隋王朝的兴衰有清晰认识,决心克己修德 励精图治,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有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气象。

有了这样值得骄傲的优异成绩,唐太宗并未因此沾沾自喜。贞观十二年的一天,他突然若有所思地问身边群臣“创业与守成相比,哪个更难一些?”

房玄龄“臣以为国家草创,秩序尚未建立,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而逐一使之臣服,创业难。”

魏征“微臣以为守成难!自古君王得天下莫不历经苦难,而失之于安逸。”

房玄龄有深厚的道家、儒家文化根基,早年即“杖策谒军门”成为秦王手下头号智囊,因为有“定社稷之功”辅佐秦王登上帝位,于贞观初年任相至今,深受太宗器重。

魏征,早年追随的老大是史称“隐太子”的李建成,因为有胆识,直言敢谏,玄武门事变后幸运躲过一劫,摇身一变成了谏议大夫,太宗以之为镜。

唐太宗对二位重臣的不同回答,侃侃而言道:“玄龄辅佐朕取天下,百死一生,因此,深知创业之艰辛;魏征辅助朕治理天下,常恐我生骄奢之心,圣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知守业之难。二位爱卿都说的在理!只是创业再难,也已成为过去,唯有守成,应当慎之又慎!”

居安思危,方能有备无患。已知的不足惧,唯有未知,一切尚未发生,故当保持谨小敬畏之心。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

1、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观点。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体现民本观点。

原文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孙此告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

(古扒扮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则明,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观点:

1、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观点。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亦难的道理。

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相信关于创业与守成好句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紫薯百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