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草根农村创业故事

80后草根农村创业故事

80后草根农村创业故事

相比70后、60后富豪其实他们有点介意“富豪”这个称呼,觉得“平面庸俗高调了点”,他们自己总结的区别是,“我们对财富的追求会更纯粹,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没有很多应酬,不打麻将不吸烟,基本不喝酒,爱好包括看书和学习。对,我们花在学习上的开销,有的年份占到了总支出的五成。”

这里的“我们”,粗略算来,有十来个小伙子,都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友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目前都有着自己的公司,身家千万左右。

他们中的佼佼者,朱增辉、张鑫、周柱、陈敏、欧阳胜杰、林森6个人,1983年或1984年出生,在长沙这个他们曾经“归去来”的城市,创造财富,享受生活。

创业只为改变命运,他们不是富二代

首先你要了解的是,这六人都不是富二代。所以,我们所有关于“富二代”的想象,可以搁一边儿去了。

他们都是白手起家,而且大多来自农村,创业只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最惨的时候,骑着电动摩托车在高桥市场里转一整天,冬天冷到双腿失去知觉,夏天晒得“跟鬼一样”。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如果硬要说成是富豪,他们是草根创业富豪。

朱增辉目前是长沙美艺品牌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此前,他南下打过工,也做过小生意,最终回到长沙,开起了自己的'公司。

张鑫、陈敏、欧阳胜杰是湖南龙润商贸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龙润”是掘态个茶品牌。这三人大学毕业后,在步行街卖一块钱一根的烤香肠;后来被台湾一个大老板赏识,“连锁店”开到了天津;铩羽而归后,又在长沙做巧克力喷泉机、开奶茶店;最终奶茶店又被龙润并购,他们安隅长沙,做了“小”老板。

“我们骑着自行车,进仓库的时候还是白天,出来就满天繁星了,特别漂亮。”这个被他们多次说起的场景,与当年北岛和朋友们创办《今天》杂志时颇为相似“周围的树飞速向后退去,我们摇着铃,等待下一个黎明……”

“我们这个圈里的(人),都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周柱是长沙志成汽修的总经理。当年,毕业时就有了两百万存款,“都是在大学里开恋爱俱乐部,捣腾各种小生意赚的钱。”

林森的创业经历相对简单,目前经营着长沙一宅一生卫浴公司。

如果硬说有什么成功经验,张鑫的说法是,“执着,不怕苦,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当然,还有运气的成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张鑫和他判稿源的两个搭档,在大学里便认识,“第一次看到欧阳胜杰,觉得这人很有意思,大热天的,宿舍像个蒸笼,他打着赤膊,脖子上围条毛巾,架起桌子煮功夫茶……”

毕业数年之后,在长沙的冬日暖阳里,这几个曾经在同一个校园里或许照过面的年轻人,聊起了过往。如今敬侍,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小聚一下,资源共享,互相扶持,以至于在采访中,总有人“动情”地感谢一番。

他们哈哈大笑,激动处站起来互相抱一下,捶两下肩膀,眼眶微微润湿。

;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成功典型故事

创业励志照亮人生,大学生创业改变命运!为此,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成功典型故事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成功典型故事篇一

90后成茶山农场主

4年前,家在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的陈星,考入肢脊郑州大学商学院。4年后,主意已定的陈星,坚持回到自己的家乡信阳种茶创业。

生态旱茶、物联网管理、建体验馆……这名90后大学生,如今已是300多亩茶山的农场主,“绿泉茶叶”的创始人。

不仅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陈星还接手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户资源和茶叶资源。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户茶农,两千多亩茶山。

2015年年初,陈星在郑州与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体验式茶馆,微店以及线上商城的完善他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也使得他的产品销售额逐步上升。如今的陈星,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学四年里学到的新理念、新的营销方法用在创业中。

大学里拼出创业基础

陈星的家乡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

但令家乡人头疼的是,本地茶叶的高品质和销路差一直是个矛盾: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销路。

如此现实,使得陈星把“为家乡的茶叶找到好出路”一直当作自己的理想。

走访茶馆、拜访大师、观摩学习、亲身实践……从大一开始,陈星就在为以后的创业打基础。

大一时,他一边开淘宝店销售家乡的茶叶,一边不厌其烦地走访郑州各大茶馆、茶店实地学习。大二时,他和商家合作,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广泛地接触有机农业。大三时,他干脆到东区的一个茶叶公司里实习,甚至连写论文都与茶叶有关,他的一篇《信阳毛尖的品牌与销售现状》课堂论文,被老师称赞有加……这期间,他还不断走访各大产茶名山,拜访茶界名人。

组团创业不只是种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叶种植和营销理念后,他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

他先是赶到上海,邀请从事广告工作消腔的好友冯士泰回乡一起创业,并于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公司。

在陈星的创业理念中,其实并非种茶卖茶这么简单,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茶叶生态圈。

公司成立后,他跑遍了方圆几十里,考察地形地貌和周边旅游市场,开始建立自己的茶产品配套基地。其中配套有天然鱼池、餐饮住宿、农家乐、体验采摘区、茶叶生产加工区、茶品体验馆(产品展销区)以及可远程监管的物联网下的mini茶场建设等服务体系。

通过资源整合,生态圈逐渐建立起来。这样不仅带动了家乡茶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让家乡茶农与时代接轨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而陈星的创业团队不断壮大,他的好友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海回乡的冯士泰、郑大大四的学生雷智强,慢慢地都成了陈星团队的核心骨干。

而随着生态圈的建立,陈星也在想着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起来,让产品质量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让家乡的人能共同富裕起来。

而到了陈星这一代,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让茶农的生活,真正能与这个快速的时代接上轨。

陈星说,他就是想让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能用现代理念种茶,都能富裕起来。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成功典型故事篇二

一对90后历桥渗大学生情侣,一个放弃保研机会,一个放弃留学法国,回到家乡四川中江县富兴镇山间的小农场里养鸡。两人共投资50多万元,办起养鸡场。他们去年11月开始售卖产品,3个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

放弃深造机会 携手回乡养鸡

在富兴镇,从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这里便是两人开设的养鸡场。“这些鸡已经被别人买下了。”彭雨指着一群正在来回踱步的鸡,大约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鸡的眼睛前还戴着一个红色的挡板。“那是给鸡戴的眼镜,因为它们喜欢打架。”

与土鸡做邻居的是野鸡,见到有人进入它们领地,它们当中的一些扑棱扑棱地飞了起来,如果不是上面盖了一个天网,肯定全部飞出去了。除此之外,鸡场里面还有贵妃鸡等,一共有3000多只,最多的时候饲养了6000多只,而饲养这些鸡的是一对90后的大学生情侣,一个刚毕业,一个还是在校大学生。“我是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的学生,去年毕业。她是四川外语学院南译学法语的,今年六月毕业。”彭雨说,他们俩都是德阳人,是高中同学,为了爱情就都去了重庆上学。为了毕业在一起,自己放弃了保研,而她也放弃了留学法国的机会。“我们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个人可以去法国留学,其中就有我一个,但是一想到又要分开几年,双方都很舍不得,所以商量之后决定回到家乡养鸡,家里人也很支持,把辛苦攒下给我留学的钱给了我们创业。”戴滢说,养鸡场取名为爱苜生态农场,取自于法语词Amour,是爱的意思,并且还种了大量苜蓿草,给鸡食用。

克服重重困难 情侣在创业中成长

据了解,彭雨在大学实习期间,就去过农场实习,毕业之后,有农场想聘请他当场长,月薪万元,并解决住房问题。不过,这个敢想敢闯的男孩决定自己创业。“给别人做不如给自己做,自己创业还比较自由。”

去年3月,在亲人的帮助下,鸡场在一片荒草丛中建起来。记者看到,除了他们修建的火砖房子外,周围还有许多破烂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谁能想到,一个被家人精心呵护的90后独生子彭雨曾在这么破烂的泥土房中住过好几个月。

彭雨说,养鸡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开始的那半个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为防止鸡感冒,必须要把鸡赶进去,但是没多久又要跑出来,于是他不得不守在鸡舍旁边,很多时候是通宵。

女友戴滢说,在学校日子很逍遥,躺在床上上上网,和朋友逛逛街买衣服,而在这里要忍着被蚊虫叮咬,住着破烂的地方,睡不好觉,还要自己煮饭,成天和这些鸡打交道,弄得衣服很脏,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却让这两个90后的独生子女成长不少。“以前的家务事,她都不会做,现在基本上都会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断地对女友点赞。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担当,让他由小鲜肉变成一名事业心强的男生。

“最开始我们在这里开养鸡场的时候,也遭到了当地村民的质疑,说这么年轻的娃娃,还是大学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农村养鸡,养得来不哦”不过,八个月的努力证明彭雨能行,由他一个人喂养的第一批鸡成功出圈。“我和戴滢的爸爸用火三轮拉了30个野鸡到菜市场去卖,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30只鸡很快卖完,一共卖出了2000多元钱,这让彭雨尝到了收获的味道。后来,除了卖鸡之外,他们也卖鸡蛋。两个月前,由于鸡的产蛋量升高,一时又找不到销路,两人走上街头开始卖蛋。

>>>点击下一页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成功典型故事的精彩内容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在农村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著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创业社会里,很多人在农村找到了创业成功之路,看看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斗志。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养鹿能手高培德

养殖梅花鹿赚钱吗近日,笔者来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区红旗农场六分厂的巨集德梅花鹿业养殖场,200多只梅花鹿体态秀美、角姿英俊,十分惹人喜爱。说起这些小鹿,那可都是巨集德梅花鹿业养殖场老板高培德的“宝贝”,每天他都会早早地来场里看这些“宝贝”。

听见说话声,“躲”在室内的几只梅花鹿立刻从地上站起来,紧紧挨在一起。高培德说,虽然梅花鹿已经驯养了多年,但还是很怕人。在养殖区内,笔者看到,养殖区是卖扒相互隔开的,梅花鹿所在的房间约有200平方米,分为休息区和活动区,每个“套房”里都养著十几只梅花鹿,而这样的“套房”有十几个。

虽然拥有多年的养鹿经验,但是一入门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价格***。高培德对笔者说:“刚开始养殖的时候,一只母鹿产一只小鹿才一百到二百元,鹿茸那时候才四百多元一斤,这样算下来,养一只鹿就得赔个五六百元钱,一赔就是六七年,但是既然选择养殖梅花鹿赚钱的道路,我没想过放弃,就算赔钱我也养,多大困难我也得坚持。”

坚持不是盲目的干挺,而是在观望中依靠科学养殖,并将思想付诸行动。为了摸索梅花鹿的饲养习性,高培德总是早起晚睡,每天细心照料鹿群,不但向县里畜牧水产局的技术专家请教,还专门请了一位饲养员指导饲养。几年下来,高培德在养殖上总结了很多经验,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不仅挺过了价格低谷期,还壮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

从小规模饲养几只,慢慢发展到十几只,如今已养殖梅花鹿230只。前几年,高培德在红旗总厂租了地,建起了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栏舍和管理用房,办起了家庭养殖场。现在他的鹿茸基本上是客商上门收购,时常供不应求。经过几年的艰辛和摸爬滚打,高培德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梅花鹿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梅花鹿养殖赚钱能手。

农民日报:北鹿南养好赚钱

“别看梅花鹿个头很大,但胆很小,警惕性很高,一有动静就会乱跑。”7月6日上午,走进四川省仁寿县满井镇鑫雅鹿场,“鹿老板”范蝶就嘱咐笔者,虽然是人工驯养的梅花鹿,但还是很怕人,进去后不要闹出大动静。

2006年范蝶辞掉了医药公司的采购工作,带着自己多年攒下来的积蓄,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中国梅花鹿之乡,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承包了30亩地,先引进80头梅花鹿,开始自己的养鹿之路。

在远离家乡的东北养殖梅花鹿,范蝶放不下家里的老枣岁人和孩子,一年总要往家里跑几趟。通过一番考察后,他萌发了把梅花鹿迁到仁寿饲养的念头。2012年9月,范蝶将10头梅花鹿从东北运回了仁寿,进行试养。

“梅花鹿比较好养,对吃喝都不挑剔。主要饲料是青凳配睁草以及玉米、麸皮、米糠等。”范蝶介绍:“在老家养鹿也有很多好处,空气好、水源好,特别是水草丰富,加上四川境内少有鹿场。”引进梅花鹿后,范蝶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每天需准备足够的无污染青饲料;清理场内的卫生;特别是鹿病的防治和繁殖,在一年多的养殖过程中,他慢慢地摸索出在仁寿本地养鹿的经验,去年他又从东北运回了90头梅花鹿。

“在南方饲养梅花鹿饲草丰富,饲料成本低,由于气候的原因,鹿子的长势要比北方高出近一半,在北方鹿茸一年只能收割一季,在南方可以收割两季。”范蝶自信地介绍:“一头3年龄的公鹿,通过产鹿茸、鹿血一年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一头母鹿一年下一次仔,饲养半年就有2000多元的纯收入。今年上半年,我的90多头梅花鹿取鹿茸,产量很不错。按照市场价格来算,鹿茸每公斤6000-10000元、鹿茸血每公斤2000-3000元,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养殖梅花鹿还是挺赚钱的。”

二:

养殖人参鸡价格1000元只开启致富路

一枚鸡蛋售价35元,是土鸡蛋的40倍;一只鸡售价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场上可以买20到40只土鸡——这些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靠谱

靠谱!因为长潭河中坝村9组有个“养鸡怪人”龚伦朋,他从家传古医书中得到启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创制出“人参+大米”的人参鸡饲养秘方,并经试喂获得成功。此后,他用独家研制的鸡饲料喂养乌鸡,生产“能鹏”人参鸡和人参鸡蛋投向市场,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看好。

在长潭河侗族乡龚姓是大姓。“我们祖籍在江西,后迁入湖南,因逃水灾迁入现居地。”中坝村书记龚光义介绍。当地龚氏是中医世家,明代有宫廷御医龚廷贤,清代有地方名医龚祖辉。龚伦朋开启保险柜,向记者展示龚廷贤的著作《寿世保元》等系列古医书和龚祖辉的照片原件。

“十几岁的时候,我得了‘歪嘴风’,也就是现在的面瘫。当时到医院拿了些药没治好,父亲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调和后涂在脸上,没过几天病就好了。”龚伦朋回忆当年的情形。他知道父亲讲的偏方来自家里的祖传医书,从此就对这些珍宝著了迷。

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余年间,龚伦朋一直把家传医书带在身边。然而,阴阳术数、经络穴位……这个既非古文专业又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农民,要看懂古医书谈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医世家。他买来字典,自制新旧词对照表,别人放工后休息,他一有空就学习,日积月累,记的笔记本有一摞,终于学有所获。

龚伦朋从先祖龚廷贤的著述中看到“人参鸡”,在长辈的片言只语中得知些许资讯,他决定喂养人参鸡,走好“研发、投产、销售”之路。“创新创业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艰难。”年近50的龚伦朋感慨道。

由于饲料配方比不当、鸡子生长条件不优,喂养技术不到位……两三年下来,夫妻俩积攒的20余万元辛苦钱全交了“学费”。“最难的时候,我家电饭煲坏了都没钱添置。”妻子李绍琼回忆。虽然衣食无著,为学喂养技术,龚伦朋到外地办得好的鸡厂去义务劳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由于养殖“人参鸡”成本高,2008年,每只“人参鸡”售价达500元、鸡蛋达15元每个。当时很多村民说:“500元一只的鸡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买来吃。”由于“人参鸡”价格昂贵,农村普通百姓消费不起,导致当地顾客很少。几个月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卖出去的“人参鸡”却屈指可数,这让陷入销售困境的龚伦鹏犯难了。

但是,即使销售情况不理想,龚伦鹏却始终坚信“人参鸡”的市场潜力和食疗疗效。白天他在网上读报,加强业务学习,晚上在鸡舍一待就是一夜,仔细观察“人参鸡”的生长特点。那段时间,妻子李绍琼以为丈夫“疯”了,成天和鸡住在一起,简直是不可理喻。为此,夫妻间发生了很多争执。“如果不是我一直坚信养殖‘人参鸡’的前途,或许我早就放弃了。但是,我就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这么多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咬牙挺过来了,现在总算是有点盼头了。”在谈到前几年的经历时,龚伦鹏还是很感慨。

3月14日,在广东工作的好友李俊从东莞来到龚伦鹏家,详细了解“人参鸡”的销售情况。当谈到“人参鸡”价格过高、本地销售量少的情况时,两人商定由李俊联络广东商家拓宽外围销售渠道,龚伦鹏在家发展养殖。李俊回到东莞后,充分发挥自己人脉关系广的优势,通过将“人参鸡”和鸡蛋赠送给亲戚、朋友、同事试吃的方式,对“人参鸡”进行广泛宣传。随后,浙江、广东等地慕名而来的商家越来越多,每只“人参鸡”卖到1000至1200元,鸡蛋卖到每个30元。本地村民看到“人参鸡”对外销售的情况越来越好,也开始尝试购买。“现在好了,外地的销售渠道逐渐开启,我相信本地的销售情况也会越来越好。我对自己选的产业很有信心。”不管经历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挫折,谈到“人参鸡”养殖,龚伦鹏总是信心十足。

难关一道道攻克后,龚伦朋的事业走上正轨。在组建人参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2014年3月,宣恩县能鹏人参鸡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同时注册“能鹏”牌29类、31类两个商标。

此后,该公司的人参鸡、人参鸡蛋作为宣恩县的特色产品之一,先后参加23届食博会、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连续参加第一、第二届“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会”,在第二届硒博会上,人参鸡蛋获“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

经送恩施州产品质量监测监督检验所“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能鹏”人参鸡蛋硒含量为53.6μg/100g,标准要求是≥15g/㎎,高于标准3倍多。“能鹏”人参鸡和人参鸡蛋获质监部门发放的“三颗星”***富有机硒***标志标识。

经州质监所检测,“能鹏”人参鸡蛋VB1含量1.25㎎/㎏、VB2含量3.84㎎/㎏;16种氨基酸总量186.04g/㎏;棕榈酸2.386g/100g,测定低限是0.005g/100g;锌含量3.5㎎/㎏,DHA含量0.08g/100g,等等。通过省兽药监察所检测,“能鹏”人参鸡蛋不含A02、AM02等7种常规抗生素……

2015年7月5日,宣恩县伦鹏人参鸡开发有限公司授权武汉源实原商贸有限公司为华中地区代理销售商。人参鸡以其独特的保健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公司现有三家代理商,分布在北京、广州、武汉。

目前,公司有三家加盟养殖户,喂养人参鸡400余只,日均产蛋200枚,年产值可达250余万元。“下一步,我将扩大生产,同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人参鸡饲料专利,开发人参鸡蛋粉。”谈起公司前景,龚伦朋信心十足。相关新闻:

“人参鸡场”的场主名叫龚伦朋,今年48岁,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中坝村的一名土家族农民。龚伦朋出生于中医世家,5年前他跟妻子带着打工挣下的20多万元,准备回家修建新房。在整理旧屋中祖父留下的医术书籍时,他偶然发现了其中关于“人参鸡”养殖方法和药用食疗价值的介绍,于是他跟妻子商量,先暂缓修房,将积蓄用来投资养殖“人参鸡”。

虽然最开始妻子和邻居纷纷表示不理解,但这并未阻挡龚伦朋尝试的脚步。按照祖父留下的方法,龚伦朋几经尝试并不断改进,终于成功探索出了适合饲养“人参鸡”的“人参饲料”,逐渐形成一整套“人参鸡”养殖系统。他养殖的“人参鸡”,每只价格都在千元,“人参鸡蛋”也能卖出30元一个的天价。

今年初,龚伦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6户人家加入,他们按照龚伦朋的要求喂养人参鸡,再由龚伦朋统一回收外销。“接下来,我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决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龚伦朋说到,“在我们这样偏僻、贫穷的山村里,如果能发展到5000只的养殖规模,村民增收致富将不再是梦想。”

在农村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的比例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月季花种植效益高成就致富梦

7月12号上午11点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姚庄村农吕二虎满鞋泥浆地从田里回来,尽管外面正在下雨,但却是他这一个月回家最早的一次。

要问为啥他下雨天还待在田里,那一定是他在管理他家的宝贝疙瘩月季花。

吕二虎门前有一块小花圃,花圃里是种的是月季花,正是这些月季花实现了吕二虎的万元梦,让他家步上了小康路。

走进吕二虎家,一提起门口的月季,吕二虎的妻子王敏平就笑得合不上嘴。她向记者介绍道,门外的月季花是他们家田地里栽植不下,移植在门口的月季苗子,现在他们家就靠著种植月季致富。10多年前,因小麦玉米的收入不高,所以就放弃了这些农作物的种植,转而种植月季。王敏平说:“前三年,月季价格好,每年每亩能困或乎挣4万多。”

吕二虎今年种了10多亩月季花,品种多达200多个,几乎每块月季地,都有好几个品种。月季的颜色五彩缤纷,花瓣也是单双有别。据他介绍,他们家最常种的有沙曼沙、红丝荣,但是这两个品种收益却不高,正常年份每株0.1——0.3元;而像金不换、大富贵、米兰口红、飘多丝、红衣主教、沙曼沙、红双喜这些品种,去年都能卖1块多钱一株。月季的亩产相对不错,一亩地可以育苗5万多株。

吕二虎说,最近几年,当地月季花主要销往银川等地,市场价格不错,他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把隔壁村的10多亩地承包来种植月季。

十年前,当吕二虎家第一次种上月季时,收入就颇丰。吕二虎和妻子抢著说:“那年赚了1万多。第一年种,不敢种多,就种了两亩月季,一亩的收入足足是小麦的五六倍,那谁不种”,“那年月季还不值钱,一株也就1毛多”。

尽管月季种植收益高,但是管理却十分辛苦。几乎一整年都需要到田里管理,从第一年农历9月份插上苗,盖上棚,到来年春天天暖之后解开棚,一直到6月份才能开始销售花苗,直到9月份销团雹售结束。这断断续续一年的时间,需要给月季除5到6次草,期间还不能使用农药,只能靠人工。但这份高收入却坚定了两口子种植月季的信心。从此夫妻两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月季种植之路。

说起月季带给家庭情况的改变,王敏平满脸洋溢着笑容:“家里的家电都是最近两年卖了月季后买的”。

记者环视四周,客厅的正前方是一台42寸的康佳电视,大大的萤幕刚刚能放在老家俱上,一点空间也没留下[养殖网:

走到院子里,最为耀眼的就是那辆雅马哈的踏板摩托,吕二虎特意告诉记者:“这个是我们这儿最好的了!”记者特意查了这辆摩托车的价格,售价竟然1万多元。

尽管月季种植给吕二虎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但他却有自己的担忧。“要扩大种植面积,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土地。”他说。

在姚庄,每人仅有几分的口粮地,尽管他们租种了别人的土地,然而月季种植却有个问题,就是一旦种了一年月季,之后好几年都不能再种。“第汪悉一年种植月季成活率高达80%—,但来年再种月季,月季的成活率仅有20%左右,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吕二虎说,近年来,土地的租金越来越高,像他们承包的土地,每亩地要1000多块钱。

此外,除草所用的人工也是吕二虎夫妻俩觉得头痛的问题。因为月季种植需要除去大量杂草,而仅凭他们两人完全顾不过来,所以需要雇佣人。但全村都种植月季,一旦到了农忙,每家每户都没有空余劳动力。

即使雇到劳动力,劳务费也是笔不小的费用。近年来劳动力的价格水涨船高,从去年开始就每人每天30元,王敏平给记者算了个账,说种一年月季如果全雇佣劳动力,一年仅仅除草费就要小5千块。

最让吕二虎担心的还是种植基地的污染问题。吕二虎说,最近几年,离月季田不远的地方出现了水泥厂、铝厂等,他觉得这些厂子的排水使他家月季成活率降低了。

记者特地去月季田一下,在种植田所用灌溉水的水槽上游,确实存在水泥厂、铝厂等,并且水槽中的灌溉水十分污浊,时不时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当地居民也将一些生活垃圾丢在水槽中。

吕二虎家并不是村里的月季种植大户,他说:“我们那算啥,有的人都种好几十亩,俺村姚天基都种了100多亩!”如今的姚庄,月季种植已经小成规模,足足有200多亩。月季不仅成为姚村人民发财致富的法宝,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农业发展。隔壁谢家村的村民有的也开始种植月季了。

77年前,范长江先生还在为渭水河畔肥沃的土地痛心,他曾写道:“最为痛心者,是渭水两畔这样平坦肥沃的川地,农民竟被政治经济种种力量,逼得遍种***,沿途街道,无不百业萧条。”然而今天的渭河却成为我国西北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带,在渭河穿过的甘谷县,月季花卉种植更是成为当地姚庄最为主要的种植作物。昔日***遍野的渭水河畔,如今成为了姚庄人民种植月季的黄金宝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二:

大学生村官创业卖土鸡蛋火了

会上吐真言,遭遇“围追堵”

“土鸡蛋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吗他怎么说秋天应季我家门口那超市,土鸡蛋的价格眼看涨得就要吃不起了。”21日上午李涛登台演讲时,一直安静地在会场协助比赛的工作人员,听到发言,开始窃窃私语,互咬耳朵。

“我来讲一下养殖时间表,春季培育鸡苗,夏季茁壮成长,秋季大量产蛋,冬季卖成鸡,因为河南没有活鸡市场,一般是卖到南方市场,种鸡吃了雪水下蛋率会下降40%。从这个时间上来看,土鸡蛋真的不是全年都有,随时随地都能买。”李涛下台后,给粉丝现场答疑解惑。

细打量,一身深色西装,眼睛不用看发言稿,腰板挺得笔直的李涛若与人相逢在十字街头,没准会被大胆的城市姑娘归类为“高富帅”,而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十之八九会将他当成公司小高层。

这人,真的是来借东风、筹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只不过,相对于那些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大学生村官。有创业者的 *** ,又有大学生的质朴,才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

是两腿子泥的村官,也是大学生心中的“创业盟主”

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你能想象,上段提到的西装哥,还能穿着白大褂,在三伏天潜入瓦房盖上石棉瓦组建的鸡舍吗他能在母鸡护崽、公鸡啄人、绒毛乱飞的空气里,除错装置、分配饲料。

李涛,是河南省2005年选任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济源市轵城镇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总经理,市青联副主席,下乡时间已整10年。

“2007年冬,我选定了散养土杂鸡的创业专案,踏上了创业之路。”李涛说,在科学饲养,走高品质特色化发展路线的作用下,公鸡和母鸡用壮实的身材和饱满的鸡蛋,来回报他。“鸡场收益很好。一个基地每年土鸡和鸡蛋产值共计75.6万元,纯利润达15万。‘豫源咕咕哒土鸡蛋’这个品牌已在国家商标部门注册,还是河南省的农业优秀品牌,全省固定的销售网点已有大中小超市387家。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2013年8月15日筹建,它联合全市村官及农村创业专案产品,利用网路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路宣传及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在挖掘、整理、包装之后,面向全国推介。联盟以集团公司化运营模式运营,已辐射带动了16个镇办900余名农民朋友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借东风,农业电商还想“创奇迹”

“2014年至今为农户销售土鸡蛋50余万斤,价值400万元;土蜂蜜3000多斤,价值70万元;高档优质干果4000斤,价值120万元,为农户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增收。”闲言碎语不多讲,李涛用“经济效益”借东风。

下一步,他想将创业联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将济源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村官和有志青年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的努力,利用农业电商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发展,推动农业腾飞。”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农村孩子创业成功的自述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紫薯百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