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小媳妇创业开店,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求歌词: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哥哥去看你全部歌词

优质回答歌名:《三十里明沙二十里川》

专辑:《陕北歌王 王向荣》

作词:王向荣

作曲:王向荣

歌手:王向荣

歌词: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

五十里路上目毛呀么目毛妹妹,

半个月目毛你十五回,十五回,

你还说我是个没呀么良心的鬼。

过了一回黄河没喝上一口水,

交了一回朋友还没亲过你的嘴。

搭了一回伙计没在一搭里睡,一搭里睡,

你看我这后悔不后悔。

走你家窑顶了呀吗了你家院,

看见妹子头顶咋没见妹妹的面。

大路上不走我小呀吗小路上来,

正门上不走我翻呀吗翻墙进来。

三十里明沙二呀吗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我来呀吗来看你。

大沙梁梁高来二沙梁梁低,就呀为看妹子跑弯了哥哥的腿。

过了一回黄河没喝是黄河的水,交了一回女朋友就没亲过妹妹你的嘴。

买了一张新床没和妹妹睡没和妹妹睡,你看这事情谁呀吗谁后悔。

走你家窑顶了呀吗了你家院,看见妹子头顶咋没见妹妹的面。

大路上不走我小呀吗小路上来,正门上不走我翻呀吗翻墙进来。

石板上栽树扎不下根,照妹妹十回有九回空。

远远照见妹妹家的门,不想地方单想人。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

(一)沙梁上白草风沙埋,不因为看妹妹我不来。

山又高来路又远,好骡子好马得几天。

三十里五十里不算远,紧一紧马蹬加一加鞭。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看妹妹。

(二)芦花公鸡墙头上站,自给自寻下些心不安。

大沙梁高来二沙梁低,前几天妹妹就等着你。

四十里平川马拉水,你知道妹妹想不想你。

大青山石头乌拉山水,我盘算今年见不上你。

再不要想来再不要念,人活在世上常见面。

(三)白天想你沙梁上照,到黑夜想你睡不着觉。

前半夜想你睡不着觉,后半夜想你把灯点着。

前半夜想你吹不熄灯,后半夜想翻不转身。

前半夜想哥哥点了一灯油,后半夜想哥哥梳了一回头。

前半夜想哥哥好心跳,后半夜想哥哥睡不着觉。

前半夜想哥哥枕头哭,后半夜想哥哥睡不着。

白天想哥哥大门上站,黑夜想哥哥吃不下饭。

白天想哥哥象油灯烧,黑夜想哥哥命难保。

前半夜想哥哥闭不了门,后半夜想哥哥煽不熄灯。

白天想哥哥嫌天长,清早起等不得太阳落。

白天想哥哥串门门,黑夜想哥哥泪淋淋。

白天想你黑里梦,咱二人缘份怎这么重。

打倒大树有柴烧,我不因为别的为了你。

没吃没喝我不嫌,只要你在我眼跟前。

满天星星颗颗明,我心上只有你一人。

过了一回黄河没喝上一口水,

交了一回朋友还没亲过你的嘴。

搭了一回伙计没在一搭里睡,一搭里睡,

你看我这后悔不后悔。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

五十里路上目毛呀么目毛妹妹,

半个月目毛你十五回,十五回,

你还说我是个没呀么良心的鬼。

荞麦皮皮担墙墙飞,

我一心一意想呀么想着个你。

心里头有谁就是个谁,就是个谁,

哪怕他旁人跑成个罗圈圈腿。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

五十里路上目毛呀么目毛妹妹,

半个月目毛你十五回,十五回,

你还说我是个没呀么良心的鬼。

过了一回黄河没喝上一口水,

交了一回朋友还没亲过你的嘴。

搭了一回伙计没在一搭里睡,一搭里睡,

你看我这后悔不后悔。

走你家窑顶了呀吗了你家院,

看见妹子头顶咋没见妹妹的面。

大路上不走我小呀吗小路上来,

正门上不走我翻呀吗翻墙进来。

正门上不走我翻呀吗翻墙进来。

美女被老公抛弃后,小媳妇唱了一首情歌,听哭多少人

优质回答美女被老公抛弃后,小媳妇唱了一首情歌,听哭多少人

真心没有多少人哭吧

还得慢慢去感受歌词

然后感受完了

也没那个气氛了啦

一首媳妇辛苦了,唱哭多少人,好听

歌名:《都要好好的》歌词:唱一首情歌,送给我的老婆。这么多年你默默付出真的辛苦了。简单幸福的岁月,我们曾一起走过。眼泪笑声填满了我们平凡的生活。亲爱的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首歌,有动人的篇章,有真实的快乐。这么多年我知道你是苦苦奋斗著,为了我们的家,为了孩子和我。我们都说过无论以后怎么样都要好好的,不要忘了当初有些天真许下的承诺。当你不开心时让我为你唱首歌,就算再大的风雨手拉手一起走过。我们都说过无论贫穷富有都要好好的。不要忘了当初我们的路是怎样走过。当你伤心的时候就请对我诉说,等到老的时候一起看日落

农村媳妇被抛弃,一首歌唱哭天下人,这首歌是什么歌名

不装饰你的梦 - 蔡国权

词:郑国江

曲:蔡国权

愿意心痛苦 不装饰你的梦

别再将我心 反复的戏弄

宁愿我携著忧郁归去

像刚消失那阵风

别再伤我心 它伤得那么重

像块冰碎开 它显得太空洞

狂热与天真早消失了

在郁郁的岁月中

谁愿意一颗心永落空

谁愿意只装饰你的梦

宁任我的心在长期地痛

亦不想给你抚弄

让每声叹息 消失于你的梦

让每点笑声 响于你的梦

曾为你献出的点点真爱

在空气内流动

谁愿意一颗心永落空

谁愿意只装饰你的梦

宁任我的心在长期地痛

亦不想给你抚弄

让每声叹息 消失于你的梦

让每点笑声 响于你的梦

曾为你献出的点点真爱

在空气内流动

曾为你献出的点点真爱

在空气内流动

小媳妇一首《农民苦农民累》,唱出多少人的心声

音乐最大的力量就在于它能使我们产生共鸣,不管是粤语版的《南山南》,还是中文版的《南山南》,歌词和旋律都很吸引人,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一首情歌,唱哭多少痴情人,你确定不听吗

一句话,可以感动人,可以成就人。关键是这句话是真理,是发至真心,引起人的共鸣。有歌词为证:

cos演员杨大侠:人生多感动,痴情最无用|歌词

尘埃开出花,

爱情要找家。

进驻在心房,

相逢处处忙。

人生多感动,

痴情最无用。

桃李要结果,

春风来点火。

两美女一首《一壶老酒》听醉了多少人,好听哭

歌曲:一壶老酒

歌手:陆树铭

所属专辑:热门华语252

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

回头啊望见妈妈的泪在流

每一次我离家走

妈妈送儿出家门口

每一回我离家走

一步三回头

喝一壶老酒醉上我心头

浓郁的香味儿再也就喝不够

每一次你千叮咛

妈妈你拉着儿的手

每一回你万嘱咐

儿在心中留

超好听的一首情歌对唱,唱哭了多少痴情男女

新红尘情歌

演唱:寒月、子夕

我好想轻轻依偎你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爱情的故事天注定

你是我一生的传奇

多少的绵绵情意

多少的甜言蜜语

滚滚的红尘千颗心

深深对你说我爱你

我愿你是狂风暴雨

波涛汹涌的把我卷起

起起落落在红尘中飘啊飘

爱的路上有我陪着你

多少的绵绵情意

多少的甜言蜜语

滚滚的红尘千颗心

深深对你说我爱你

我愿你是狂风暴雨

波涛汹涌的把我卷起

起起落落在红尘中飘啊飘

爱的路上有我陪着你

我愿你是狂风暴雨

波涛汹涌的把我卷起

起起落落在红尘中飘啊飘

爱的路上有我陪着你

唱一首爱的歌

红尘中不寂寞

我和你在一起

卿卿卿我我我

美女一首《听心》唱醉了多少人,好听至极

听心 (DJ何鹏版) - 杭娇

词:郭高见

曲:陈伟

闭上眼我想看见你

屏住了所有的呼吸

我怕你走错了轨迹

做了心跳的标记

在梦里总有个秘密

总是让我挥之不去

忍不住探索了心底

为何你摸索了离去

就算我说我爱你

就算我说我想你

你也不能听到我的心

依然停留在这孤寂里

我想再靠近你一点

催泪情歌,一首《最真的爱》唱哭了多少人,太走

歌曲名称:最真的爱

专辑名称:变变变

出版年代:1987年

发行公司:宝丽金

语言类别:粤语

歌手名称:陈慧娴

云在转 呼呼吹起的感觉是那么空

那次打风 我在你家一起看笑话卡通

谁料你 偷偷轻轻的亲我

共我相拥

沉迷热吻中 一刻的放松

心转动 就算想起也面红

热恋里 也许一切意料中

仍然期望着 莫将爱作玩弄

然而情像风一吹过

最真的爱也落空

风波过后的心 只有裂缝

人在说应该只倾出假意 但我不懂

每次痛哭 每段笑声都刻意进我的心中

然后我方知不测的恋爱是那么凶

来时疾似风 一刻不放松

卷走后 没有一点可追踪

为何情像风一吹过

为何情像风一吹过

一首情歌《酒后更想你》唱哭了多少失恋的心,越听越

酒后更想你 - 倪尔萍

淡淡的酒 杯

装满了伤悲

端起的是那忘情的酒

咽下却是酸楚的泪

也许爱你真的好累

还是爱你不够完美

我伪装的笑脸

是为了谁

无非是为你守侯著

那千年的轮回

今夜我再次喝醉

再次为你去伤悲

爱过的往事已经很久

心却收不回

酒杯里都是那心碎

关于民歌的知识

优质回答一、民歌起源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沧海桑田的历史使中国民歌历尽风霜,民歌好比是草原上的野草,自生自灭.任你风霜雨雪,燎原大火, 但终于还是能大片保存了下来.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民歌始终是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欢乐与痛苦,是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归附。民歌也是符合优胜劣汰原则的。好的民歌,世代传唱,婉如醇酒,愈久弥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民歌内容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1、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

在民歌中,劳动歌产生的最早。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劳动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它那强烈的节奏感。每一首劳动歌都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节奏,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劳动节奏而创造出来的,因而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从事紧张而又高强度的劳动时,动作强烈,呼吸短促,劳动气氛浓烈,这时唱出的劳动歌必然节奏鲜明急促、强音不断、顿挫有力,给人以集体力量的雄壮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有力的感染。在体力劳动比较轻,或间歇时间长的劳动中、劳动歌的比较柔缓,节奏感较弱,音乐上的变化比较丰富,结人以优美的旋律感。

2、时政歌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某些政治事变、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态度,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此理想而斗争的精神。颂歌是解放后新时政歌的主流,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歌颂党,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等歌谣大量产生。时政歌以民谣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数和字数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鲜明性是其主要特点。

3、仪式歌仪式歌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仪式歌就其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把典歌四种。诀术歌是巫婆、神汉进行巫术活动时唱的歌。节令歌是对某种节日或对时令描述的歌,它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礼俗歌经常被用于男婚女嫁、贺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场合。把典歌是在重大的庆典时吟唱的祈祷性的民歌,它根据祭祀和庆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

4、情歌情歌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发男女青年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恋爱观和审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现了对封建札教的蔑视和反抗。情歌,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极为丰富,而比较突出的有比兴、双关,重复。

5、儿歌儿歌是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井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儿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大体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和绕口令。游戏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歌谣。当婴儿还在襁褓中,就听过母亲温存的歌声,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便学会一支支游戏儿歌。教诲儿歌侧重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它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启发他们的智慧和想象,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绕口令,由于它读起来绕口,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儿歌在形体上一般都比较短小,没有固定的形式。在语言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最适宜儿童唱诵。

6、生活歌生活歌的范围相当广泛。我们所说的生活歌只取它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生活歌在表现手法上,大量地运用对比手法。人类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对立的统一,美与丑、善与恶、痛苦与欢乐,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等,通过鲜明、生动的对比,表达歌者的思想和感情。

四、主要体裁

1、号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流传于中国各地。先秦典藉《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

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

海洋渔民号子,即沿海渔民出海捕鱼时撑帆、撒网、收网、装仓等劳作中所唱的号子。又分“近海号”和“远海号”。前者节奏音调略微平和,后者颇激烈紧张。但都按劳动过程组成联套,每套少则五、六段,多则十余段,伴随着渔民们撒网捕鱼、迎风破浪。从渤海湾到南海,都有渔民号子流传,其中以渤海和舟山一带最具代表性。

江河船工号子,即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一般以中、上游地带更为普遍。如著名的“川江船夫号子”“湖南澧水船工号子”,甘肃、宁夏“黄河推船号子”,河南巩县、三门峡、开封“船工号子”、陕南“汉江船工号子”等。其中,流行于四川境内的“长江船工号子”,由于这一地段长江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给行船造成许多困难,所以,船工号子也就特别丰富。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拼命号”。而且随着船工们的情绪变化,既有山歌调,又有川剧高腔,也有根本无词的足以与风浪比高低的狂喊,给人以惊天动地的强烈震撼。

码头搬运号子,传唱于码头、货场的装卸、抬扛、推拉等劳动场合。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诸玛头的起重号、上肩号、扛包号,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天津的“推车号”,安徽的“板车号”等。由于这类劳动全部与工人的行路相关,所以,其歌唱的节奏鲜明而短促,曲体短小单一,唱词也多是无实际意义的呼喊性的感叹词。

森林林工号子,即林区伐木工人在伐树、运木、垒木等劳动中所唱的号子。主要流传于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及西北、华南各大林区。号子的种类因劳动方式不同而形成多种名目,如长白山区的运木号子就有蘑菇头号、大掐子号、拽大绳号、嘹号、瓦扛号、流送号等。华中华南各林区还有一种“排筏号子”,是在将“木排”放入江流时工人们唱的一种号子。由于这种劳动强度大、危险多,所以号子也具有高亢、粗放、气势豪迈、压倒一切的特色。

工地建工号子,即建造房屋打地基或加固河堤劳动中唱的号子。这一劳动必须使用一种用方石或圆铁饼穿绳或木棍制成的“夯”“硪”作为工具,由四-六位工人不断抬起扔下地砸地基,於是唱“夯歌”“硪歌”也就必不可少了。这类号子遍布全中国。但以黄河下游每年春秋两季筑堤劳动中流传的“夯号”最为壮观。届时,千里大堤上响彻了成千上万的民工们唱的各种各样的“硪号”“夯号”,构成了一幅有“声”有“势”、巨大无比的音画。

除所述,还有“盐工号子”“石膏工号子”“打连架号子”“车水号子”等等。

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迭状态。

总之,各种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2、田歌

田歌又称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薅秧鼓、薅草锣鼓等,是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民歌。在这些地区,农民一般要种两季或三季,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以唱歌调节情绪、解除疲劳的自发要求。然而,所有上述劳动虽然是集体性的,而又不需要相互协作,这样,田歌一方面与号子一样,同劳动本身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需要用唱歌来统一劳动动作,于是,田歌的歌唱形式也就与号子大不相同。在上述大多数地区,都有半职业性的民歌手,他们被当地尊称为“歌师”“歌伯”或“歌匠”。这些人既有即兴编唱的能力,又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传说的长篇唱词。每到种植的忙季,他们就会被请去唱歌。其形式是:歌师二至三人站在田头,一边敲锣打鼓(也有不用锣鼓者),一边相互对歌。由于插田劳动是从早到晚,歌师们的歌也就要唱上一整天。为了给干活的人适当解除疲劳,他们常常要唱一些有趣的故事,或临时海阔天空地编一段笑料,以取悦于劳作者。有时,他们又发号施令,或请大家休息、吃饭,或指挥大家移动作活的位置。以往,为了更好地鼓动干活者,主人有时一次请两个“歌班”,让他们“打擂台”比赛,哪个班唱得好而且多,就给他们奖钱奖物。当然,除了歌师“对歌”这种形式之外,也有采取歌师与众人间你领我合这类歌唱方式的。

流传于各地的田歌,由于方言、风俗、传承方面的差异,其结构形式、音乐风格也就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它们也有各自的名称。其中最著名的如:江苏的格冬代、锣鼓车;上海的青浦田山歌;安徽的喊秧歌、薅秧歌;江西的锄山鼓、打鼓歌;湖北的长阳薅草锣鼓、畈腔、薅草歌、远安花锣鼓;湖南的踩田歌、打罗罗咚;福建的耘田诗;两广的打锣开山歌、插田歌;云、贵、川的薅秧号子等等。

田歌的曲体,一般是两句体、四句体或多句体的段式结构,除采取领合形式的部分曲目为规整性节奏外,其他一律为自由疏散的节奏节拍。有些地区的田歌,为了配合劳动,常常组成容量很大的联套体。每套有的包括十余个号牌,有的多达数十个号牌。如湖北“长阳薅草锣鼓”总共有27支号子,歌师每唱一遍,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它们主要有:起歌,叫歌,扬歌、露水号、穿号、赶号、急鼓溜子、减歌、乖乖号、冤家号、节节高、两声号、赶五句、叫歌子等。而上海青浦田山歌的"套数"中则常有"大头歌""阳照头""落秧歌"等。在唱法上它们也各有所宗。"长阳薅草锣鼓"使用本嗓即"平腔",而"青浦田山歌"喜欢用"假嗓"即"高腔"。有的地方则真、假嗓并用。这样,如果把不同地区田歌的音乐风格这一因素同其多种演唱方法加在一起,那么,作为民歌体裁之一,田歌确实可以说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了。

3、山歌

山歌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传播区及其品种有:内蒙古草原的各种“长调”歌曲,晋、陕、内蒙古西部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宁、甘、青地区汉、回等族的“花儿”,新疆各民族的“牧歌”,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背二哥”,大别山区的“慢赶牛”,江浙一带的“吴山歌”,赣、闽、粤交汇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地带的“晨歌”(又名“神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及各族山歌、各藏族聚居区的“藏族山歌”及广西的各族山歌等。

4、内蒙古草原“长调”

内蒙古草原“长调”,蒙语称“乌日听道”,即“悠长的歌曲”。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大草原。“长调”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是歌腔舒展,节奏自由。一般为上、下两句,所以四句歌词分两遍唱完;歌词内容绝大多数是骏马、骆驼、羊群、蓝天、白云、水草;唱法以真声为主,并使用一种叫“诺古拉”的特殊润腔方法,使悠扬的歌声更富有草原味道和生命力。

5、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曲调多建立在“徵-宫-商-徵”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6、甘、宁、青“花儿”

甘、宁、青“花儿”,又称“少年”“野曲”。是聚居于该地区的回、汉、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藏等民族一律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山歌。取名“花儿”,一是因为歌名、歌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反映出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故用此昵称。“花儿”的不同曲调分别以“令”谓之。“花儿”的唱词为四句民间格律体,即它们不是规整的七言句式,而是第二、四句采用“双字尾”,如: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上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也是枉然。曲调则全部是上下句体,四句唱词分两遍唱完。由于分布面大,“花儿”按流行地区和歌唱形式分为“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两大流脉。同时,又依民族、音调风格分成若干支脉。花儿的传唱分平时和“花儿会”两种,因为是情歌,所以严禁在村子里唱。“花儿会”一年四季都有,但主要集中在阴历五、六月间。届时,花儿会与传统庙会、交易会汇为一体,人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朝山浪会,对歌酬答,充满了欢悦悠闲的生活情趣。

7、小调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其流传足迹遍布城镇。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与号子、山歌比,小调体裁有诸多相异之处。首先是传唱环境,号子山歌多传播于山野,并依附于集体或个体劳动,而小调则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地是在市民、商人、小手工业者以至一部分职业、半职业歌手中传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那就是艺术功能,号子、山歌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实用性,而小调的这类功能已基本褪化,成为一种主要是“娱人”的体裁。特别是在出现了以歌唱为生计的民间艺人之后,它的表演性日趋强化,由此也就在题材和形式表现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其它体裁的特性,并为其进一步与说唱、戏曲相结合而走上舞台创造了条件。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等曲目。

在结构体式和艺术手段方面,小调体裁多数采用多段体分节歌的陈述方式,并将抒情性与叙事性融为一体,从而在总体上获得了一种叙咏兼顾的体裁属性。最能体现这种叙咏特征的便是以“五更”“四季”“十二月”等时序为基本体式的各类小调。其中“十二月体”以“月”为分节单位,将一件事、物分十二个段落作完整的描述。如“十二月花名”便采取问答式从正月直唱到十二月,既传授了自然知识,又反映了欢快活泼的情趣。又如著名的《孟姜女》(一名《春调》),也采用十二月体,咏唱了这一传诵千载的动人故事。“五更”则以每晚“更点”为分节单位,用五个段落逐一抒情叙事。如前所述,这种体式早在公元九世纪前后的《敦煌曲子词》中就出现了。明清以来,各地“五更调”十分繁盛,而且大部分都唱的是儿女思盼之情。如《五更鼓》《五更鸟》《盼五更》《思妇五更》《叹五更》等。“四季”也是一种传承有自的歌唱体式。六朝“乐府”《子夜四时歌》已见其刍形,至明清时代,以“四季”为体的民歌几乎遍及南北各地。它运用春夏秋冬之序,唱尽了山川河湖、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例如青海《四季歌》)可以说,各地大多数以“五更”“四季”“十二月”为体的小调民歌,都是经过千百次传唱实践的反复加工锤炼而保留下来的,所以,它们的唱词文质并茂,歌腔流畅动听,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又蕴含了宝贵的认识审美价值。除“时序体”外,小调体裁常见的曲目还有《茉莉花》《绣荷包》《对花》《放风筝》(又称《踏青》)和曲牌《铺地景》《泗州调》《迭断桥》《湖广调》《马头调》等。它们经常以不同的变体或添入新词而被广泛传唱。所以有人说:小调有“脚”,它可以流动于四方。而山歌、田歌则仅限于一地。这是它们在传播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差异。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直观地看,它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但若作历史的综合的考察,那么,它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可以说,小调中的“四句头”,历来以它的普遍性和简洁性深刻而又典型地揭示了这种极具民族特征的思维逻辑。

8、西南高原山歌

西南高原山歌,与西北高原遥遥相对的包括陕南、四川及云、贵地区的西南高原,也是一个蕴藏极丰的山歌流布区。但这里的自然景观同山川仓茫的大西北完全不同。温和的气侯使它山青水绿、植被丰茂,流传在此种环境的山歌自然就有另一种个性和风格。首先是音调的变化,它们常常围绕羽、商及其三、四度音调展开,并以“羽”为常用调式。另外,在曲体上,四句体居于主要地位。虽然,山歌体裁的音乐性格就其主流来说是奔放、高亢的,但随着上述骨干音及调式、曲体的变化,西南高原的山歌已于高亢激越之中渗入诸多柔性的因素。例如著名的《槐花几时开》、《尖尖山》(四川)、《小河淌水》、《放马山歌》、《赶马调》等恰好是这一风格色彩的最鲜明的体现。此外,这一地区流传的各少数民族的山歌也都大体上具有这种特色。

如果说,号子、田歌都还是在受到劳动本身的某种制约的前提下进行传唱,因此它们的音乐也保留了与某种劳动相关的因素的话,那么,山歌便可以说是基本上摆脱了这种制约而成为人的内心感情和真实体验的直接而又自由发挥的最亲近的歌唱形式。诚如”花儿”的两句唱词所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尽抒胸意,自由奔放,这是山歌体裁的最大特征,也是她千百年来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

9、多声部民间歌曲

多声部民间歌曲,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声部的民歌,有人称其为“二声部民歌”“复音民歌”。民间则有“双音”“双声”“公母声”等俗称。很久以来,人们以为中国的民间声乐作品中没有“复音”现象存在。直到本世纪40年代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家在采录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陆续发见了大量的这类民歌,才扭转了世人的看法。事实上,某些历史文献早有记载,如广西《三江县志》云: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高而独低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类似的文字描述还有不少,说明以"多"声形态唱歌,一向是这一地带的一种传统。

中国多声部民歌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南和南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即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台湾等省的壮、侗、苗、瑶、布依、毛南、么老、佤、僳僳、纳西、景颇、彝、高山各族以及北方的蒙古族等。汉族地区的某些劳动号子由于领、合声部的交错而构成的多声现象,也可以划归于此类。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声部民歌常常在一些祭祀礼仪、节日歌舞及民间歌会活动中传唱,如侗族的“大歌”“拦路歌”“耶”“喉路”“嘎哨”,布依族的“大歌”“小歌”,苗族的“赛咳”,土家族的“哭嫁歌”,瑶族的“蝴蝶歌”“勒勒嘿”,壮、毛南族的“欢”“比”,佤族的“玩调”,畲族的“双音”,高山族的“酒歌”“丧葬歌”“祭祀歌”,僳僳族的“木刮基”“优叶”“摆时”,彝族的“丫腔”,纳西族的“窝热热”,蒙古族的“潮尔”等。另一部分多声部民歌则主要是在生产劳动中传唱的号子,如东北的“林区号子”,四川的“川江船夫号子”,台湾高山族的“除草歌”,云南景颇族的“舂米歌”等。

中国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即声部的结合方式有多种样态,归纳起来,共有以下五种:

1、轮唱织体,即高、低声部依次先后进入,构成纵向迭置关系。上述佤族的"玩调"、景颇族的"舂米歌"属此类。

2、模仿织体,即低声部以自由模仿上声部的旋律而构成双声的迭置。如壮族的"呵呃""啦了啦",侗族的"嘎哨""喉路"。

3、持续或固定低音织体,低声部采用陪衬性持续长音、节奏型持续音或固定旋律音型与上声部相并置对比,两声部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如侗族的"叙事"大歌和"声音"大歌,纳西族的"窝热热"等。

4、支声性织体,一种旋律声部与在它的基础上作装饰性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声部相互结合所构成的织体。它的主要特征是主调鲜明突出,支声仅起陪衬作用。如壮族的"上甲山歌""南北路山歌",瑶族的"蝴蝶歌"等。

5、和声或对位织体,高低两声部各有自己的旋律进行状态,因此两声部处于同样的地位,但有时同步有时又交错进行,体现出很浓厚的和声性色彩。如僳僳族的"木刮基""摆时",高山族的"丰收祭祀歌"等。

上述各织体的声部结合,大多采用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大二度音程的广泛运用。它频频出现于许多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中,并不是偶然为之,而是经过长期歌唱实践的自觉选择。它所独具的色彩,已成为中国多声部民歌的最鲜明的特征。

河图的歌曲《如花》讲的是什么故事?

优质回答茶楼酒肆里的说书先生,但凡有些年岁的,每当拍案开讲,总会讲到这样一段故事。

这不过是一段关于等待的故事,说到底也是平淡了些,并且无论过程几何,评书哪般,最后终究也没有人提及这个故事的结局。

古时的女子地位是极低的,莫说鲜少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便是姓,也要随着所嫁的郎君而更改,而这个故事的里的人,她仍然未嫁,我们且唤她作———如花。

【一】

四月的江南水乡,杨柳依依。

天刚亮了,河堤旁的小木屋里,如花开了门出来,靠在门边继续织她的锦。

这些年来,她孤身一人,除开身后这间简单的茶酒铺之外,便是靠着织布绣锦来维持自己一个人的生计。她手艺极好,那些锦,针脚细密,绣的繁花娇艳欲滴,绣的翠竹栩栩如生,拿到集市上去换,也总能换得一个好价钱。此时她穿针引线,在紫色的锦缎上织出大片的蝶恋花,春意融融的,一幅大好的图案。

已然接近完工的时候了,织锦的女子却停下手来,看着眼前滚滚前行的江水幽幽地叹了口气。

———那一年,她送他上京时为他绣的手巾上,也是这一幅图案么?

这江流悠悠,岁月无情,已经过去有十八个年头了吧?

【二】

那一年,如花还是豆蔻的年华,有着孩童的天真和少女的情怀,和许多那个年纪的女子一样,她心中也是有想要托付终身的人的。

那是一个和她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少年,有着不一般的志向。她从小便坐在案边,支着头,静静的看着他读书。

少年读书的时候,很是认真,也很是拼命,案前一坐,往往便是一整天,他偶尔会在四书五经中抬起头来,冲她一笑,她便回他一个鼓励的笑容。而更多的时间里,他是无暇去理她的,她也从未介意过。他提笔的时候,她为他研墨,夜色来临了,她为他掌灯,直到他最终不支伏案而眠,她默默为他披上寒衣,待第二天他醒来,温热的小米粥已然熬好,摆在了案前。

那些时候的日子过得沉静而幸福,只是布衣衩裙,粗茶淡饭,她也很是满足。阳光从小木屋的天窗里打下来,她能看清少年脸上细微的绒毛,还有他思考的时候,微微蹙起的剑眉,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在她记忆中的少年,就只剩下这些画面了。

那一年,少年要上京考试。恰逢柳树飘絮的时节,一川烟草,满地杨花。她站在堤上,少年站在舟中,背着她彻夜为他整理的行囊。

他在客舟中向她挥手,扯着嗓子喊,是年少人特有的,明亮的声音:

“待我金榜题名,定要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娶你为妻!你一定要等我……一定要等我!”

少年的声音渐远了,小舟也已经随江水而去,成了遥不可及的一个点。她站在原地,久久地望着,堤上的风渐起,柳絮飘飞,痒痒地贴在面上。

她伸手去抹,才发现,眼泪已经濡湿了双颊。

那一年,她记住了少年的誓言。可见当时是记得这样深,才足以支撑起这以后漫长的等待。

她将小木屋改作了简单的茶酒肆,白天便搬了椅子,倚在门边,一边做女红,一边望着江水的尽头,偶尔有异乡来的人打马经过,坐下买一碗茶喝,她便向他们打听远方的消息。每到晚上,小木屋里总有一灯如豆,那是她点起油灯,趴在窗前,一边听着江上的大雁鸣叫,一边凝视着远方,看是否有夜晚归航的船儿,载着灯光和游子的心回归。她想,夜里点着灯,他坐船回来的时候,看见了这微弱的光亮,也不至于忘记了当初的家在哪里。

只是,她和他都还是太年少,不知道这世间的事情,往往都不会如设想的一样简单。青春和江水一样在流走,她这一等,便是十八年。

【三a】

一句低声的询问,唤回了如花的思绪。

“姑娘,可否卖我一碗酒喝?”

她一惊,匆忙回身走进屋里,倒了一碗酒出来,那游人收住缰,在马上俯下身来,接过了酒,凑上去便喝。

这时她才抽空抬首,打量了一下这个买酒的男子。

从他那一身的青衫来看,应是为官之人,虽不是显贵,却也必定是学子出身,考过功名的。只是,这男子脸上颇有些风霜,眉间的皱纹尤其深,想必,这些年的仕途并不顺畅。

“好清甜的酒,可是姑娘自家酿的?”马上的男子喝了一口,赞叹道。

她低眉,微微颔首。

男子又将碗凑到了嘴边,一饮而尽。饮罢,将茶碗递回给她,从怀中抽出绣花的手绢来,擦了擦嘴。

那条手绢吸引了她的目光,用料是上等的蚕丝,上绣着双喜鸳鸯出绿汀,是大好的意头,象征着幸福圆满。

“公子,这是要赶往何处?”如花抿了抿嘴,问。

“朝廷贬官,途经故乡便进来看看。”男子苦笑,一边答,一边付了酒钱,又伸手往后指了指,“身后随行的,是我的家眷。”

女子捧着酒碗,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徐徐跟来的,还有一辆马车。

男子拉紧了缰绳,便欲走了,末了俯下身来,轻声问,“姑娘,可是在等人?”

如花垂眼,不再说话。

男子轻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辜负了大好年华。”

道了别,骑马的男子引着马车,沿着堤岸渐行渐远。

【四】

说到此处,说书的男子一拍听醒木,缓缓起身,表示故事已然结束。

台下听书的人慢慢散了,有人不甘地问:后续的事情呢?没有了么?那女子最后怎样了?

说书人将手中折扇叠好,微微笑道,“这个故事,原本便没有结局。”

“为什么?”仍有人不解。

男子摇摇头,不知如何解释,他身边一个资格更老的说书人抽了一口水烟,缓缓道:

“这个故事,不会有结局。重逢也好,不重逢也好,金榜题名也好,流落街头也罢,那女子只会在故事中等待,而那个少年,却早已不是故事里的少年。”

发问的人更加糊涂,摇摇头转身走了。

方才说书的人却忽然像五雷轰顶一般,下了台飞奔而去。

【五】

那个故事,其实是还没有完的。

【六】

待骑马的男子走远了,如花回身,关了茶酒肆。

她晃了几晃,想把酒碗放回灶头,然而只是几步,酒碗便从手中跌落,伶仃地碎成了几瓣。

泪水顺着女子的眼角滑落,这些年强撑起来的淡然,也随着那个酒碗支离破碎。

原来,他已然考了功名,做了官,已然有了家眷了么?

原来,他已忘了当初的誓言,连手绢都已经换了别人织就的图案,不再是当年的蝶恋花。

原来,他这些年过得并不好。

“待我金榜题名,定要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娶你为妻!”

其实,在十八年的时光荏苒之后,她依然第一眼便认出了他。只是她知道,她所等待的那个少年,已经消失在年华中,再也回不来了。

那一夜,小木屋里第一次没有亮起灯光,十八年里的第一次。

第二天,如花依然早早开了门出来,做在门边织完了昨日的锦。

然后,她起身,站在堤上,看着脚下一去不回的江水,昔年种下的柳枝也已经长成大树,千丝万条,仿佛记录着这里发生的所有人和事。

风乍起,江水皱了,她的裙裾飘飞起来,仿佛随时都将随风而去……

【七】

说书人一路狂奔。

终于回到了那条长堤,他沿着堤岸跌跌撞撞地跑着,岸边的杨柳在视线里撕扯成模糊的一片。

这里曾经是他最熟悉的地方,然而他未踏足这个地方已经很多很多年了,他不敢走近这条长堤,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一个守候着她的女子。

他便是那个少年,却不是故事里的少年。

年少的时候,他便是从这里乘着舟出发,去了京都,志在金榜。

然而,在京都里,他一连考了几次的科举,最终都是榜上无名,直到岁月渐浓,少年的两鬓也开始爬上了微霜,他依然没有如他承诺一般地高中。

后来,他悄悄地回到了故乡,他听说原先的家变成了一家茶酒肆,夜里常常亮着灯,他知道,她还在等。

只是,他不敢去见她,未能在京城谋得一官半职,如何去面对自己当年许下的诺言?

他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只得在市镇的酒楼中以说书营生。他将过去编成了这个故事,日复一日地讲,然而故事里那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他却从未能给她编一个结局。

因为他不知道,今日之境,怎样的结局,才叫做结局。

方才老说书人的话如当头棒喝———故事里的女子,等的永远是故事里的少年,而故事外,那个为他而等待的女子,不会永远等下去。

【八】

熟悉的小木屋终于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

空气中有欲雨的味道,柳枝在黄昏的暗色中摇曳不休,屋子的门是开着的,男子一脚跨进去,屋里满是灰尘。

一段锦挂在墙上,绣的是美丽的蝶绕着一朵鲜花飞舞不休———正如他们当年互相之间的承诺。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那年他未离开的时候一样,只是,那个等待的女子,已然不知所踪。

迟了么?

终究是……迟了么?

【九】

男子来到江边。

江水慢慢地漫上来,已经及膝了,浸在水中的脚,冰冷而沉重。然而,那条江却能让他想起十八年前的许多事情,男子忽然泪流满面。

眼前依稀出现了一个素颜的女子,向他伸出了手,安然地微笑。

“你……等我很久了吧?你看……我这不是回来了么?”

【番外篇】

金銮殿。

“公主喜欢你,是你的福气,你再不识好歹,朕便命人去把那女人斩了罢!”

“皇上,我不娶。”

“你!你要作什么!?”

这一年的金科状元,为了反抗皇上的逼婚,自绝在金銮殿上,满朝嗟叹。

可怜这个决绝的少年,很快便被皇帝和公主忘却了,连史册都不会留下他的名字。然而十八年后,在状元的故乡里,却有人又看见了他。

他们看见他骑着马,带着一辆马车,沿着堤岸一直走,一直走,经过那一间茶酒肆之后,又在某一处忽然消失了。

“你不必再等我了,虽然不能如约和你执手白头,但是你知道么?我其实一直都在……”

对于小媳妇创业开店,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紫薯百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