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农村创业好文案例,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优质回答关于草根创业故事案例有哪些呢创业投资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债权投融资方式的新兴股权投融资方式。在其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推动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对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草根创业故事案例,欢迎阅读与借鉴!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一:土家妹子以茶富农的农村创业故事

4月中旬,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身材健硕、皮肤棕黑,正用有些生涩的中文,与一位身材娇小的姑娘努力比划沟通。

原来,这是一位来自非洲摩洛哥的茶商,专程来考察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当他看到近万亩绿油油的优质茶园时,一口气订下了每年2000吨的长期合作订单。签下这笔大订单的年轻姑娘,正是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创立者——29岁的在农村创业的土家妹子陈孟秋。

放弃安稳,带领山乡脱贫

2012年6月,陈孟秋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回家看望父母。

“大学生回来啦!”乡亲们的热情让陈孟秋感到,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时对创业还犹豫不决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取了利川市事业编的教师岗。

是安稳度日,还是艰难创业陈孟秋挣扎许久,最终选择后者。

“我知道,这意味着,今后发展会与前20年的努力方向完全相左,且前途未卜,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陈孟秋笃定地说。

恰逢此时,陈孟秋的舅舅王启茂二次创业,创办了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好需要一个稳定供货的茶叶种植基地。

“恩施是世界硒都,茶叶天然含硒,利川又是宜红茶的核心产区……”在舅舅这名茶叶专家的指点下,陈孟秋开始实地调查,写出了详尽的创业方案。

得知陈孟秋的创业计划,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将大学生创业、恩施“草根计划”等扶持政策一一交底,还帮助她联系省里知名农业技术专家,针对“二高山气候”下的茶叶种植给予技术指导。这更坚定了陈孟秋的创业信心。

不畏困难,叩开财富大门

凭着一股冲劲,陈孟秋立即组建了合作社筹备小组。

然而,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

原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曾率领柏杨坝镇农民大规模种植过茶叶,后来供销社解体了,农户亏损惨重。事到如今,那些隐痛在年长的柏杨坝人心中挥之不去。

“有人觉得我没钱、没办公场地,又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哪干得了大事。”回想创业艰辛,陈孟秋记忆犹新,“有人把路给挡着,不让我们的车进村;还有人,悄悄把我们示范种植的茶苗拔掉……”

尽管阻碍重重,但陈孟秋不言放弃。她挨家挨户反复登门做思想工作,多次联合村干部召开茶叶种植动员大会。上十次组织车辆将柏杨坝镇的农民带到隔壁“毛坝茶乡”参观,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茶乡”给毛坝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2年7月,柏杨坝镇的响滩、友好、双梨等村106人填写了入社登记表。2013年7月,利川市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瞄准海外市场,深山茶叶变黄金

合作社虽然办起来了,但要熬过茶树种植头3年漫长的“等待期”,并保证开采后销路不愁,绝非易事。尤其2013年之后,“虚火”太旺的高档名优茶在国内销路受限。

2015年,利川市人社局给陈孟秋提供了创业前3年50万元的无息贷款、8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一项项帮扶,帮陈孟秋平稳度过“等待期”,缓解了燃眉之急。

如何打开销路、保证茶农收益

陈孟秋开始了差异化竞争,将步伐迈入了非洲大陆。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他们尤其偏爱恩施优质绿茶。”陈孟秋笑着说。瞄准海外市场,销路很快打开。2016年,该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带领社员每亩增收5000多元,被评为了“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今年春季,首批新茶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看着茶叶变成钞票,茶农们的干劲更足了。而陈孟秋“以茶兴农”绿色梦想,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二:大学生情侣携手创业制作手工包包的故事

周广思和熊佳琪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学生,两人是情侣关系,2016年年初,由于都喜欢设计手工包包,两人便联合广东的两位大学生一起创业,开办了一间名为“PM(纯手工制作)艺术匠”的工作室。

这对情侣笑称,他俩平时几乎没什么机会外出约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室里制作包包。由于非常喜欢壮族文化,他们将民族元素融入包包中,如用铜鼓的元素制作短款钱包,用花山岩的人物形象制作斜挎包,因物件制作精美而受到了大家喜爱。

携手创业这对情侣是玩真的

周广思今年读大三,熊佳琪则是大四的准毕业生,两人在同学联谊会上认识,不久后便确定了情侣关系。由于两人都是设计学院的学生,对设计非常感兴趣,他们便常利用业余时间来制作手工皮具,后来越玩越上手,身边的一些同学看两人制作的皮具包包相当精美,便请他们定制。活一多,需要的材料也就越来越多,于是两人就想,为啥不成立一个工作室认真地经营呢

就这样,他们找来了广东的两位大学生一起合伙,在2016年2月份开设了一家艺术匠工作室。工作室的作品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他们希望能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制作出最纯粹的手工皮具包包。为了经营工作室,两人除了上课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周广思主要负责包包的制作、内部协调,而熊佳琪则负责对外联系,推广手工包包以及协助男朋友制作包包。两人偶尔会面临一些在创作上的分歧,但每次都会选择理智商量,因为他们明白,比起包包,他们更珍惜和看重彼此之间的感情。

慢工细活制作手工包包讲究定力

由于两人都很喜欢广西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壮族文化,于是他们便将民族元素融入到皮具包包的制作中。为了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他们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到广西各地去采风走访,如到崇左去看花山岩,到博物馆去考察壮族铜鼓。他们比较注重文化的创意,比如花山岩上的人形画像是红色的,在将该元素融入到斜挎包上时,为了凸显红色的色彩,而采用调和过的比较暗青色作为衬托,两者相映衬之下,相得益彰。

周广思称,制作手工包包除了构思上需要花费力气外,在制作方面也很费时。连续制作一只短款的手工皮具包包需要4个小时,而长款的则需要8个小时。在制作过程中,裁剪皮具以及缝制皮具是最痛苦的,因为裁剪皮具要求一刀到底,如果中间稍有迟疑,将线条剪歪了,整张皮具就废了,需要重头来过。而在缝制过程中,由于皮具比较硬,缝线时手指需要费力,整个皮具缝制下来,手会非常痛,由于经常制作皮具包包,周广思和熊佳琪的手指长了好几个茧,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疼痛。“制作皮具包包需要很大定力,耐得住性子,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周广思说。

开设DIY体验体验亲自上手的快乐

记得刚开始学着制作皮具包包时,周广思反复练习,总是做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包包。直到后来,他终于制作出了一件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一个短款的钱包,他马上将这份礼物送给了熊佳琪。

“这是我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当然要送给最亲密的人。”周广思说。作为回礼,熊佳琪也送了一个亲手制作的零钱包给对方。“感觉给喜欢的人送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是件很快乐的事。”熊佳琪说。

在经营工作室的过程中,不少人对于手工皮具包包感到很好奇,想要知道制作过程,于是这对情侣就想着,为什么不让消费者也来体验制作包包的过程呢他们可以从旁指导,毕竟比起手工定制,亲手定制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意。

于是,两人除了在创意集市上售卖包包外,还专门开辟了一片空地,让大家也来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除了想让大家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外,熊佳琪还有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民族元素也添加进去,以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

由于皮具主打民族元素,加上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今,工作室在辛苦经营之下,逐渐上了轨道,且也已经开始盈利;最近,新的工作室也正在装修,两人也都即将面临毕业,不过他们已经打算好了,毕业之后就专门经营工作室,将这份爱好进行到底。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三:种植黑花生不赚钱就种中药材的故事

“这几天天气好,有利于烘干,正好可以把我的栝楼都收了。”近日,记者在河北省安国市采访时,遇到了正去地里收栝楼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刘立焕。2010年,她成立了安国市牛龙福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摸索最终选择了中药材为主要种植作物。说起中药材种植,她最得意的要数跟对了“大部队”。

尝试——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好,条件跟不上

这个“大部队”就是安国市着力打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安国市有“千年药都”之称,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起源于北宋,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如今,这里适宜种植的品种仍然有200多个,常年实际种植的品种在30个左右。

“我选择走中药材种植这条路,就是因为我们安国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刘立焕告诉记者。她的合作社有500亩地,最初尝试过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是很好,配套设施也跟不上。“后来我逐渐调整了思路,安国正好有大型的药材交易市场,还有众多中药材饮片生产企业,为啥不从家门口找突破呢。”

刘立焕所说的交易市场就是河北安国东方药城,国家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据了解,这个市场平均每天有3万人进行交易,涉及全国各地2500个药材品种,去年交易额在150亿元左右。安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杨青告诉记者,目前在安国从事中药材交易及相关服务的人数达到十万,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转变——种药是强项,既有传统智慧又有现代化标准

“种植药材是我们安国农民的强项。”刘立焕说。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般来说种植栝楼需要搭架子,但这样一来成本必然提高,我们将栝楼和小麦套种,利用小麦收获后的秆为栝楼提供支撑,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收益。”

“防风的种植也大有文章,与其他地方直接籽播不同,安国农民都是把防风苗整颗横着种下去,不仅省时省力,与籽播相比,防风的根系也更粗,生长更快。”杨青介绍。

“除了继承传统,我们也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高标准种植。”安国市市长赵军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安国有9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还将陆续发布一批标准化的种植规范。2015年,刘立焕的合作社获得了省级中药材示范园区补贴:“前两年中药材行业整体比较低迷,影响了种植户的信心,现在有了政策支持踏实多了。”

整个安国有这么多中药材种植户,刘立焕的500亩种植面积怎样保证市场销路刘立焕告诉记者,“种植上了规模,销路必须得有保证,所以后来我选择跟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种植,不仅省事,一亩地还能多赚四五百元。”

“我们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保护价格,保证药农能跟上市场节奏。”杨青表示。据了解,安国市利用区域内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多的优势,促成农民与企业对接,并通过市场检查、打假执法等工作,形成“市场调节+政府管理+企业保护”的格局。

隐忧——想要做大,得先解决烘干问题

“不仅要种中药材,还得自己繁育秧苗,这样才能做得持久。”刘立焕向记者讲述她下一步的打算。这个想法并非天方夜谭,如今,安国市正在加强中药材领域的科技创新,中药材种苗的组培脱毒已经相对成熟,并先后有10个品种完成了培育。同时,刚刚颁布的《安国市中药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也对企业带动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含量予以鼓励。刘立焕的想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前几天,几位来自山西省繁峙县的农民找到刘立焕,想从她这里引进中药材种植。“能有外省的人来‘取经’,我很高兴,这跟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一致,不是守着眼前这几百亩地,而是想把它做大。”刘立焕说。接下来她打算去山西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当地适合种哪些品种,并联系本地企业解决销路问题。

不过,刘立焕心中也有隐忧:“山西的人来找我们要种子种苗,我们得负责到底,不能只管种不管收,但是规模一大,烘干就跟不上了。”中药材对于烘干的要求十分苛刻,尤其是加工成中药饮片,一旦延误了烘干时机,品质和药效都会降低不少。“我现在有一套烘干设备,但烘干慢,燃料不环保,还总容易坏。”刘立焕说。而就在记者采访时,她的丈夫正在调试一台出问题的烘干机。将来,刘立焕希望能找到环保无硫的大型烘干设备。“如果烘干问题解决了,我的合作社就能更上一层楼。”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案例

优质回答青年创业典型事迹这些人就是青年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下面是我整理创业典型事迹材料案例的范文,欢迎阅读!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案例篇一

段勇谋,男,汉族,36岁,毕业于庆阳医专,是一位优秀创业的养鸡大王,人们喜称他为“鸡司令”。近几年来,他靠养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起劲,成为优秀创业的楷模、全村致富的领头人。

像当地很多农村人一样,段勇谋是一个踏踏实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1997年学校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医院工作,由于家庭的原因,工作了大概2年多就辞职了,于2000年在太莪乡街道开办了一个诊疗所,从事中西医疾病治疗,一心经营着诊所,凭着他们夫妇两人待人诚恳、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诊所收益较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2002年,凭着一腔热血,他觉得从医所需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肩负无可估量的责任,加之实施合作医疗以后,开诊所的收益甚微,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

2000年3月,他在西峰做起了电器生意,由于经营不善,他只能关门重新寻找出路,2003年3月,他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做起了钢材销售生意,由于初来乍到没有销路,做生意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闯荡了进十年仍然没有改变穷困的局面。于是,在2006年11月,

他回家创业,10年的闯荡生活,虽然没给他带来多少财富,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业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在外打工的艰辛使段勇谋2007年回乡后决意再不出去打工了,准备自己再次创业。以他打工的经验,凭他的人力财力要想成就大的事业是很难的,搞不好产业没有发展,自己还有可能背上一身债务。他实地分析了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认为太莪做为一个山后乡镇,资源优势充沛,加上进年来合水经济迅速发展,餐饮类行业增多,对蛋鸡的需求量增大, 于是段勇谋脑海中便产生了发展养殖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在说服媳妇后,便开始考察学习、筹集资金、选址建场。但当时由于缺乏经验,资金有限,只建了两栋十间鸡舍和育雏鸡舍两间。于6月份和9月份分别购进了两批鸡苗,各三千只,在他的精心饲喂下鸡苗茁壮成长,加之近几年蛋鸡市场行情走俏,几年下来收入还算不错。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当前的养殖规模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决定扩建鸡场。这时候,媳妇看他的事业干的是如火如荼,也关掉了诊所,加入到他这个的创业项目中来了。

2010年,经过各方面考察和市场调查,他与媳妇决定改建自动化养殖,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增添新的养殖设备。制定好各种改建方案后,最头疼的问题出现了,资金不足,怎么办呢这可把夫妻俩难住了,思来想去,最后,他找到了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领导都特别重视,给予了大量的鼓励和多方面的支持,极力扶持他的养鸡事业。对于他面临的资金困难,结合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这项政策,政府积极些协调,乡妇联以最快的特事特办他以及母亲各办理到一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共16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结合他之前的改建方案以及多年来的经验,改建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到2011年,鸡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成自动化养鸡舍11间(8m×33m),可容纳蛋鸡4000只,新购鸡笼240套,自动化喂料机一台,清粪机一台,新建饲料房3间,并且全部投入使用,家庭纯收入达14.8万元。 2011年他是收益颇丰的一年,他不仅得到党的政策优惠、各级政府领导的扶持奖励,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较好地经济收入、较多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和勇气。2012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下岗职工失业贷款的支持下,鸡场再次扩建。段勇谋与媳妇清算出近几年经营养鸡场的纯利润收入,加之在政府帮助协调申请到八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共新建自动化养鸡舍一栋(8m×33m),新购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一台,预计在11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经营。

到目前为止,段勇谋的鸡场已拥有自动化养殖厂房96间,年存栏蛋鸡近万只,库房6间,库存玉米180吨,育雏鸡舍4间,鸡笼120套,育雏笼120套,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两套,饲料粉碎混合机1台,电瓶翻斗车1辆,时代轻卡运输车一辆,成为太莪乡最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

在他创业收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乡邻,现在他正积极申办蛋鸡散养合作社,鼓励引导乡邻加入,对上门取经的乡邻,他总是耐心辅导。他通过供雏鸡、供饲料、供技术、帮助销售禽蛋产品等帮扶措施带动养鸡,现已成功发展养鸡大户3户。

通过漫长的摸索,段勇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这是一条依靠科学技术创业致富的道路,虽然他取得的成绩对社会的贡献是星星之火,但对我们乡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已形成燎原之势。现在他又规划设计了新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学习科学养鸡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他认为没有品牌的商品就像人没有名字,永远走不出家门。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蛋鸡养殖行业,让他的养殖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领更多的乡邻走上致富的道路!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案例篇二

刘高威,2004年9月进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攻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07年6月毕业后,在中国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从事工装设计与制造工作。2008年3月辞职,开始自主创业,从事家用、商用水处理设备销售。2009年3月申请YBC援助,并于当年12月获得援助。2009年5月成立“威斯梦水家电商行”。也许有过太多生活的磨砺,他对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健康的事业倍感珍惜。他认为,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的乐在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们带来更健康更精彩的生活。

2009年对刘高威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年份———在这年5月份,他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威斯梦水家电),并在年底破百万的营业额,赚到了对于他具有生死意义的第一桶金,他所代理的“Angel安吉尔”牌净水设备销量在龙岩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这年12月份,他的经营项目成为YBC的扶助项目,获得创业导师的辅导和创业基金,为他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我接受龙岩人民广播电台就业创业与你同行频道采访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兴奋与自豪,但我更有一份责任和信心,就是一定要把我的事业做得更好更强!”刘高威说,当时节目主持人小雪问他有何创业感言,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创业团队虽然年轻,但我们的团队是充满着活力、富有创新并深感责任与使命,我们一定能为龙岩就业创业做出重要贡献。”

和刘高威认识的人总能感受到他这位闽西人特有的豪气与激情——喝酒总是一口干;唱歌却更喜欢民族与美声,他说这样更能抒发情感。朋友戏说他缺少商人的诡谲,而他总是认真地说,我不是商人,我是“80后”的创业青年!

是呀!一位“80后”创业青年,会有怎样的创业故事呢……

创业的种子在校园埋下

2004年9月,刘高威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中学考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开始了三年的大学生活。

也许是家境的贫寒,大一的刘高威除了学习外,他此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前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开始,他在一家海鲜排档做传菜生,可是,他马上发现,这条路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觉得工作单调,学习机会少。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们相比,刘高威有年龄上的危机感,他希望得到的那份工作,除了能够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能让他积累经验、拓展人脉,使他能迅速成长。于是,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其它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城市的中国人开始讲究生活的品质,注重身体健康。龙岩市区的自来水硬度偏高、漂白粉多,居民大多饮用桶装水。但桶装水售价5至10元,价格偏高,大多数居民只用桶装水解决饮用和泡茶用水。如何让居民用上经济、安全、方便、时尚的饮水方式,直饮机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刘高威凭借他敏锐的市场嗅觉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商机。

在2007年以前直饮机在龙岩还属于导入期,不被大众所接受。刘高威只好利用课余时间边了解直饮机边做其它产品销售。曾经做过“移动动感地带手机卡的校园代理”、“MP3专卖合作”、“电脑专卖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校园市场合作项目,刘高威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校园市场的经销人,欣喜于成功的同时也让刘高威赚到了第一桶金……从此刘高威便不再为上学生活费而发愁了,也不再因看到父母为了自己的学习而日渐柔弱的背影而暗自伤心!

有朋友曾问过刘高威,当他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支付大学生活费时是何心情他很自豪地告诉我,就是从这时起,他变得自信了,也萌发了大学毕业后要自己创业的念头。

可能是因为刘高威在大二的时候就能把校园市场的开发、经营做得如此出众,因此,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在他读大三时,刘高威当选为系学生会主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领袖,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为他进一步开发和经营好校园市场、为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赞助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大学三年,刘高威是边读书,边实践着如何经商。这样的经历让他变得性格开朗,懂得与人打交道,在做事待人方面积累了很多对日后创业很有价值的经验。

筹借创业金圆创业梦

2007年6月刘高威大学毕业,来到一家业内很有名气的企业工作。

刘高威心里很清楚,他不会在这家企业干很久。他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是因为虽然有了想法,但刘高威缺少项目的启动资金,缺少经营的实战经验,这样的创业难免会成为空中楼阁。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高威从系团总支书记曹熠城老师口中得知YBC这个组织。他立即查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个组织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他发现YBC所提供的正是自己苦苦找寻又最缺乏的两样东西——资金和经验,便立即向YBC龙岩办提交了创业扶助申请的材料。他的创业项目通过了YBC的审核,并得到了创业项目的导师,接受在创业方面导师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但当时YBC龙岩办刚成立,到后期YBC活动又多,申请的资金到12月份才到位。刘高威说,当时真是困难,我和合作伙伴二个人都是大学刚毕业,又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只有四处筹借了20多万元。

2009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威斯梦水家电正式注册成立。这家业务主打提供“Angel安吉尔”牌为主的净水设备销售、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为用户提供安全、健康、时尚的饮水方式。

创业路上遇拦路虎

公司刚成立,流动资金短缺,人脉关系少。开业不久就遇到了销售难题,一个月的销售额才二三万,还不够场地租金和人员工资,更谈不上还借来的钱了。但他们有自信、拼搏、吃苦、团结的信念。公司凭借着团队的力量,创新学习不断壮大自己,慢慢突破公司的发展困境。面对着不断倒闭或转型的同行业企业,他们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梦想,决不放弃!到2010年年底,威斯梦水家电商行在全市已拥有4家专卖店,每个大型商场都设有专柜;经营范围已扩展从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电子业、制药业用超纯水设备,桶装水设备等大型农用、商业、工业水处理设备;年营业总额突破千万元大关,这在龙岩水处理行业是史无前例的。

有朋友问刘高威,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他说,是一个好的团队。

他和合作伙伴,真是志同道合,相互信任。这种信任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体现在行动上。而他们二人在性格、专长和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又是这个团队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年底聚会上,刘高威面对全体员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梦想和自信点燃了威斯梦人创业的火把,执着和用心实现了威斯梦创业之火的加速燎原,创造出威斯梦亮丽的今天!威斯梦的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大家共同的发展,更是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所有威斯梦人都应为“推进水技术应用,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时尚的饮水方式”的企业发展使命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这就是一位“80后”创业青年的创业故事!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案例篇三

我叫XXX,今年30岁,XXX人。自2005年高中毕业到兰州一家玻璃厂打工,到2009年自己在白银开办春风玻璃店,2013年创办盛兴门窗厂和建立锴泽装饰公司,自己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也为村民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10月出生在xxx。自小家境贫寒,父母仅凭务农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生活十分贫困。2005年高中毕业后,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我放弃了读书这条路,独自一人来到xx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打工3年没能为父母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更加操心。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心里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我下决心回到白银创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当时白银买了新房装修的人很多,但用玻璃装饰的人比较少,就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玻璃加工上,并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万元开办了xxx。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玻璃店的生意红红火火,也解决了本村4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玻璃店开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刚起步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玻璃装潢宣传员,又是加工工人和搬运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由于自己辛勤劳动和踏实苦干,再加上人们对玻璃装饰的不断认可,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自己取得了创业的成功,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为了将玻璃装饰得到更好的推广,成立了xxx公司,使自己的玻璃装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结合玻璃装饰创办了xxx,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发展空间更加广泛了,收入也不断地增加,同时也为我村的3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磨练,我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挣得钱也多了。但我心里知道,我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不能高傲,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发动我村的村民成立了xxx,利用我创办的盛兴门窗厂加工的有利条件村民建起了2座储藏农产品的冷库,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收获后无法储藏贱卖的问题,使村民的农产品能够卖到更好的价钱,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我被村民选举为xxx。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青年,作为一名xxx,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大了,带动群众致富的劲头也更大了,下一步,我将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拓展冷库的建设面积,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的力量。

我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我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村网店创业成功经历

优质回答农村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新 渠道 ,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缩小城乡人力资源素质差距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网店创业成功经历相关 文章 。

案例1:80后大学生家乡创业办厂 带动400多农村妇女致富

唐县信达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依靠网络销售,由唐县深山区水峪口村3名80后的大学生贾金凤和老公马龙祥、堂兄贾连合创办,主要生产销售品牌婴幼儿产品,逐渐在淘宝商城上发展成第一品牌。他们不仅实现了80后创业梦想,还带动400多名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大学时代赚得第一桶金

品牌创始人贾金凤 毕业 于河北科技大学。她介绍,共同创业的丈夫和堂兄都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两人分别从黑龙江工程学院和西安科技大学毕业。

2004年冬天,上大二的贾金凤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刚刚成立一年的淘宝网,这种不需要资金就可以开网店销售挣钱的模式深深吸引了她。她用借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脑和数码相机,开始了她的网店生涯。

每到周末,贾金凤就跑到南三条市场挨家挨户宣传网上销售这一新鲜事物,可往往是连话都没说完就被不耐烦的店主赶了出来。最后贾金凤的执着打动了国内一家着名皮具华北代理商的老父亲,答应和她合作供货。

随着淘宝网的迅速崛起,贾金凤的网店也风生水起。从每月一两单生意到天天有客户下单,大学还没毕业她就挣了10万多元,赚得人生第一桶金。“从大二第二个学期开始,我就再没和家里要过一分钱。”不但学费解决了,她还把初中毕业的妹妹接到石家庄读完了中专。贾金凤介绍说。

200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帮助贾金凤打理网店的马龙祥直接来到石家庄。他们用开网店挣到的钱,买了房子结了婚。“90多平方米的房子,想想自己老家在唐县贫困深山区,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忆及当年,贾金凤很感慨也很自豪。

开公司建工厂创新创业

2008年,淘宝推出更新的销售平台——淘宝商城(即后来的天猫),就是由工厂直接对接销售终端的销售模式,要求必须由 公司法 人注册。贾金凤夫妇抓住机遇,紧跟淘宝步伐,马上在唐县注册了公司,并申请了商标。

“卖别人家的货,心里总感觉不踏实。”2009年冬天,由于网上销售和实体店内的价格存在差异,为了维护产品价格体系,贾金凤销售的这家皮具厂在全国抵制网售。网店断了货源,下一步该卖啥让正在坐月子的贾金凤愁眉不展。预产期之前,她俩花了一百多元买来了准备包裹婴儿的抱被。可孩子生下来发现,不如老家的父母送来的手工小被子好用。父母送来的小被子里面絮的是棉花又软又暖和比化纤填充物用起来还放心,这个小被子给了贾金凤商业灵感,销售手工的婴幼儿用品肯定受年轻父母欢迎,可以建立工厂,可是建工厂的资金该哪里来呢

2011年秋天,贾金凤的堂兄贾连合闻讯后,也非常看好这个市场,他把毕业后和父兄经营厂子挣到的钱拿了出来,在老家水峪口村建起了工厂。他们邀请服装设计师加盟,设计开发出冬夏均可使用的睡袋,并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他们统一购进优质布匹、棉花等原材料,然后把睡袋棉花内胆的缝制任务发放给附近山村里擅长手工制作的中老年妇女。为吸引留住人才,他们在石家庄设立销售中心,专司网络销售、市场开拓、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由于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这些婴幼儿使用的枕头、被子、睡袋等手工商品迅速打开市场,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每年秋冬季是这类商品的销售旺季,去年第三、第四季度,他们的商品在天猫的婴幼儿睡袋销售中连续排名第一。

带动400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挣钱

在唐县军城镇水峪口村的加工厂看到,十几位大婶大妈正在紧张地加工婴儿被。“这把年纪了,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挣到钱。”77岁的陈秀芬高兴说,去年她从入秋开始到 春节 挣了11300元的工资。

贾金凤介绍,网络销售所面对的客户以有知识的年轻人为主,而婴幼儿产品销售主要面对的是新生产的母亲。这些人绝大多数是80后,她们很多都是穿着母亲缝制的衣物长大的,所以她们对手工缝制都有一种不舍的情结,可她们绝大多数不会或没有时间手工缝制,而家乡的大婶大妈正好有这种技艺。“我们正好找到了这样一个山村中老年妇女劳动力和电子商务平台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刚开始只有3台缝纫机,现在20多个山村的400多名大婶大妈帮我们做活儿。”

目前,三位80后的大学生帮这些贫困山村的大婶大妈找到了挣钱的新门路。她们每个人年收入从5000元至15000元不等,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这些钱能够解决一个四口之家的生活开销。“现在我们两个工厂每个厂子能够吸纳周围10个村子的大婶大妈。随着订单的增加,当这两个工厂的加工能力饱和后,我们会去贫困山区选址建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贾金凤说。

丑小鸭变成金凤凰三步曲

眼下又是高校学生毕业季,很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将面临择业、创业的机遇和挑战。三位唐县深山区8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传奇经历有什么 经验 可以借鉴呢

贾金凤说:“创业首先最重要的是坚持。”当初做网店选代理商品的时候,一次次被人从店里轰出来,她没有气馁,靠着她“脸皮厚”,终于成为了网络代销商。大学同学看到贾金凤做网店挣到了第一桶金,也开始跟着做,但是大多半途而废。很多效仿她的同学,大部分是由于受不了这样的冷脸而最后放弃了。

再次,要扬长避短。创业要充分考虑并利用自己熟悉的资源。正是因为贾金凤来自贫困山村,而这些山村里恰恰有大批会手工的大婶大妈,才最终成就了她的创业梦想。贾金凤开始开网站时没有本钱,于是她选择代销,代销的名牌皮具一件售价数百元起,一单生意就能挣到几十元到上百元。而很多同学选择批发小饰品在网上零售,虽然单价便宜,但加上十多元的快递费,价格优势就不明显了,而且容易积压货物占用资金。

案例2:80后夫妻辞白领工作回乡开“淘宝” 1年还清20万

巧合

兼职淘宝最初只为打发时间

2010年,大学毕业的曾祥黎和钱清燕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周末休息在家找不到事情做,看着大好的时间如流水般流走,心里很是着急,很想找件事情做做打发时间。”钱清燕说,“那时候,有个好朋友在网上开淘宝店,生意很好,我们对此很感兴趣,当时也没打算当成本职工作去做,就想先兼职玩玩。”

没想到,这一兼职便一发不可收拾,完全激起了小两口的兴趣。“现在每个月都有3000元到4000元的纯利润,有订单的时候就会忙一点。”由于货品的质量和让人十分满意的服务态度,现在他们的网店也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但在经营网店初期,他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因为是新开的网店,起初并没有太多人关注,但钱清燕并没有气馁,“我试过很多的推广办法,利用自己的朋友圈让他们帮我宣传,又加入了很多可能对我们商品感兴趣的交流群,发我的货品信息。”直到陆陆续续有了订单以后,曾祥黎夫妇尝到了淘宝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信心。

开拓

专职创业路线上线下齐发展

2014年5月,曾祥黎夫妻俩瞒着父母,辞掉了在重庆朝九晚五的白领工作,回到万源,盘下了一间超市,开始了他们的“实体” 创业之路 。“开淘宝和开实体店有很多的共通之处,首先就是商品的质量,质量好才会口碑好,口碑好才能留得住客户。其次,就是要注重服务,售后服务做到位了,买家才会给你‘好评’。”有了兼职做淘宝的经历,曾祥黎分享着自己的“经商之道”。

“之前网上有个买家,在我们家网店购买了商品,由于运输途中的不小心,货物丢失。我们立即重新发货,并且承担了全部运费,后来,买家再次收到心仪的商品时,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不管在网店还是实体店里,夫妇俩每次都能让客户满意而归。良好的服务态度,也让他们的小超市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只要顾客有需要,我们都会送货上门。”同样,夫妻俩的服务态度也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回报,创业近一年,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总额让小两口喜笑颜开。“可以把创业一开始问亲戚朋友借的20万元还清了!”

蓝图

扩大规模准备卖万源土特产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曾祥黎表示自己幸运的赶上了中国电商发展,见证了中国电商的历程。“万源市委、市政府在今年的新春学习会上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的电商‘老师’,现场传经送宝,也表现了我们当地政府对电商企业的看重和支持。”

“我们正在筹划开第二家淘宝店,准备卖我们万源的土特产。以前在外面上班的时候,都会带一些万源的农副产品给外地的朋友和同事们,一致受到他们的好评。”钱清燕和曾祥黎都想到了一个点上,“农副产品的前景很好,因为大家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万源的农副产品都很绿色,还富硒,肯定好卖!”

青年回农村创业的典型事例

优质回答能不能创业成功跟学位没关系,但跟好不好学肯定有关系。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为此,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青年回农村创业的典型事例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青年回农村创业的典型事例篇一

养鸽赚钱从上当开始

核心提示:放弃年薪三万的工作回乡养鸽子,遭遇挫折不气馁,利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把养鸽事业做大做强。

致富项目:肉鸽

养殖案例地点:平顶山舞钢市

致富人物:杨明军

适合人群:喜欢养殖业的人

所需场地:固定场地

2006年12月10号,在平顶山舞钢市武功乡的一个养鸽场里,20岁的杨明军正满面春风的和工人们一起卸货。虽然已是身家上千万的养鸽场的董事长,但他却依然习惯于和工人们一起干活。

冬天在普通的养鸽户那里,一般两三对种鸽一个月只能出一只乳鸽,而在杨明军这里,凭借这套电脑孵化设备,一对种鸽每月可以出3到4只乳鸽。目前,杨明军已经拥有将近五万对的种鸽,年产乳鸽100万只左右。按一直乳鸽十五块钱来算,杨明军的养鸽场的产值已经超过千万元了。

1992年,高考落榜的杨明军决定开始养鸽子,当时鸽子的价格高,而且还不愁销路,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杨明军:没有听说鸽子有大批的传染病,好养、好管。

然而杨明军面临的大问题,就是技术问题。虽然自己平时比较爱看养殖类的报纸和杂志,但毕竟没有实践经验,无奈之下,他就开始跑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去请教养殖业有名的专家。

杨明军:他们对农村出去的人有一种同情心,感觉着有这种上进心,最后可以说被感动了。

他的朴实和上进心打动了专家们,专家教会了他很多知识,有的甚至还推荐他到一些养殖基地去参观、学习。有了一定经验之后,1997年年底,杨明军东拼西凑的2万多元钱,买了180对种鸽,开始在自家的几间石棉瓦棚里试养鸽子。

杨明军:经过选育后,留下了不到三十对鸽子。

原来是种鸽场老板欺骗了他。由于种鸽品种不纯,给接下来的乳鸽繁育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他开始狠抓鸽子的良种培育工作,经常参加各种行业展会,跟业内精英和专家交流,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剩下的三十对种鸽中,多次选育、优中选优、提纯复壮。1998年春天,第一批成品乳鸽终于进入了市场。

杨明军妻子:有了第一笔收入吧,一万元左右。

经过认真的市场分析后,杨明军发现,乳鸽和鸽蛋的主要客户是一些较大的宾馆、酒店.,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

杨明军:他们有一道菜叫掌上明珠,就是一个鹅掌上面放一个煮熟的鸽蛋。一百多元一道。.

于是他开始把目光盯向了大城市。然而,事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扬明军妻子:有一次往郑州发了两批货,就7000元,要了几次账,他总是推。最后他只给我1500块钱,还让我写保证以后不准再要。

长时间的打拼之后,杨明军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然而这时候,意外发生了。他的几百只种鸽被偷了。

杨明军:因为价值十几万,全是精华部分,派了十多个人去寻找。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说在离当地百十公里外的一个禽类市场上,看到有一批鸽子很像他家的。

杨明军:因为脚环在(鸽子)不到十天时戴上,终生去不下来。有场名、鸽舍号、它的系谱,还有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在警察的帮助下,杨明军终于要回了这批种鸽。事后了解到,偷种鸽的人是附近去厂里参观学习的人,因为杨明军向他们介绍过这批种鸽最珍贵,他们当晚就把鸽子给偷走了。即使如此,杨明军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依然敞开大门。

杨明军:通过来学这个东西,有心人会提出很多问题,普通职工不提问题,对企业发展没有好处,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杨明军把养鸽子所得的收益全部用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企业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杨明军的新鸽场占地60亩,引进了自动调控光照系统、微型探头显示、自动饮水、人工育肥等国际先进技术程序,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

武功乡副乡长刘俊绍:杨明军同志是一个青年养殖能手,是一个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杨明军取得今天的成就,在这中间他不但体会到了辛酸和失败,还总结出了很多独到的养鸽经验。

杨明军:第一是不断引种,每年都要引进新鸽种,看它的适应性,提纯抚壮、优中选优、双优结合,给它编上编号,把它的系谱信息都存留到上面,保证不会近亲繁殖。最优良的品种再杂交选育进行八次选育。

在引进设备方面,杨明军也尝到了甜头。

杨明军:这是自动饮水器,可以自动控制流量,不用人提水加水。

技术员:我们过来后,种鸽出现惊悸,这种应激现象把它的表皮就蹬破了。像这种就不用管它,所以人在室内待的时间比较短,这样鸽子按它自身的生活规律最恰当的调配自己的时间。

企业规模扩大以后,重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杨明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传统农民那种自由散漫、自以为是等很多缺点都暴露出来了,来实习的大学生我们择优选用,留作为技术储备。他们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咱企业进步的过程。

青年回农村创业的典型事例篇二

科技养鸡打开致富之门

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双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100家优势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湖南省私营企业100强评选活动优秀企业,拥有80台国内外先进的电脑智能孵化设备、年产20万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线和湘西北最大的家禽批发市场,公司的领头人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作“致富引路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刑卫民。

依靠科技养鸡打开致富之门

1969年,邢卫民出生于石门县楚江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邢家的4兄妹中,邢卫民排行第三。邢卫民的父亲很有经商头脑,经常从镇上的小食品厂买了饼干、蛋糕等副食品,走村串户地到乡下去卖。一天下来,可以纯赚20多元。由于家里还种了粮食、蔬菜,这在当时物价并不很贵的乡下,除了养家糊口外,还略有盈余。

这对年幼的邢卫民影响很大,他很小就在心中产生了“要赚钱,就经商”的想法。

邢卫民从石门县农校毕业后,便回到家里务农。他先后养过甲鱼、山鸡、生猪、黄鳝等,由于经营得法,总共赚了800多元。但是,怎样才能上规模、增效益呢1993年,刑卫民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家上海公司出售从美国进口的“艾维因”肉鸡种苗的信息,他敏锐地意识到家禽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此,经过多方面考虑,邢卫民决定养殖肉鸡。

1993年3月,邢卫民在妻子杨文菊的支持下,通过亲戚朋友借来5000元,建了鸡舍,又从种鸡场买来500只鸡苗,开始了小规模养殖。对于养鸡,当时刑卫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他一头扎进了鸡圈,扎进了书本,周围群众戏称他为“三臭”之人:一是人臭,几米之外就能闻到身上散发的鸡屎味;二是口臭,张口是鸡,闭口是鸡,说起鸡屎的颜色、气味、稀稠还眉飞色舞;三是书臭,一套《肉鸡饲养指南》被他翻得稀烂,屎迹斑斑,也是臭气熏天。就这样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刑卫民养鸡技术日益进步,终于用科技养鸡打开了致富大门。3个月后,成鸡可市了。为了将鸡卖出去,邢卫民将鸡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骑车跑遍了石门县城的所有农贸市场,一个一个地进行推销。然后,他用赚来的钱进行再投入,慢慢地扩大养殖规模。这一年,他赚了1万多元,成了当时村里的首富户。

邢卫民尝到了甜头,意识到自己的路走对了。他购买了许多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订阅了10多种养殖杂志,先后3次到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学习,了解市场信息。最后,他决定通过自育鸡苗、科学养殖、积极销售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主攻市场不断壮大规模

1994年7月,邢卫民以低价买来两台他人已经废弃的恒温箱,经过精心设计,自己动手,将它们改造成了半自动孵化机。接着,他从上海引进1000套父亲代种鸡,开始了自繁自养之路。养的鸡多了,在石门县城一下子销不完,他就跑到常德、慈利、张家界等地开辟新的市场。1997年,邢卫民已能年生产成鸡10万只,并积累了300万元资金。随即,他成立了宝峰禽业有限公司。2003年又与亚飞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成立现在的湖南双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固定资产2150万元。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只有狠抓产品销路,不断开拓市场,才能有大的发展。

为了集中精力主攻市场营销,1996年,邢卫民决定自己不再养鸡,而是成立养鸡联合体。联合体吸收对养鸡有兴趣的农户参加,由他们专门养殖成鸡。他对养殖户提供养鸡笼舍及鸡苗、饲料、药品等,并派出专人进行技术辅导。成鸡出笼时,邢卫民按照订单的约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全部回收。

邢卫民还帮助农民将闲置的工厂、学校、仓库改造成鸡舍,建立比较规范的消毒防疫体系。为了加强对养殖户的支持力度,邢卫民不久做出了“协助防疫,协助选址”这两条承诺。农民不出资或只出很少一部分资金,就可以发展肉鸡养殖,并获得较高的效益。他们的养鸡积极性大为高涨。

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想方设法拓展市场和树立信誉,成了邢卫民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跑广东、福建,赴河南、河北,进行广泛的联系。1998年3月,邢卫民在河北与一个姓秦的经理软磨硬缠了三天,秦经理终于被邢卫民的诚心感动了。但秦经理出于多种原因,不愿签订大额合同,只口头答应让邢卫民先给他发来50只鸡,以便探探河北的市场。邢卫民想,客户的犹豫是可以理解的,但自己不能因为利小而不为,甚至也不能因为暂时无利就不为呀。他当即答应了秦经理。几天后,邢卫民就叫公司职工开专车将鸡从石门县送到了秦经理手中。果然,邢卫民的鸡由于品种纯、肉质好、价格适中,50只鸡一下子就销完了。由于数量太少,又是长途运输,邢卫民为此亏了本。秦经理却将邢卫民当作了生意场上最可靠的伙伴,他当即叫邢卫民马上发8000只鸡过来,并且一次性付清了全部货款。现在,秦经理每年可为邢卫民销售成鸡10多万只。

邢卫民与许多客户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有时,客户先把款付了,约定1个月后要货。邢卫民总是如约履行,从不因自己已收了货款而故意卡人家;有时,客户由于流动资金紧张等原因,不能预付款,凭一个电话或传真,邢卫民也会与他成交业务。邢卫民说:“市场是大家的,只有大家都有利可图,个人才能有钱赚,才能发展。”

邢卫民的鸡有50%左右销往了外省。在长途运输中,也有个别的鸡在夏天因酷暑而热死,或在冬天因严寒而冻死。邢卫民都是把损失留给自己,不是在与客户结账时少收对方的钱,就是在下次发货时如数补上。

“人无诚不立,企无诚不兴”,这是刑卫民从商多年的成功之道。在2004年“禽流感”爆发期间,家禽产品严重滞销,活鸡销售一度陷入绝境,但刑卫民坚持按合同办事,为养殖户销毁鸡苗、回收商品鸡等补偿损失达到了125万元,确保了养殖户的利益和公司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优质的服务,高度的诚信,赢得了养殖户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了公司与养殖户双赢。近年来,公司每年产值增长达到了30%,养殖户平均每年纯收入都达到了10000元,其中,最多的达到了10多万元。2005年,尽管受突发的全球性的禽流感影响,仍实现产值21560万元,销售收入18206万元,利润102万元,为养殖户增收1800万元。2011年公司实现生产总值92000万元,销售收入78304万元,利润490余万元,为养殖户增收8000余万元。至今,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注册资金5000万元,固定资产16715万元的大型农牧企业。2004年11月,在第六届中国湖南(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公司生产的石门山地黄鸡、“双佳牌”鸡用全价配合饲料荣获金奖。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各地养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相互进入对方所在的地区进行销售。邢卫民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便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目前,他已选育出了小三黄鸡、黑羽乌鸡、丝毛乌鸡、青脚鸡、麻鸡等10多个品种。他还加强了销售队伍的建设,设立了专职销售部,拥有高素质营销人员19人。有10多台运输车,每车可1次装运成鸡5000只左右。

借助远程教育带领乡邻同致富

“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奉献社会”是邢卫民和他的公司矢志不渝坚持的宗旨。在致富路上取得成功的邢卫民,富而思源,此时,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带领周围的农民致富,如何把自己致富的技术传授给急于脱贫的农民。

刑卫民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正当他感到为难的时候,在石门县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犹如一场及时雨,给他带来了福音。为此,刑卫民和公司先后投资近20万元,建立了一个多媒体的教室,并相应配置了3台电脑,1名投影机和120套桌椅以及其它相关设施,使教室成为了远程教育的主要学习培训基地。为使学习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他一方面提出了按层次、分批次对员工和养殖农户进行培训,并针对网上“农村科技、学用典型和政策法规”等栏目实用性好、应用性强的特点,适时组织员工和养殖户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他要求技术员利用电脑和投影机的有效组合,开辟流动的科技课堂,把网上转录、下载的知识与技术,通过这种形式送给农户,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农户在小区或家里,就能接受到家禽养殖知识,防疫、诊病技术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农民每养1万只鸡,刑卫民要垫付各类资金6万元左右。2011年,邢卫民的养鸡联合体已有养殖户1600余户,全年共饲养鸡苗1800万羽、出栏成鸡1810万只,总产值9.2亿元。当地农民年总获利8000余万元,户均获利3.8万余元。有2000余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由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98年,石门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邢卫民慷慨解囊,为灾民捐款30000元。少年傅少斌的父母常年生病,无力劳动,家中连治病的钱都没有,生活十分困难。1992年,傅少斌考上中专,面临失学的危险。邢卫民知道后,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决定资助他读完中专。为了从根本上消除他家的贫困,邢卫民垫付资金6000多元傅少斌的2个哥哥养鸡。4年后,傅少斌中专毕业时,他的父亲也靠养鸡赚来的钱治好了病。2002年,傅少斌家花10多万元建了楼,他的2个哥哥也成家立业了。村民贺华平,打工无门路,做生意无本钱。邢卫民知道后,没有收1分钱,不仅帮他租场地,免费给他提供鸡苗,还定期给他指导技术,帮他销售成鸡。2002年10月,贺华平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已拥有存款10多万元。

同时,刑卫民通过“希望工程”长期扶助贫困学生,每年捐助的金额都在10000元;通过“送温暖”活动,给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资助钱物,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除此之外,他还带动了一部分下岗职工和残疾人,使他们靠养殖不仅摆脱了生活困难,而且还走上了致富之路。40多岁的下岗职工胡带兵,2001年夫妻双双从县水泥一厂下岗,外出找工作很困难,儿子又考上了大学,当时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和儿子失学的危险。在茫然不知所措时,是邢卫民帮他走上了养殖之路,从开始每批养1600只到现在的18000只,年收入从开始的几千元到现在达到近10万元,成了下岗职工创业致富的典范。

随着养鸡规模的迅速扩大,邢卫民又花100多万元建了1个饲料厂,可年产各种配合饲料5万吨。由于石门、慈利、张家界、桑植等地的零散玉米供给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的需求,邢卫民便与石门县农办等部门联系,计划在石门县比较贫困的四五个乡镇发展玉米种植面积2000公顷。公司与政府订协议,保价回收产品,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药品和肥料,以便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目前,公司拥有种类资金5000余万元,年产值9亿多元,年实现利税400多万元。公司在湖南张家界、石门及河南南阳等地建有5个父母代种鸡场,可年饲养父母代种鸡12万套,拥有孵化厂2个,年孵种蛋3600余万枚;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代鸡苗1800万羽、成鸡1810多万只。

春华秋实,刑卫民的努力和汗水获得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1999年1月刑卫民被湖南省科协授予“科技示范户”荣誉称号,2000年2月被中共常德市委评为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标兵,同年3月又被湖南省人事厅、农业厅、科委评为省乡村优秀实用人才,记二等功;2003年4月被常德市委授予常德市劳动模范;2004年7月被评为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2008年被评为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2010年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来到双佳农牧公司考察调研,称赞公司为解决“三农”难题、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年回农村创业的典型事例篇三

大山深处养泥鳅年入百万

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

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兼职。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兼职,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难得团聚的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回到合众村时,看到家乡的样貌和20多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张冬梅的心里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把这个事情和父亲一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

“爸爸懂得泥鳅的养殖,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比较适合养殖。”张冬梅说,泥鳅的养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鱼出水需要3—5个月,2000—3000斤/亩,每亩的收益在2.4—3.6万元之间,一年可以收两次,收入在4.8万元到7.2万元之间。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说干就干,父女两人当即决定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回乡创业。

百亩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张冬梅和父亲张修定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父女共同出资80万元开始创业路程。当时,父女遇到的一个难题便是土地流转,由于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较多,再加上对土地流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资金、技术到位,而场地未落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张冬梅接到几个电话,告知她可到对方所在地进行泥鳅养殖,可流转300—500亩土地,每年每亩的单价只需要80元,租赁时间由张冬梅定。甚至还有免费出场地,让张冬梅一家技术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对“诱惑”,张冬梅并未动摇回乡创业的决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对方谈合作。当年,张冬梅开始搜集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说服他们签订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她一个个地找,一遍遍地查,历时26天,行程数千公里,终于签下了19份土地租赁意向协议,共租赁土地122亩,每亩585元。

土地问题解决了,张冬梅便和父亲开始着手养殖场的修建,从平场到挖坑等基础活路,张冬梅都亲力亲为。养殖场办起后,父女进行了分工,张修定负责技术管理,张冬梅负责养殖场运营。

“如果按照新疆当地给我们的土地租金计算,我们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说起为何坚持留在家乡创业,张冬梅说,他父亲当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来是想“羔羊跪乳”来报答乡亲的恩情,二来是想通过养殖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年入百万

由于张修定掌握着一套熟练的泥鳅育苗、出苗、养殖技术,加上张冬梅一直在努力学习经营,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后,生意还不错。截止目前,她家销售水花、存苗、成鱼的营业额已有6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泥鳅苗孵化、商品泥鳅养殖工作。在技术上,张冬梅一家还突破了传统“静水自然交配”孵化模式,将泥鳅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目前,我们自助研发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张冬梅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使泥鳅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们生产水花的能力在1000万尾/次、寸苗100万尾/次,成鱼年出水6—8万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元左右。”张冬梅说,按照目前养殖场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资),一年的纯利润在90万元左右。如此一来,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开始挣纯利。

张冬梅算了一笔账,稻田和泥鳅种养配套,一亩可以产成鱼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计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万元。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已经和她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准备进行泥鳅饲养。

另外,张冬梅还准备新流转200亩土地,配套种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农家乐等,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紫薯百科关于农村创业好文案例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