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餐饮行业创业案例,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麻辣烫串串香创业故事

麻辣烫串串香创业故事

麻辣烫串串香创业故事

一个麻辣烫品牌如何开店300家

“串串香”又叫“热锅麻辣烫”,是巴渝两地街头巷尾最浓郁的江湖味道。作为街边小吃,串串香鲜有登上大雅之堂。不过,成立于1996年、以街边小店起家的“袁记串串香”现在却走起了公司化运营之路,并已经拥有300多家连锁店。在一个准入门槛偏低,竞争白热化的行业中,这家餐饮企业是如何突围的

从街边到店堂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袁刚怀揣着积攒的63元钱,从200多公里之外的遂宁来到成都,决心在这里做出自己的事业。但创业之路维艰,袁刚从担着挑子,走街串巷卖辣椒面,到后来有了一些积蓄,开始摆地摊,租铺面,努力经营自己的干杂生意。

到了1996年,袁刚敏感地意识到风向变了——这一年,许多大型连锁超市开始入驻成都,给干杂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批发零售这种形式,很难与之竞争,将来无疑会遭到大型商超的严重挤压。这时候袁刚凭借着敏锐的眼光,主动改变了创业道路,开始摸索串串香的经营,也正因为如此,他没有像那个年代的众多商家一样被社会的发展所淹没。1996年,他在成都市鼓楼北四街开起了第一家袁记串串香。

那时,串串香是一种非常低端的食品,街边小摊、矮桌矮凳,人们弯腰驼背地在桌面上用餐;菜品堆放在路边,任凭满街的灰尘扑打。“大家都这么干。”但袁记偏偏不一样,有明亮宽敞的店堂、配备舒适的大桌座椅;袁刚更决定在室内设置菜品陈列区,像在超市里面购物一样,让顾客自助式地进行挑选。这与“传统”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让顾客们突然有了更好的选择:与街边小店相比,味道同样地道且有特色,就餐更加舒适干净,连价格也比大多数同行便宜。一两年之内,袁记连续开出了四五家店。

袁刚是一个并不容易满足的人,除了改变串串香的“质感”,他还有一个庞大的计划——改变这个行业。1998年,袁记成立公司,开始公司化运作;2000年-2001年,袁记在成都李家 沱 开出成都地区第一家加盟连锁店,并开始向四川省外发展,正式走上全国加盟连锁道路,分别在广州、昆明、西宁开出多家分店;为了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品牌形象,2003年开始,袁记连续三次对品牌进行升级,形成了成套的VI识别系统;2007年,袁记又开始打造自有生产基地,建立物流配送系统,并对所有火锅料品实行袋装化。

加盟之道

袁记做得最成功的加盟商,名叫谢超。他14岁开始创业,做烧腊腌卤起家,机缘巧合下,他连续开了3家袁记串串香店,还介绍自己姐姐进来加盟了2家。凭借着在袁记中的学习成长以及出众的个人能力,现在,谢超在多个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成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在全国拥有四五十家分店,并开设了金融投资公司。这样一个竞争者,却是袁记最好学的“学生”:谢超开公司是得袁刚启发;而他的公司管理更是得到袁记真传。他本人亲自参加袁记的每一次会议,不断学习袁记如何培训、如何计划、如何总结。

另一位袁记的加盟商冷祯龙,他靠着借来的钱才开出第一家袁记串串香店,但在袁记公司的帮助下,他迅速做到了袁记在成都地区单店盈利最高的门店。而到现在,他也成立了自己的一家公司,经营火锅。

总经理杨良军把这称为袁记的“缘文化”。餐饮业的从业者和经营者普遍文化、经营水平都不高,而袁刚每月都会定期组织专业人士及优秀加盟商来对他们进行培训,让员工和经营者们懂得如何去管理、经营,如何去追求自身的价值。在得到成长后,再鼓励他们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品牌化运作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串串香作为火锅的一个细分行业,市场格同和消费群体均日渐成熟。袁记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目前像袁记这样的'品牌化运作的串串香企业,其准入门槛非常高。杨良军坦言:“在成都开店,成本非常高。而像袁记这样的品牌门店,更需要实力和精力。很多人认为袁记不划算,选择去开街边小店,却不知道这要承担的风险更大。”为什么风靡成都的街边串串,小冷锅等街边小吃会遍地开花,却昙花一现,始终形不成气候,做不出规模这些街边小店投资小、门槛低,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人均消费低,房租等成本却在涨;没有品牌支撑,单店很难敝大;一开始自创品牌,经营风险和广告费用巨大,尤其是食品卫生监管方面的风险会随之增加,这样又会提高经营成本,挤压原本就偏低的利润;都是因为没有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

两年串串香挣了八十万

提起“乐山牛华麻辣烫”,成都市的食客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它因出自乐山牛华镇而得名,有牛华人亲自到成都经营的,也有成都人取经回来经营的。刘燕就是这取经者中的一位。

刘燕本是高新区某公司职员。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和经理产生了矛盾,“可恶”的经理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就将她炒了鱿鱼。刘燕决定不再寄人篱下,自立门户做生意。由于资金有限,她的目标锁定在投资不大、客源充足的串串香上。但是干这一行非常累,非常苦,有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常常干着干着就转了行,再加上顾客的口味比较挑剔,认准好吃的就会常来,味道不好的,吃过一次绝对不会来第二次。

勤劳的刘燕从中确定了口碑最好的牛华麻辣烫。为了学技术,她一个人从成都跑到乐山牛华,可是根本没人愿意透露配料秘方。她不甘心,在一家店里当了两个月“伙计”,没拿一分钱报酬,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店主,再加上她学了手艺是回成都开店,不会对这里构成竞争威胁,店主这才欣然传之秘方,刘燕勤劳换得真经归。

张罗忙活了一个月后,刘燕位于肖家河的牛华麻辣烫店终于开张了,一称体重,她整整轻了10斤。为了使“牛华味”显得更正宗,刘燕 摒 弃了成都市大小火锅的传统用锅——铝锅、铁锅,而选用了保温效果较好的沙锅,这样煮出的锅底料浓而不腻,麻辣鲜香。这一小小的改进,她就已占了上风;在蘸料上,也显得与众不同,除了传统的香油加蒜末,她还配以香菜、芝麻、花生末,这样调出的好味道,会让人有“余味绕舌,三日不绝”之感;并且还讲究色彩的搭配,红绿相间,让人食欲大开。用“未见其人,先闻其香”来形容这里,一点也不夸张。刘小姐的辛苦换来了丰厚的报酬,牛华麻辣烫有口皆碑的好味道一时间传遍了成都大街小巷,吃客的自行车和汽车都排成了长龙。刘燕说,现在的吃客绝大部分是回头客,很多人跟她都熟悉了,亲热地叫她燕子。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

创业者都是靠自己的毅力走下去,你如果觉得有人送你,你基本上就不会成功了。下面是我分享的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一

郑州女孩韩月广告餐厅创业故事:吃饭不收钱,却赚了百万

开餐厅却不收顾客钱,这件事在平常人看来像是一场商业自杀,但创业者韩月却看到其合理的地方。你吃饭,广告主付费,这家广告餐厅不仅没有倒闭,还在激烈的餐饮业另辟蹊径,赚了上百万的利润。

一起来看这个叫韩月的郑州女孩的餐馆创业故事:

2007年,如同许多创业者一样,郑州女孩韩月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与同学一起合作开的以面食为主的饭店由于资金问题面临停业。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做呢韩月首先想到了给饭店打广告。后来经询问同学她才发现,自己连广告费都掏不起。她开始抱怨那些媒体的广告费用太高。同学长叹一口气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你的餐厅如果免费,不用打广告也会人潮涌动。”韩月苦笑了一下,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被同学的这句话启发了。餐厅免费,人潮涌动,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吗自己的餐厅如果和广告结合起来,不是很好的模式呢

回到饭店,在房间里坐了一个下午,一个草案就迅速形成了。她给饭店设置了两扇门,一扇是正常收餐费的门,一扇则是走地下消防通道的免费门。正常收餐费的与以前到餐馆吃饭没什么两样,吃多少收多少钱。但免费的那扇门里却做了一个弯弯曲曲的走道,两边墙上挂满了广告位。她想:免费吃饭能大幅提高人气,有人气就能吸引商家来做广告,赚取广告费,同时也能带动收费餐馆的营业收入。

这个想法令她十分兴奋,人一旦有某种成型的想法之后,就很容易迅速投入行动。韩月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在9月份的一天清晨,打出了“本店吃饭免费”的牌子。

之前,她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免费餐限量提供的话,一份面的成本是一元五角左右,每天从她的'“九曲广告回廊里”经过的人如果有二百个,那么最多每天多支出三四百元。而且,她还要求,每个就餐的客人,必须在结账时背诵出三个广告才能免单,这样的话,广告的宣传效应,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韩月免费拉了很多广告放在自己的广告位上。由于她的餐厅位置还算不错,附近又有几家写字楼。很快,她那里吃饭不要钱的消息就传遍了那几幢写字楼和几个商场。有来这里看新鲜的,有来品尝的,也有冲着不要钱的午餐去的,韩月的饭店,一下子火爆起来,一些排队排不上的客人,也不想再换地方,干脆就直接花钱用餐。

桌椅工装都成载体,广告餐厅初见成效

免费已经半个月了,效果要比想象的好,但是临时筹措来的几万元资金也一天天地赔进去,毕竟正常用餐的人还是不多,她几乎捉襟见肘。看来广告不能再免费了。于是,她又一家家跑去找那些已经免费登过广告的商家。可尽管韩月百般劝说,他们就是不打算交费。结果,广告位一块块空出去了,韩月开始着急。

可没想到,没多久有部分商家开始主动找到她交费做广告,每块广告位每月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原来,这半个月来的广告终于收到了效果。有一家化妆品代理商说,自从在韩月的餐厅免费做了广告之后,不少女孩子跑过来问他们这款化妆品,甚至有几个对广告词倒背如流。

此后,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商家参与进来。终于收支平衡之后,有人开始劝韩月扩大广告回廊的规模,但是韩月却拒绝了这个建议。原来,这个广告回廊利用了所租店面的安全通道和一部分楼梯空间,按照消防管理部门的要求不能再进一步扩大了。那么该如何在不增加广告位的前提下发布更多的广告呢

2008年初,韩月找到了河南当时一家规模比较大的LED外屏生产商,要求合作。这样就能在一个LED屏上播放多个广告,不必开辟新的广告位。几经商谈,对方同意赞助一块中型LED屏,但条件是必须划出一部分展示空间让厂商免费打出广告内容。韩月看着手里不多的资金,只好咬咬牙答应了。

另外,她还对菜品进行了细分。面和份饭都按照广告词的难度、长度进行了等级划分。背诵三段比较长比较难的广告词之后,不仅可以得到一份顶级茄汁面,还可以得到一份小菜的奖励。同时,韩月也对LED显示屏上的广告进行了难易区分。有时,为了一顿免费的午餐,很多人会把整个广告群看两到三遍,同时也记住了很多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广告。韩月的这个做法,得到了那些商家的高度赞赏,她的广告收入渐渐多了起来。

广告收益虽然多了,但是仅仅一个LED屏远远不能满足广告需求。对此韩月早就有自己的想法,餐厅既然是以广告为主题的餐厅,那么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里,都应该体现广告的效应。她思索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另外一些方法。比如服务员的工装上,点菜的菜单上,甚至是盘子、碗以及桌面等等,都是很好的广告载体。就这样,韩月的餐厅逐渐变成了广告的“天堂”,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商家赞助的餐厅用品。

甘心做成体验店,将对手变成盟友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韩月在免费餐厅的花样上也做了改进。但与此同时,餐厅的那一部分收费的业务,反而受到了影响。这一块也算是餐厅的主要收入来源,日益下滑的营业额让韩月觉得苦恼。2009年5月的一天,一位客人在韩月的创意餐厅用餐之后,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不在韩月这里投放广告,能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合作

恰巧韩月正在为自己的收费菜品发愁,两者一结合,她想了一个好主意,并提出了一个口号:你吃饭,他买单。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去吃收费餐的顾客,如果你是某种品牌的消费者,那么只要你可以列举出此品牌的三个广告内容,并持消费此品牌产品的小票,可以免费吃等级不同的饭菜,而韩月则凭借这些小票,与不同品牌的商家结算。

这个想法,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三个月的时间,韩月骑着单车跑了数十个品牌商家。说起她的广告餐厅,大部分都觉得新鲜有趣,有一部分当场就与她签订了合同。不仅如此,那个客人的思路也彻底启发了韩月。除此之外,她又开发出了“菜品新尝”。就是以自己广告餐厅的名义,与很多家饭店联合,只要是饭店一推出新的菜品,就可以放到她这里免费品尝。当然,免费的前提还是以广告为基础。

这一个点子,遭到了有些人的质疑。想想,本身就是以经营饭店为主,把别人的菜品拿到自己的饭店里面,不是砸自己的场子吗但是韩月不这么想,她说:“我的餐厅本身就不是单纯以饭菜盈利的,而是一家以广告为主要收益的餐厅。既然化妆品可以做广告,手机可以做广告,那么饭店为什么不能做广告呢我的饭店就是其他饭店的体验店。而且除了做广告之外,他们还可以免费给我提供菜品,大大降低了我的经营成本,何乐而不为”

2010年9月,韩月收购了一家小广告公司,将饭店与之合并为一家公司,以保证能够合法经营广告业务。说实话,虽然自己做广告餐厅做了这么久,接触的也都是与广告有关的业务,但是真做起广告公司,她心里还是没有底。就在这时,一个同学给她出谋划策,并告诉她,做广告公司,并不比她做餐厅复杂多少,而且可以和广告餐厅相得益彰。

同学的话事后果然得到了验证。韩月通过将广告公司的专业水准与现有的饭店业务相结合,收益多多,到2011年4月,她的财富便积累到了100多万元。与此同时,她的广告主题餐厅也越做越顺利。谈起经历,韩月谦虚地说,其实她成功只有四个字:敢想,敢做。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二

邯郸三大学生张亚普开“张小生包子铺”走红,日卖4000个

刚开张时 每天几乎只能睡仨小时

昨日,记者辗转联系上包子铺老板张亚普。他告诉记者,他和同学韩雷刚、刘伟都是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因为两位同学要考研、要工作,目前包子铺主要由他运营。

说起开包子铺,最初的点子也是学市场营销的张亚普提的。毕业后的他并没有忙于找工作,而是先后到北京、天津“考察”,最终决定要开包子铺。

“我父母是做生意的,我从小学了不少营销手段。”张亚普说,除了从小的耳濡目染,他也有经验基础,“我有家人开包子铺,这样,起步就会稍微简单些,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而说起最困难的时候,还是刚开张的那几天,因缺乏实战经验,他每天几乎要忙到凌晨1点才能把馅料备齐。睡不到3个小时,就得起来调馅儿、包包子,到了7点才能正常出摊。

影响

石家庄大学生跑到邯郸求“入伙”

开张虽不足一个月,“张小生包子铺”却在当地小有名气,几乎每天都有人排队买包子。

“为了保证质量,不论包子的馅料、面,还是油都不会用杂牌的。”张亚普说,过硬的“质量”或许是大家迅速认可他的一个原因。

此外他还很注意细节。“店前面有个饮水点,不论买不买包子,你渴了就能去接水,我们还特意放了几个凳子给老人、孕妇排队等待时坐,大家很欢迎。”张亚普说,为了吸引顾客,从开业到现在,他还经常推出一些活动,比如儿童节期间为福利院的孩子送包子,父亲节期间推出互动活动。

就这样,“90后大学生卖良心包子”的事儿在邯郸街头传开,“**包子铺”也引来众多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关注,希望成为其中一员。“我上学的时候,也希望能自己创业,看到他之后,我就想能不能跟着他一起。”今年刚刚从石家庄学院毕业的郜少乾在网上看到了帖子便主动联系张亚普,甚至有一天,他直接跑到店里,主动帮起忙来。

现在,张亚普的包子铺每天能卖近4000个包子,如此的销售量也引来30多人争取包子铺的加盟权。

声音

“我真没想到,他们真的成功了”

其实,张亚普三人共同创业的事儿,一直受到大学同学们的关注。“他们几个上大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琢磨,经常参加一些商业活动。”张亚普的同学赵航飞说。

但赵航飞初次听说张亚普他们开了包子铺时,还是被震到了:“我总觉得这个不一定行,包子太普通了,觉得他们玩大了。”

可如今见到网上越来越火的“张小生包子铺”,赵航飞也不得不改变自己之前的观点:“我真没想到,他们就这么火了,真的成功了。”

;

早餐创业故事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1:女硕士创业卖早餐 年赚50万

每天早上4点半,东北财经大学MBA的研究生沈婷婷就开始上街卖包子,这是她的事业:幸福早餐。一年过去了,从第一天卖的6个包子到现在每天卖出的1000多个,沈婷婷已经把提供幸福早餐当成一种幸福体验。

“卖包子”引发的创业实践

沈婷婷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人,2003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曾经做过行政经理和营业部主任等,于2010年考取了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全日制的研究生。

就读MBA的第二年,在老师推荐下,沈婷婷参加了创业课,接触了一些企业家导师。这让她更认识到,创业不仅要有新奇的想法,还要经过调研分析诉诸实践。2011年11月的一天,沈婷婷在-10℃的天气里和两名同学到软体园路边卖包子。“第一天我们批发了6个包子,这是创业导师给我们制定的计划。”她仍然记得那一天的情景:“根本张不开嘴叫卖,就在路边站着,还好最终这6个包子都卖完了。 ”

第二天卖了18个包子,第三天36个包子……沈婷婷慢慢开始敢叫卖了,艰难的第一步终于迈了出去。

一年创业销售额近50万

目前,沈婷婷已经成立了大连亿品幸福餐饮管理公司,她出任总经理。

一年多的创业里,公司销售额达到近50万元,从生产到销售,到一些附加产品,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就业、社会实践者上百人,其中女性员工占41%。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4点半,沈婷婷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她要协调10个销售点的销售情况。

沈婷婷公司生产的包子都是单独包装并做好保温,顾客拿到手的包子和豆浆都是热乎乎的。

现在“幸福早餐”每天早上可以提供10种馅的包子,四到六种的粥,以及豆浆、三明治和饭团,让顾客多一些选择。

想打造幸福连锁早餐

硕士生卖包子,沈婷婷不是没碰到过蔑视的眼神。“以前上导师的课,老师介绍我是卖包子的,我看到过同学轻蔑的眼神。但现在我的很多硕士班的同学要和我合作,因为他们知道,我的创业和小商贩是不一样的。 ”沈婷婷说,她的公司有一套现代运营模式,依靠计算机管理,“我们的方法和思维模式也不一样,会在早餐这个平台之上有更大的发展。 ”

沈婷婷认为,早餐利薄,但是市场空间大。为提高产品品质,让 *** 学生不再淋雨,未来公司准备改换成便携早餐车,并扩大加工规模,增加销售点。“近期我们还在洽谈早餐店面,让更多的快餐店加入到我们‘幸福连锁早餐’的行列。 ”“给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我很开心,而且我给他们的工资是一些大型快餐企业给的两倍。在我们团队里,很多大学生已经签到了很好的工作,但却在寒冷中经受考验,当成对自己的锻炼。 ”记者辛敏娟

我记得林楠林家铺子罐头的总经理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剥夺你追求梦想的权利’。 ”“2012年8月6日,大连遭遇了水灾,信奉著给消费者风雨无阻的销售态度,我和员工们一直坚守在雨中,这让很多公司白领因为感动而买下我们的早餐。那天虽然有销售损失,但我们仍很开心。 ”

2:三个女孩和一家早餐店的故事 年轻人的创业梦

一个“80”后的尾巴,两个“90”后的头儿,天津市三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难的磨练后,决定从市民每天的早餐开始做起,开始创业。经营早餐不是一件能睡懒觉的事情,袁九墨、蒋月、王玉圣每天凌晨3点就要赶到早餐店准备,穿好工作服后开始工作,称火腿、煎鸡蛋、分面条、煮肉汤、包云吞、装烧饼,三人分工明确,每个人熟练的工作状态一点都不像二十刚出头的女孩。

袁九墨、蒋月、王玉圣毕业前同在一个单位实习,由于性格相投,又都对饮食感兴趣,三个人没事就在一起商量,每个人心中自主创业的想法开始壮大。“要是我们三个人没有遇见,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早餐店,”

22岁的王玉圣对当初创业的想法记忆犹新。梦想创业的人很多,关键是能否付诸行动,2011年11月在三方家长的资金支援下,她们迈出了第一步,稻禾餐饮店开始营业。

经过两个小时的忙碌,夹着鸡蛋和火腿的烧饼、热乎的豆浆、特制的火腿粥和秘制茶鸡蛋都一一准备齐全,按照提前预定的货单,开始装进保温箱运走。这些工作必须赶在凌晨5点半前完工,不然赶不上市民购买。

生意慢慢做大,她们开始着手发展早餐车,早餐店也聘用了4名固定员工,一些早餐店周边的下岗市民也开始加盟经营她们的早餐车,黄色的蛋形早餐车成了街头一景。

凌晨6点,天刚蒙蒙亮,三人匆匆赶往早餐车去售卖早点。目前早餐车的数量已经由一辆发展到了七辆,她们的生意也由最初赔钱到现在开始盈利。虽然目前的利润还不多,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马路边、社群中都能看到我们设计的早餐车”。

3:早餐摊创业故事

叶群是一名天津籍的大学生,2008年毕业于福建华侨大学电脑科学与技术专业。叶群说,他是个坐不住的人,总想生活中多一些挑战,去年,他辞掉了在泉州干了四年的白领工作,选择回到天津自己创业。有一天在马路上转悠买早点的时候,他突然想到,每天人们都需要吃早点,却很少看到有几家是正规的早餐公司,于是叶群打定主意,开始创办自己的“早安早餐”,成了一个卖早点的大学生。

每天凌晨3点,叶群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磨豆浆、烤牛排、摊蛋饼、切香肠,三个小时的时间他要准备两百份多早餐。清晨6点钟出摊,已经有顾客等在他的“早安早餐”摊位前,“您尝尝我们新推出的牛肉饼吧,不是油炸的,都是烤的”、“要不要来份豆浆,都是早上自己现磨的”他一边忙碌一边招呼著。到早上8点半,精心准备的早餐全部卖光了,叶群只能对后来的顾客报以歉意:“对不起,我明天一定多准备几份!”

早上九点,把东西器具收拾停当、早餐车擦拭一新之后,叶群上午的工作结束了。“虽然现在每天早上辛苦点儿,但白天我有很多自己的时间。我现在在学日语,还想多看点书,学习点经济类的知识,以后用得上。”说到未来,他充满信心。

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叶群说。开始干才知道,卖早点是个十分辛苦的工作,每天从天黑干到天亮忙的筋疲力尽,一个人采买、制作、运送、售卖,常常“自己顾不上吃一口早点”。一年来,叶群从开始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还经常琢磨著推出麻香鸡肉、川味牛肉等新口味。现在,叶群的早点摊儿在附近小有名气,经常有人专门开车过来尝一尝“创业大学生做的早点”,看着小小的摊位前排著长队,让他累并快乐着。叶群说,就算是最忙最累的时候,他也从没放弃过自己当初创业时的梦想,“在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父辈都是做生意的,都是靠自己年轻的时候一点一点白手起家做起来的,每个当老板的谁不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么过来的。”

两个月前,叶群新增加了一辆早点车,租了房子,建了自己的中心厨房,又雇了两个售卖员,迈出了他连锁品牌的第一步。叶群说,目前他的“早安早餐”利润控制在30%左右,一个月大概能赚两三千块钱。作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叶群获得了南开区各相关部门和经营所在的长虹街的很多帮助。说到困难,他坦言,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体制机制制约的“瓶颈”,比如连锁经营的资质、中心厨房的规模、售卖点位的选择等等,很多“档案上”的条件是他这样的创业起步者很难达到的。叶群说,他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经营地点,“今年我想再多投资购买几辆车,多雇几个人,扩大规模,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是困扰我的最大难题。”

成为南开区“放心早点”的一员也是叶群的一个小心愿,经营之初他就他为自己和每个雇员都办理了健康证,并参考正规餐饮公司的卫生制度给自己的早点摊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既然叫放心早餐,那干净和卫生是我们对自己最低限的要求,一定要让大家吃上放心早点。希望我的早餐车也能挂上‘放心早餐’的牌子,能让老百姓买的更放心,也算是对我工作的一个认可!”

案例二:

家境贫寒的他,自幼骨子里就有一种自卑感。在同学眼中,他是那么的不起眼,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而他却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自己摆摊卖起了早餐。

今年25岁的王小广,刚走出学校的大门,工作不到一年的光影,却辞职卖早餐,他的举动并没有受到父母的支援,也没有得到朋友的理解。但是小广却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自己毕业于农校,工资并不是很高,一个月2000多,做为一个男人,什么时候才能挣到大钱呢”正是这股渴望挣钱的尽头,鞭笞著小广。

为何要选择摆摊卖早餐呢小广说“摆摊卖早餐成本低这是最大的原因,自己的手里的钱不多,只能从摆摊做起,自幼家境并不富裕,自己对做饭这一类比较拿手也比较喜欢。”

摆摊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做市场调研,要选择地址.这一系列工作,小广都一一去克服,自己没有什么市场调研的经验,于是小广花1000钱雇了一个市场专业的大学生,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市场调查,为了保证早餐营养美味,小广也不惜花钱,去学习做早餐的技术。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环境造就了小广的动手能力,买早餐的摊子,小广一个人设计制作完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小广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在准备卖早餐的这段时间,小广认识了很多人,渐渐的他找回了自信。

“鸡蛋火腿烧饼、大饼鸡蛋、大饼油条、特浓豆浆、特制火腿粥、秘制茶鸡蛋,都是热得啊,绝对卫生、绝对健康!”每天早上小广在自己摊子上,热情的招呼著,他选择的小区正是自己之前上班住的小区,上班族比较多,货源稳定,时间长了这些人跟小广都渐渐熟络了,今天没零钱没关系明天一起给,小广的热心与大方,深受这些人的喜爱,有些人是直奔小广的早餐铺子来的。

小广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生意渐好的时候,小广招了2个学徒,给自己打打下手,一年以后,小广从摆摊成功升级为早餐铺子,“一年能赚20多万吧,现在我已经在市区买一套房子,刚刚付完首付,我相信只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定会越做越好的。”

的人还:

1.餐饮方面的创业故事三个

2.9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3个

3.创业故事经典版

4.餐饮小本创业故事

5.餐饮店创业故事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

在餐饮行业不乏创业的励志故事,都是很正能量的,那么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经济学硕士卖臭豆腐创业

在一些老年人的眼里,一个经常学的硕士去卖臭豆腐,简直是一种耻辱,事实真的如此吗。

几年前,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近日,一家“硕士臭豆腐”店出现在烟台市街头。这家店的主人叫王永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硕士研究生。

就是这个其貌不扬、刚走出大学校门不足两年的年轻人,通过卖臭豆腐起家,现在个人身价已百万。他用自己的踏实和苦干闯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条路子。

从“吃”入门,事业迅速做大

王永上自称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吃”,无论是读本科还是读研期间,每到一个城市,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特色小吃。即使是在烟台初期的失意日子里,王永上也经常光顾租住房附近的小吃摊,一家臭豆腐店以独特的美味吸引了他。随着去的次数增多,王永上逐渐对臭豆腐店产生了兴趣。

他了解到,这家店的老板是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叫张岩。张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当年毕业后也是自主创业,后赴浙江绍兴,学习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回到烟台自己开了店,凭着独特的风味,张岩的生意近年来越做越好。

在接触的过程中,张岩的臭豆腐店给了王永上启发,“我到过不少城市,也品尝了许多特色美食,臭豆腐几乎随处可见,并广受人们喜爱,我为什么就不能做臭豆腐呢”打定主意后,王永上决定学习张岩的制作技术,但刚开始张岩对这个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毛头小伙并不“感冒”,王永上数次被拒。王永上没有气馁,继续用诚心打动张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8年初冬,张岩决定与王永上联手合作。就这样,王永上用自己攒的三万元入了“股”。

两人联手后的第一步是改进原有技术,他们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纯草本发酵”,加入中草药保健成分,提升产品的风味和品质;随后,他们又积极开拓产品的风味品种,打破臭豆腐传统的单一花色品种。

“除了产品品质,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王永上实行体系化管理,从原材料种植到生产加工到销售,王永上全部施行量化管理;对员工,对店面,他要求统一培训、统一形象。2008年底,经过精心筹划,王永上第一家“臭里香”臭豆腐店正式开业。

说到“臭里香”这个创意,王永上有自己的想法:“‘臭里香’一是说臭豆腐本身,虽然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却是香美无比;二是说自己,硕士生走平民化路线。”

有了第一家店成熟运作的经验后,王永上的生意迅速做大,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仅在烟台市,属于王永上和张岩的店面就超过了10家。随着名气越做越大,开始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加盟。至今,“臭里香”以烟台为基地,北至吉林、南到湖南、西到新疆,全国已有超过200家加盟店。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王永上说他会在挖掘地方美食的路上走下去,“现在吃,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中国每种传统美食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甚至是多个美丽的传说。我希望我的产业能越做越大,我想为弘扬中华食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王永上笑着说。

硕士毕业体会到什么是惨淡

王永上今年26岁,是惠民县清河镇人。2006年,他从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读完本科专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经济法专业硕士。

2008年,王永上研究生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在很多人的眼中,既然都硕士毕业了,就应该找个体面的工作就业,然后领着高薪开始新的生活。王永上也是这样,还没等毕业,他已经和广州一家房产公司签约,每月拿着7000多元的薪水,成为“准白领”一族,工作既轻松又体面。

谈到如何走上自主创业这条路,王永上说:“其实很偶然”。

王永上的父母就他一个孩子。“在广州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总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可能是我乡土观念太强的原因吧;再就是父母一天天老了,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就不想离他们太远,不然家里有点事都照应不上。”经过再三考虑,王永上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回到山东重新就业。

可能是当初找工作太过轻松,回山东找工作的过程让王永上切实体会到了什么是艰辛。对此,王永上却看得很开:“我回山东找工作那会儿,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各大企业的招工规模和待遇都明显缩水;再者我的法学专业在我读本科那几年正是热门专业,但毕业时大量法学专业人才一起涌入人力市场,使我们的就业竞争力大大下降,更何况我又读了两年研究生;在我们省内,山大和海大的法学专业生是最抢手的,像我这样在南方读大学的就业时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这几个方面,使我在省内的就业难上加难。”

就业的不顺利让王永上决定提前创业,“其实我早就有自主创业的念头,在山东理工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我就经常参加大学生创业代理活动。但按照我当初的想法,是先找工作干几年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走出去,但现实让我决定先试一下再说。”

卖臭豆腐 加盟店达200余家

2008年秋季,王永上带着四处筹措来的两万多元钱来到烟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但经验的缺失,让他一时选不准方向,开始的几个月他惨淡度过。

2008年冬天,王永上在烟台碰到了卖臭豆腐的张岩,张岩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金融专业,时年四十有四,眼前年轻人的眼神曾经是那么熟悉,动机不用说也看出几分,王永上是来学艺的。两人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很快从不认识到不是一般关系,几个晚上下来,不仅达成意向,而且立马就付诸实施。 就这样,“臭里香”品牌在烟台大街的地摊上诞生了。

2008年11月上旬,烟台大润发北门小吃一条街上,一个新店面立起来了——“臭里香”臭豆腐。统一培训、统一工装、统一度量衡,卖的是臭豆腐,但完全是正规军操作方式……让两位合伙人始料未及的局面出现了,加盟者纷至沓来,一年多时间里,连锁店开了十多家,国内加盟店达到200余家。

王永上和他的合伙人成功了,从初期两人各凑了3万元起家,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口袋已经鼓鼓地达到数百万元。王永上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斤豆腐市场上能卖到2元钱,但是40斤豆腐从他们手里出去,回来的则是300余元。

在大学里学会的是“学习”能力

王永上并不避讳自己的“硕士”光环,谈到高等教育,他的见解对现在很多的在校大学生或多或少会有所启发。

“培养专业知识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在大学是培育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地方。在大学里,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和人文素养,要塑造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培养一颗时刻感恩的心,还有,要学会‘学习’的能力。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就像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这是高等教育教会我最关键的地方。”王永上告诉记者。

现在,王永上还经常参加各样的创业培训班。在里面,他也结识了许多刚走出校门、怀揣创业梦想但苦于无明确道路可走的年轻人,王永上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其中有不少还加入到了“臭里香”。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80后三平米小店卖鱿鱼创业

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这无关学历无关家庭,只要自己心中有着创业梦就要努力去实现。

“觉得味道怎么样”王帅没有像别的小贩一样对自己烤鱿鱼的技术夸夸其谈,反而有些不自信地询问着顾客的意见。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烹饪。而他们本来的身份则写在了这家面积不到三平方米的小店的招牌上研究生烤鱿鱼。“这不是噱头,是事实。我们3个都是在读研究生。”

老乡西安相逢创业自筹学费

王帅,一位1988年出生的安徽宿州男孩,去年考上了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在西邮他认识老乡兼同学苏祥林,而苏祥林的高中同学王聪则在今年成为了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的研究生。

3个老乡在西安结识后,便开始萌发了通过创业,自筹学费的想法。当王帅将想法告诉给两位同乡后,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本就是年轻人的性格。决定创业的哥仨多方打听后得知,西安邮电大学门口的这家店铺要转让,于是大家一合计便盘了下来。“我们自己有几千块钱,还找同学借了些钱,总共投资了一万五。”

王帅说,盘下来后他便想起了考研时,在西安东郊认识的一位烤鱿鱼师傅,他曾教过自己一些挑原料、调酱、烤制的手艺。于是3人便决定用这近三平方米开家烤鱿鱼店。“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戴着硕士帽的卡通人物的LOGO和统一的服装。”他们说还是希望正规点,和小贩能有些不同。

对于毕业之后的打算,3人说那时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份合适他们的工作,“但如果鱿鱼店开得好,说不定到时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并把研究生烤鱿鱼开成连锁店。”

浪费教育资源还是学团队配合

“没想到顾客吃完后发微博了,这两天这么多人。”昨天就在3个研究生忙着搬鱿鱼、开火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市民等候在此,甚至还有人拿出手机准备拍照,发微博。

一位边吃边拍照发微博的女孩,肯定了王帅的手艺:“研究生烤鱿鱼,感觉挺新鲜的,味道也挺好。我觉得自力更生赚钱,没什么丢人的。他们比我有勇气,非常赞。”而自从3研究生卖鱿鱼的微博

研究生,烤鱿鱼,烤制,发微,养猪,西安邮电大学,学费,大学教育,教育资源,小店

发布后,许多网友也纷纷在网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许多人表示支持,说这是个人择业观的理性改变;但也有人反对,表示研究生靠烤鱿鱼为生,是浪费教育资源,甚至还有人怀疑他们是在作秀。

网友的质疑,也被某全国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招聘经理周海洲看到了,他说:“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前几天刚力挺陆步轩(曾经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说北大毕业生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做科学家,更可以卖猪肉。哪个学校的学生还会因为从事体力劳动而自卑呢”

而且他还谈到,即便选择脑力劳动,大学毕业生照样也可能面临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其实在我们做招聘时,专业技能当然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你的学习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往往比专业技能更令我们看重。”周海洲说如果3位研究生的烤鱿鱼店能够顺利运营下去,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的将远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如果我是面试官,我会很欣赏他们简历中的这一段人生经历。”

要有创新性 要做出专业性

虽然周海洲表示体力劳动者并不低人一等,专业不对口也没关系,但同时他也强调,“如果一个研究生卖的烤鱿鱼和普通路边摊完全一样,那就确实是教育资源浪费了。”周海洲说其实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凭上印着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创新的态度和观察、学习、配合等认知和改变世界等综合能力。

“养猪、种树应该算最累人,并且常见的体力劳动了吧西安之前不也有大学生在这两个职业上创业成功了吗他们肯定不会和周边的农民一样养猪、种树,而这种差异就是从大学教育中受益的。”

他还用两位以卖肉为职业的北大毕业生做例子分析说,眼镜肉店的老板是被逼无奈,随波逐流,他也和周边卖肉的商户在经营上没有任何区别,这虽不必因而自卑,但也不值得为此骄傲。而另一位则大胆创新,打造出了自己的猪肉品牌,两年实现营业额两亿元。“这种专业性才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其实我对研究生卖烤鱿鱼这条新闻的本身不感兴趣,因为此前类似的有过太多。但我对他们自己设计LOGO和服装感兴趣,因为这已经初步体现出了不同于路边小摊的专业性,也希望他们能将他们所学应用更广。”周海洲说。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湖南80后小伙开米粉店创业

湖南人热爱米粉是出了名的,但在湘江边寸土寸金的长江万达广场,却很难找到一家米粉店。然而,“80后”小伙肖智丹却决意要在这里开办一家既有中国特色又体现西方风味的独特米粉店。

走进肖智丹的米粉店,会以为进入了一家设计前卫的咖啡馆。混凝土质地的墙面,看上去却像是一节节青色的竹子,细细的白色钢丝呈弧形悬挂在餐厅中,让人联想起传统米粉在制作时,必须要悬挂在空中晾干而成。

“我们专程邀请西班牙设计师来长沙设计制作,就是想要跳出中国米粉的视野,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我们习以为常的这种美味。”肖智丹说。

虽然店面装修风格十分现代,但资深的食客们发现,米粉的口味仍是记忆深处的味道。米粉入味有嚼头,红油汤底香气四溢却清透醇香。

事实上,想要真正让米粉重归传统并不容易,肖智丹和他的团队生产了十几种粗细弹性不同的米粉,最后选择的这种米粉是最能代表记忆中传统米粉的一种。汤底也是源自湘中地区回民老师傅多年的心血,采用传统熬汤配方精炼而成。

肖智丹来自湖南邵阳,邵阳米粉是中国传统米粉最为正宗的流派之一。创业之初,他就希望可以将自己家乡最传统美味的米粉传向世界,像“意大利面”一样让各国食客从味蕾中品味到中国文化。

“我将自己的店起名为"隆小宝","隆"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邵阳隆回滩头年画之意,希望能像滩头年画一样传承美好的传统;"小"字是想从吃这件小事开始,给大家的生活带去幸福和安心。”肖智丹说。

为推广这碗正宗的湖南米粉,年轻的团队想到采用“线下体验+线上外卖”的模式。一方面,最时尚前卫的设计让这家粉店获得“长沙最有格调米粉店”的美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推出外卖服务,每天限送600份,保证口味和入店没有区别。

大董烤鸭的餐饮创业励志故事

大董烤鸭的餐饮创业励志故事

大董烤鸭的餐饮创业励志故事:眼界决定成功

常常有朋友抱怨,不知何时何地,自己竟走到了平庸之中。

这世上有很多人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努尔哈赤是一个,大董,也是一个。他用30年的时间,建立起自己的餐饮帝国。

他是西班牙大使馆认定的“世界上最好的厨师”,他是被摩洛哥国王接见的大厨,他是行业内众口称神的传奇,他是跟李连杰、陈凯歌齐名的“城市英雄”,他的博客点击近20万;他上杂志,上网络视频……

大董,真名叫董振祥,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起北京大董烤鸭店很多人恍然大悟。

北京大董烤鸭店(原北京烤鸭店)成立于1985年4月28日。2001年由国营改制,总经理董振祥被朋友们昵称为大董,由此得名。向来以高端定位的大董烤鸭店也是外宾品尝烤鸭的主要去处之一。

当董振祥将自己名片上的姓名印成大董之后,大董就不仅仅代表一个人名了,而是一个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口碑的知名品牌。

去北京不吃大董烤鸭的,就等于没去过北京。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人物,曾经只是一个砸煤块的学徒工?

还记得昨天看过一个视频,是大董先生与浅野基一郎先生的尖峰对谈。大董先生对浅野先生说:“70岁的时候,还能自己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身心投入进去,真是件幸福的事啊。”而他的30年沉浮,何尝不令人深思呢。

18岁高中毕业的大董,没有考上大学,下放到农村插队,也就是所谓的“上山下乡”。

插队3年后回来,国家分配工作,那时候有三个选择:理发、照相、做厨师。当时的他,对于职业的意义了解不深。父亲说:“做厨子,饿不死你。”他便做了厨子。

大董学厨,从砸煤块儿开始,后来逐渐升级做酱货,从“蹭勺拌儿”干起。

什么是“蹭勺拌儿”?就是大师傅炒完菜,留下一勺给学徒们分而食之。学徒就一边咂巴着菜的味道,一边揣摩大厨的技艺,偷偷学会。

就这样,年轻的大董看到了厨房的`秘密,这些秘密不仅包括味道和技法,也包括厨房中的那些人和事。同时也明白了:有技术是件好事儿。

2002年,已经出师的大董七拼八凑筹足了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大董烤鸭店。后来,招牌菜“酥不腻”烤鸭火了,“大董”也火了。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大董是个明白人,他真正的成功,在于他的“眼界”。

似乎每一个能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江湖,大董不仅会做菜,会讲故事,还能写意。

尽管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单单一个摆盘技艺就是任何国家的厨师都比不过的。然而西餐的深远,则在于对呈现方式、烹饪时间的精准、以及调料的计量上,在这方面,中餐落后很多。

大董则深知中餐的弱点,开始带着团队走出国门,拜访国际著名的米其林餐厅交流学习。寻找原生食材,结合中国古意,经过艺术化处理,赋予食物新的生命,创新出的“意境菜”让大董走向了国际。

30年来迢递山水,东西求索,只为“落花时节又逢君”。

东方哲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包容性。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孔子对话老子开始就有了英雄的惺惺相惜,从0到1可能有一万种算法,这些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今,大董先生与日本天妇罗匠人浅野基一郎先生对谈倾听,从火候、美感、融合,谈到了传统的颠覆与创新的坚守。这一切都是质变的共通,是日本的匠人精神与东方水墨神韵的巧妙碰撞。

罗素说:“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根会思考的苇草。”

大董也不是一开始就懂得“中国意境菜”中的意境。但他是个明白人,他的“眼界”让他一手建立起餐饮帝国。而这一切的和谐之道,早已深埋在中华文化里,流淌于你我的血脉中。

;

餐饮业8大传奇女富豪的创业故事

餐饮业8大传奇女富豪的创业故事

女人创业最重要的是智慧,自身的素质高,不然即使成功了也只是一时的。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餐饮业8大传奇女富豪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NO.1 严琦:从“田螺姑娘”到“餐饮女王”

个人简介:

严琦,女,1967 年11月25日出生。1984年高中毕业。1985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巴县支行任会计,1987年进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巴县分公司任会计。1995年辞职下海创办“陶然居”,任法人代表,并担任董事长职务至今,负责陶然居的全面经营管理。

创业故事:

1995年,严琦辞去银行会计工作下海,在白市驿镇开了家只有5张桌子的小饭馆。她给小店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陶然居,期待给顾客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享受。随着“辣子田螺”的面世,小店迅速扩张,严琦也赢得了“田螺姑娘”的美名。1997年,严琦进军成都,2003年,严琦进军京城,2007年元旦,北部新区“重庆会馆”登场.

经过十余年发展,陶然居已在全国26个省市拥有91家全国大型中餐连锁店,年营业额达220.3亿元,为社会提供7万余个就业岗位,营业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陶然居以其雄厚的实力成为中国川菜第一品牌。

社会贡献:

从2002年开始,“陶然居”每年向重庆市妇联捐助20万元修建一所“陶然居春蕾小学”,现在已经捐建4所小学。在开县人民遭受洪灾时,“陶然居”为开县受灾的人民群众送去价值数万元的财物。为孤儿周敬谯捐款4万元,直到其完成四年大学学业。“陶然居”在开县和谦镇捐款修建“陶然居敬老院”,还参加了市委、工商联组织的“光彩事业库区行”等活动,并以勤工俭学、在陶然居实习、捐资助学等方式扶助贫困大学生。

旗下产业:

陶然居、陶然居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重庆会馆、两江会馆、陶然大观园、陶然古镇、巾帼陶然酒店、陶然居嘿锅、陶滋陶味、陶然渔家傲生态鱼馆、陶然素食阁、陶然半山桂花森林酒店、陶然居新农村金色阳光生态酒店.

名人语录:

我的前脚跨出这道起跑线,后脚就不会再收回来。我会一直不停地跑下去,朝着我向往的人生目标,追逐我美好的人生梦想。

最新动态:

目前,陶然居旗下品牌陶然居嘿锅、陶滋陶味等已经进驻购物中心,陶然居嘿锅第一家店位于龙湖时代天街,以家庭消费为主,主打锅仔系列产品。陶滋陶味计划3年内开300家店,5年内大力发展陶然渔家傲生态鱼馆300家;两江水火锅、旺铺土火锅30家,除此之外,还将在未来3到5年内开出1000家社区便利店。

NO.2 何永智:从“阿庆嫂”到“火锅皇后

个人简介:

何永智,女,1953年11月1日出生,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妇女代会代表,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饭店业国家级评委、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永智是重庆火锅“鸳鸯锅”、“子母锅”、“回转火锅”专利发明人,被社会广泛赞誉为“中国火锅皇后”。

创业故事:

1982年,何永智和丈夫廖长光用卖房子的3000元钱在解放碑八一路上购买了一间16平方米临街的商铺,办起了只有三张桌子、三口锅和三个打工仔的“小天鹅”火锅店。1990年夫妻俩在成都投资180万元开设了重庆以外首家分店,并将其命名为“重庆小天鹅火锅大酒店”。同时推出了“歌舞伴餐”的新招,这一招迅速在成都掀起波澜,“小天鹅”顿时红遍成都。

现在,小天鹅火锅连锁店已超过了300家,资产数亿元,产业涉足火锅餐饮、宾馆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服装设计等。何永智志向远大,要打造中国民族餐饮第一品牌,实现“千秋巴国,百年火锅”之梦。

社会贡献:

何永智夫妇在万州为移民工程首期投资一亿多元,建成了被誉为“三峡第一市”的“天鹅综合批发市场”。多年来,“小天鹅”全国各分支机构向社会福利事业及教育事业捐款累计达500万元,相继修建了小天鹅育才学校、彭咏梧烈士陈列馆解决了7000多名下岗及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安置了1万多名三峡移民就业,收养了20多个贫困学生……

旗下产业:

小天鹅火锅、重庆小天鹅花园、小天鹅宾馆、洪崖洞大酒店 、天鹅之星商务酒店、小天鹅巴渝食府、小天鹅南方花园食府、小天鹅天星食府、小天鹅南滨食府、小天鹅双重喜庆食府.

名人语录:

生命在于运动,感情在于走动,人才在于流动。

最新动态:

小天鹅火锅没有最终成功出嫁,但是控股权最终回到自己的手上也未免不是件好事。对于小天鹅的未来发展方向,创始人何永智表示,将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在商业模式方面有所创新。何永智表示,未来,将要实现自己的第三大梦想,联手多位转型做养老地产。据了解,小天鹅集团计划与周大福合作,在全国投资建设50个高端养老机构,打造高端的养老产业。

NO.3 戴华露:从“卖夜宵起家”到“顺风123掌门人”

个人简介:

戴华露,女,汉族,致公党党员,研究生学历,1973年2月9日生,现任重庆市顺风123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5月8日创建顺风123大排档,在“2009重庆首届品牌文化节”上,获得“重庆城市推动力人物30强”荣誉称号。

创业故事:

1999年5月8日,顺风123开张迎宾。第一天营业额580元,第二天营业额2000元……三个月过后,店里的餐桌由最初的30张变为了80张。2000年9月8日,投资18万的顺风123李子坝店开张了。2002年3月,顺风123率先抢滩南滨路。随后,顺风123临江店、顺风123江北店相继开张,2002年6月,重庆市政府钦点顺风123等3家企业赴港参展“重庆——香港周”。历经15年,截止到今年11月,顺风123这个品牌已在重庆片区达到约13家店。

社会贡献:

在四川“5、12”抗震救灾中,戴华露参与抗震救灾行动,获致公党中央、重庆市市委统战部“5.12”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旗下产业:

顺风123、湖景三号、顺风123.COCO、砂砂砂锅主义.

名人语录:

每个人都有机会。但创业时,摆正心态是最主要的,吃苦是福,积累好经验肯定能厚积薄发。

最新动态:

目前顺风123旗下品牌顺风123COCO已在重庆南坪协信星光时代、渝北财富购物中心、华润万象城、北城天街拥有4家店面。顺风123万州万达店11月也顺利开业,未来5年内,将拓展到50家门店。

NO.4 李红:从“土鸡”变“凤凰”

个人简介:

李红,女,乡村基创始人,现任乡村基总经理,是一个地道的重庆妹子,父母是汽车运输公司的职工,她也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当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择业面临种种选择。经过一番了解和学习,1996年11月23日,李红引进美国CSC(country style chicken)国际公司管理模式和技术,第一家乡村鸡(后改名为乡村基)快餐厅在重庆群鹰广场开始营业。李红说,她的未来目标就是做好“中国快餐第一股”。

创业故事:

1997年,李红、张兴强夫妇在重庆解放碑开出了首家店,店面积是一家足足有400多平方米的铺面,员工20来人,李红以承包经营的方式从二房东手里接过门店,更名乡村鸡。 2010年1月,经过两年多的'培育,乡村基启动上市计划。2010年9月27日,乡村基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重庆企业。从第1家店到第10家店,乡村基用了整整十年;但从第50家店到第100家店,乡村基却只用了两年。

社会贡献:

2013年5月6日,乡村基前往雅安芦山地灾区进行爱心慰问,用募集的乡村基爱心捐款和李红的个人捐款,为学校师生送去了笔记本电脑、电子琴、竖笛、复读机、床单等学习生活用品,向受灾的员工家属送去慰问金。

旗下产业:

乡村基、大米先生、雅迷涮涮锅.

名人语录:

财富是个深潭,一个人一辈子拥有几千万远远足够,但要是能让几千名员工都拥有足够财富,这样的公司才能体现真正价值。

最新动态:

12月9日,乡村基正式牵手一亩田集团,在重庆举行“创新采购模式共建食材绿色通道”为主题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以“新思维、新流通、新起点”为宗旨,加强供应管理,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民。

NO.5 刘英:一朵盛开在重庆餐饮界的奇葩

个人简介:

刘英,女,汉族,1963年9月生,重庆南川人,研究生学历,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非公企业)董事长、党总支书记,重庆市工商联常委,渝北区工商联副主席(兼),市饮食行业协会会长。

创业故事:

1991年,刘英在涪陵文化馆花了200元租下一间小门面,摆下三张桌子,开起了火锅店.后来,她把火锅店搬到了新车站,花了30万元装修,更名为"巴人火锅城",实现了第一次跨越性的发展.她开过火锅馆、川菜馆,后来,创立了阿兴记,阿兴记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集餐饮连锁、农业产业开发与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拥有5家子公司、7家直营店,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营业总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有占地800余亩的农产品养殖、屠宰和精深加工基地,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

社会贡献:

1996年企业艰苦创业初期她就积极向残疾人捐款;2001年向23名贫困大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还与贫困女大学生张婷婷结成一帮一对子其完成了复旦大学学业;2004年为见义勇为受伤的贵州打工妹送去慰问金;2007年、2008年又资助渝北区高嘴镇11名贫困生,帮他们圆了求学梦。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刘英多次亲赴地震灾区,送去灾民的物资,并开展“粥棚行动”,公司先后捐资29万余元,组织员工捐资3万余元,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2008年6月,她在涪陵区大木乡、焦石镇捐建了两个“留守儿童工作站”,让“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10多年来,刘英向社会共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

旗下产业:

阿兴记大饭店、小爱家、阿兴家便利餐厅、阿兴记食品有限公.

名人语录:

企业要发展壮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新动态:

目前,阿兴记已经正式于10月推出副线品牌小爱家,该品牌位于观音桥盈嘉中心,是西部首家中餐推出O2O点餐、支付、管理一体化爆款的时尚潮牌餐厅。

NO.6 王和声:精明的管理者

个人简介:

王和声,女,党员,现任重庆和之吉饮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渝中区工商联执行副主席、渝中区政协委员、台湾中华同心会重庆分会会长、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荣登“重庆城市推动力人物30强”,2010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女企业家。

创业故事:

重庆和之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是王和声董事长一手创办的。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注重实干创新,近年来飞速壮大,由开业时仅一家不足1500m2营业面积的直营店,发展为集中餐、火锅为一体,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著名餐饮品牌企业。从2003年初和之吉成立连锁加盟中心以来,短短几年,和之吉已经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加盟店,在重庆餐饮加盟疲软的现状下,一枝独秀,名播四方。

社会贡献:

和之吉属下直营店特别为贫困大学生设立了勤工俭学职位。和之吉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近2千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5.12抗震救灾活动中,她亲自奔赴受灾第一线,为受灾亲属抗震自救,减少国家负担而努力工作。带头并积极组织区餐饮协会30余家企业多次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其中,和之吉公司重庆直营企业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

旗下产业:

和之吉、和之吉·川菜天宫、和之吉·川菜天府、和之吉·私家菜食坊.

名人语录:

善待头回客,厚待回头客。

最新动态:

目前,和之吉解放碑店已经完成改造升级,还特别引入麻辣鲜香的渔火锅,为传统中餐增添新亮点。

NO.7 黄灿:从“靓丽空姐”到“餐饮老板”

个人简介:

黄灿,女,重庆菜香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灿生自一个书香门庭,91年初中毕业时,她选择了一所重点旅游学校,1995年,她出任乘务长。1999年,她开始和朋友合作创办了精品新派川菜馆“菜香源川菜馆”,2006年6月,她投资成立了重庆黄金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2008年6月创办重庆天星壹号酒店.

创业故事:

重庆菜香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2月,1999年第一家“菜香源新派川菜馆”诞生,经过15年的沉淀和发展,如今已拥有5家直营店,员工1000多人。从创业之初的单店发展成为如今拥有七个餐饮品牌,集高中端及时尚、养生和社区餐饮为一体的知名餐饮企业,多次入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重庆商贸流通50强企业,是重庆餐饮商会和重庆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九龙坡区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单位。

社会贡献:

2011年,四川连体婴儿事件,因菜香源人的爱心行动而备受关注,处于困难之中的连体婴儿父亲陈思利顺利进入菜香源工作,并受到菜香源领导和员工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黄灿发起爱心捐款大行动,以帮助陈思利度过难关。

旗下产业:

菜香源、首坐公馆、醉湖美宴、郝记鼎汤坊、舌尖记忆、十八梯·小菜馆、寻香源、天星壹号酒店.

名人语录:

我从来不觉得什么是苦。

最新动态:

目前,菜香源旗下快时尚品牌“舌尖记忆”已在重庆拥有多家门店,未来3年内,将要开出40家门店,且每一家装修风格都会有所差异。未来将重点拓展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

NO.8 苏兴蓉:火锅加盟之母

个人简介:

苏兴蓉,女,1943年出生,重庆沙坪坝人,是苏氏火锅创办人苏维章的长女,苏氏火锅传人。现任重庆苏大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餐饮商会副会长,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 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商会会长等职务。1958年,15岁的苏兴蓉,进入重庆一家军工企业工作。1987年,创办了“苏大姐老火锅”店。从一名普通下岗女工一跃而成品牌火锅企业的老总。

创业故事:

80年代末期,苏兴荣在重庆一郊区离公路100多米的小山坡上,用4张石桌子、16条石板凳就开了家取名为“苏大姐火锅店”的重庆火锅。97年,她又分别在沙坪坝、南坪开了分店。1999年6月,山东东营苏大姐重庆火锅店正式开业,2002年,在苏大姐火锅、重庆小天鹅的推动下,重庆火锅协会正式成立。历经20余年苦心经营,苏大姐老火锅已成为“中国名火锅”,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已经拥有几百家加盟店。

社会贡献:

2004年公司董事长苏兴蓉女士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激情创业》栏目作为创业指导专家,无偿帮助重庆两位下岗职工从创业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这不但让很多下岗创业者学到了方法看到了希望,也体现出了苏大姐回馈社会的真诚之心。

旗下产业:

苏大姐老火锅、苏大姐生态园、苏大姐碓窝鸡、妙滋妙味冒菜.

名人语录:

生意人一定要信“善”。当你心里总想着别人,别人也会想着你。

最新动态:

9月,苏大姐餐饮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推出重庆苏大姐老火锅招商加盟项目,其推出后,备受欢迎,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顺利获得了重庆苏大姐老火锅品牌加盟权。

结束语 看完她们的创业故事,我不不禁感叹:女人当家时代来临,女性创业蔚为风潮!让我们向这些餐饮界女强人致敬,也让我们学习她们创业同时不忘奉献社会的高贵品质!

;

餐饮创业经典故事案例

餐饮创业经典故事案例

创业要想成功,除了有了点子以及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无所不用其极的接近真实。好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好的企业各有其不好之处。即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做得较好的,而不好的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做得不足或不好的地方。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餐饮创业经典故事案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餐饮创业经典故事案例1

永和大王是全国连锁快餐企业,所经营的品均是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的豆浆、油条、各种稀饭以及中式的小点心。该店设有专门的网站,设有网上订货信箱,开通24小时的电话送货热线,只要你的手指轻轻地拨下号码,永和的员工就会以最快的把热乎乎的食品送到你的手上。

从1995年12月12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水城路,诞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厅,截止到2004年4月,”永和大王”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5个城市开业将近80家直营分店,工作人员总数超过3000名,成为立足发扬光大中华美食,并专业从事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管理的大型餐饮集团。 “永和大王”的成功无疑成为各大中式快餐店竞相效仿的对象,而它也当之无愧地被业内人土称为“卖油条的中国麦当劳”。

差异化的产品

上海人不太爱吃包子,典型的上海人会搞不清包子和馒头的区别,从这一点上便可见一斑。上海人的传统早餐一般称为“四大金刚”,分别是豆浆、油条、大饼、粢饭团。而这些东西一般由个体摊贩经营,在街边贩卖,其卫生程度可想而知。小贩为了节约成本,炸油条的油一般都反复使用,而经科学证明经常食用这样的油炸出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致癌。另外油条中加有明矾,多吃也对人体不宜。而“永和大王”的产品风味独特、环境整洁,因此相对于几十年、上百年来在路边早点摊上蒙尘的豆浆、油条来说,其产品实现了差异化。其用于煎炸类的油都是百分之百的纯天然的色拉油,且经过一次使用后立即换新油,对于油条的处理,进口国外面粉,这样既加强了油条的松脆度,又减少了明矾的摄入,让食客食得放心,屹得健康。

别人做满汉全席、做酒席式的中餐,永和只做中式快餐市场;别人每天营业ll小时,永和每天营业24小时;别人只开通了电话外送的业务,永和成为国内首家网络订餐并外送的餐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也为永和争取到了那些在写字楼里忙于工作没时间下来就餐的上班族,并为那些“都市夜归人”吃宵夜找到了好去处。

产品要有独到之处才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食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更要追求色、香、味俱全。永和的油条做得要比普通路边卖的油条长三分之一。在“永和大王”中每一件容纳食物的餐具也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使顾客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吃的过程,更是慢慢享受品味美食的过程。

高档的价格

在当时,上海街头的油条一般只卖五毛钱,然而“永和大王”的卖到了2元钱。其他诸如豆浆、饭团、葱油饼的价格也贵出了好多倍。除了因为要租用店面、进行员工培训、进口高品质原料需要较多的费用等等固定成本的因素,一开始公司定这样的价格的初衷就是为了拉开消费层次,走高档路线,“永和大王”清楚“麦当劳”、”肯德基”的目标顾客群是二十几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因此其第一家店在1995年底在上海开张时,便走“优质、卫生、高价位”之路。把目标客户定位在18岁一45岁之间的中高收入者,从而保持了与洋快餐顾客目标群的错位即不与其正面竞争,而是与其保持一个均衡与互补的状态。另外,考虑到整个大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上海,居民口袋里有了一些钱,日子也不像八个年代过得那么精打细算,那么拘谨了,人们追求更为舒适的消费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而且上海人喜欢求新、求变,喜欢赶时髦,因此高价位并没有让人望而却步,反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小浪潮。真正做到了把“永和豆浆”变成一种时尚的品牌,使人们愿意为此多花钱。这样既保证了餐厅经营的收益,也给今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产品组合在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精明的连锁

“永和大王”的发展壮大也不是一直都一帆风顺的,2001年由于新添直营店,后续资金难以跟上,到年底公司已亏损5000万。其实,和其他开连锁店的公司一样,永和在公司的初创期一直做的都是烧钱的生意,在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是必然亏损的。以“麦当劳”为例,他们在一个城市要开 70多家店,才能收支平衡;而”大家乐”在香港要有35家,才能收支平衡;至于“永和大王”,最起码需要50家店铺。连锁店的经营,最重要的是有精通管理经验的人才,为此永和还专门请了猎头公司从同业人中找高级管理人员。林猷澳说:“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大踏步提高的,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将来企业的经营水平。我们看的是长远利益。” 另外,“永和大王”总部非常注重加盟者的合约精神。因为一旦一个加盟店不守法,进行违规操作,在食品的配科上出现了问题,致使食物的口味不统一,就会把整个“永和大王”的牌子做坏掉,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跟进的门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然地发现,“麦当劳”的周围不出二三十米远便有一家“肯德基”的分店,这两家绝对是属于“对着干”的迎头定位,竞争的火药味很浓。”永和大王”也不甘示弱,基本上采取跟进策略,你洋快餐开到哪,我中式快餐就跟到哪。永和认为既然“麦当劳”和“肯德基”选定的店址,首先一定是人潮汇聚地,其次毕竟中餐禾口西餐的消费群体不一样,“永和大王”和他们之间则又存在着一种互补竞争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北京西临中国人民大学、南靠双安商场的科学院南路,南北120米、东西80米的弹丸之地,竟云集了10多家快餐业的高手,科学院南路的西侧从南向北一字排开,依次为美国的“麦当劳”、中国的 “永和大王”、半亩园快餐有限公司所属的“半亩园”;东侧是日快餐“面爱面”、中国的`”馄饨侯”和具有西域风情的“马兰拉面”,在丁字路口的南侧则有”肯德基”……各家几乎都是紧挨的,而且店面大小相。竞争是较量,也是交流。排除了地理位置优劣的竞争,最能反应双方的差距,只有看到差距,才会有进步。林猷澳认为,与西式快餐相比,中餐的食品种类比较多,这是中餐的优势,容易吸引更多的顾客。但这也是中餐的劣势,因为食品种类多了,质量就不容易控制。但是从长远讲,中式快餐绝对不会输给西式快餐。

在店面的装饰上,“永和大王”也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求新、求变。永和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层次在向下延伸,由原先的25至45岁发展到 21至45岁。这说明其目标客户正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各门店店面的装饰,永和由二代店的古色古香的风格转变为三代店的休闲风格。在上海的淮海路上还开出了旗舰店。

与”麦当劳”夺人眼球的灯箱广告,和高高树立的醒目标识相比,“永和大王”确实有些不起眼,然而大红的门脸:透着中国传统的喜庆气氛,很能赢得普通百姓的认可。店标是位与“肯德基”快餐有着相似之处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这是永和大王创始人李金鹏的形象,或许正是这个慈祥的老人奠定了永和大王平易近人的经营方式。

良好的口碑

与“肯德基”、”麦当劳”铺天盖地的广告策略相比,“永和大王”在这方面可谓节省得多,前二者在每每推出新品的时候都大张旗鼓地利用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宣传、企业赞助等等多种促销方式进行宣传,而永和基本上不做什么广告,要做的话也不会做某一单一的新产品的广告,而是推广“永和大王”这个整体品牌概念。例女口在其“公司片”的一则广告中:说是白领们加班加到深更半夜,女白领买永和豆浆给男白领,男白领也正去买了绐女白领吃,然后打出一行大字—— 永和就是你的家。说实话,能把一个卖大饼、油条的广告做得那么时尚也真挺不容易的。

永和认为他们主要不靠广告宣传来拉顾客,而主要是靠口碑。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提升“永和大王”的口碑。因为一个高度满意的顾客会为一个公司的产品及品牌说好话、购买更多的公司新产品、忽视竞争品牌和广告并对价格不敏感,所以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在广告宣传上还不如对顾客进行调查,开发适合顾客口味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独特的管理

当年,“霸菱投资”的合伙人到“永和大王”考察时,印象最深的是”永和”虽然只有10多家连锁店,却已建立起比较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借助电脑的信息化管理及员工半军事化的训练和培训升级体系。为了快速扩展门店,永和大王快速发展出训练、开发、企划、产品管理、工程5个团队。但是永和大王最强的还是财务及训练。永和大王的财务报表有厚厚一大本,“银行认为我们是最好的客户,霸菱就是看上我们这一点。”林猷澳说。快餐是做现金生意,财务一定要透明化,惟有如此,财务独立的精神才会体现。财务没做好,基础等于白打。到目前为止,永和大王每个地区都有独立的财务体系,总公司从不干涉。

永和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新招募的员工要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目的是要培养员工的组织纪律性、能吃苦和团队精神。接下来则是各个专业的训练,例如:负责包饺子的员工要十分清楚地知道每份饺子馅中肉、菜的比例,放多少水、多少油,煮饺子应该注意煮多久才能保证煮得恰到好处等。

美好的前景

利润和财富就是在满足和创造人类各种需求的同时产生的,所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生意,只要做好了,也照样能成就大名堂。从整个中式快餐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存在着非常大的商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风气的转变,现在大陆的年轻人在家中做饭做菜的在减少,习惯去餐馆用餐的越来越多。即便会做菜的,也喜欢去外面换换口味。未来的快餐业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全世界来看,还没有一个像样的中式快餐,而”永和大王”的目标就是发展一个中式快餐业的品牌,不但要把永和大王变为“中国的麦当劳”,而且将来还要打到麦当劳的老家美国去,进军欧美市场。

其实,餐饮本来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中国人到西餐馆吃的是洋文化,外国人到中餐馆吃的是中国文化。如果说正儿八经的西餐相当于一种“高雅文化”,那么洋快餐就是一种”通俗文化”。而像”永和大王”的中式快餐应该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市井文化”。怎样在新时代传承并发扬这种传统文化,在后续者的跟进中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地位是“永和大王”在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今的“永和大王”每天卖出的油条总长度加起来相当于七座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期待”永和大王”在全球各地建立永禾口集团的明珠塔,同时也打响中国人的快餐品牌。

餐饮创业经典故事案例2

雕爷牛腩的互联网营销

雕爷牛腩略显不同——雕爷,原名孟醒,淘宝精油第一品牌阿芙的的董事长,漂网董事长,雕爷2003年创立阿芙精油,其后的北京漂网成立于2009年7月,是一家化妆品电子商务公司,主要经营产品为阿芙精油,阿芙也是在被漂网代理后才真正被大家熟知。

从创业的经历上看,雕爷牛腩同样也带有“小资式的用户体验”和“互联网营销”的先天基因。所以,不出其然,雕爷牛腩一开始就爆重料,从周星驰的电影《食神》的原型买500万元的牛腩秘方,到鸡心木的筷子,再到每一味起名和装饰都极其精致的菜品,雕爷果然是一个“注重体验”和“营销”的高手。

从产品定位、菜品研发内测、到店面的用户体验,雕爷都比黄太吉高了好几个段位,先天的对女性小资情感的精准把握,让雕爷牛腩的店面体验堪称一流,在大众点评的点评数据上,从口味到环境再到服务,雕爷都碾压了黄太吉。

在雕爷牛腩,从食物描述、茶水、食器、礼品,到桌上的4罐海盐,无一不是华丽丽的。华丽过后,沉淀为VIP的用户又会有多少

在简单跟风网络热炒,短暂体验亮点之后,第一批用户中的不少人注定会陷入沉睡。继续挖掘新用户与提高老用户重复购买率这是雕爷牛腩不得不长期深入研究的项目。餐饮毕竟是个常人所描述的“水深”的领域,通过雕爷牛腩,我看到了雕爷在营销手段上的又一次成功,以及他在用户体验上的一次小跟头。

如墨菲定律一样,想象很宏伟,做起来却常常不如人意,原来雕爷也不是始终都可以做到完美的。

也许在第一波网络热炒的温度渐渐退去之后,让雕爷牛腩回归商业地产的传统运营模式,依托于地域优势辐射周边客群,以老用户复购稳定营业规模,这才是正统的餐饮成长思路。

最终,过度的营销还是将用户期望拔得太高,这个悖论暂时还无人解答。

前面分析过《黄太吉煎饼的互联网创业》前两者,都是互联网界的营销强人根据退步理论,转身做餐饮的经典案例,以自己的最强项“营销”和“互联网思维”来杀入一个思维封闭的传统行业,一时间暴虐眼球。他们有钱、有经验、有人脉,还有丰富的营销资源。然而,后面的两位草根,却依然在贫瘠的土地中白手而起,创立了两个同样惹人眼球的餐饮企业。

;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餐饮行业创业案例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紫薯百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